《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高考历史综合题解析

  同学们要掌握历史评价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运用。对任何历史问题的分析,都必须以理论为根据,否则就无法保证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必须系统地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注重运用理论分析历史问题。更多有关2014高考文综的信息可登录留学群文综频道,欢迎收藏本站(CTRL+D即可收藏)!

  (2012上海单科,40,25分)伏尔泰眼中的中国

  旅行者们,尤其是传教士们,都认为到处看到的是专制制度。这些人从表面现象判断一切:看到一些人跪拜,便认为他们是奴隶,而接受人们跪拜的那个人必定是1.5亿人生命财产的绝对主宰,他一人的旨意便是法律。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

  中国人最深刻了解、最精心培育、最致力完善的东西是道德和法律。儿女孝敬父亲是国家的基础。在中国,父权从来没有削弱。„„一省一县的文官被称为父母官,而帝王则是一国的君父。这种思想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把这个幅员广大的国家组成一个大家庭。

  他们的孔子不创新说,不立新礼;他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吏。我们有时不恰当地【把他的学说】称为“儒教”,其实他并没有宗教,他的宗教就是所有皇帝和大臣的宗教,就是先贤的宗教。孔子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奥义。

  世界上曾有过的最幸福、最可敬的时代,就是奉行孔子的律法的时代。

  ——节选自伏尔泰《风俗论》 问题:

  (1)伏尔泰对中国文明的描绘主要以什么时代为依据?说明判断的理由。(4分)

  (2)根据材料,概述伏尔泰笔下的中国形象。(6分)

  (3)你如何评价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解读?(15分)

  答案(1)水平1:基于有效的证据进行准确推断

  ·明清时期。因为西欧传教士大批进入中国是在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中国人口是在明清时期过1.5亿的。

  其他答案:错误的推断,或结论与证据不一致,或只有结论没有理由。

  (2)水平l:能全面地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中国的君主和政府根开明,有完备的官僚选拔体制;中国有完善的法律,法律是建立在良好道德基础之上的;中国尊崇孔子学说,在有宗教迷狂。

  水平2:从材料中提取的信息不充分

  其他答案。

  (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评分项一:观点

  水平1:能够将伏尔泰作为文化解读的对象提出观点

  ·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解读是对文化者的一种理想化诠释,是其将自身的理想与信念投射于他者的结果。

  水平2:能够跳出文本,将文本的内容与社会背景联系起来提出观点。

  ·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是基于当时法国现实问题的思考

  水平3;就文本本身的内容提出观点

  ·伏尔泰对中国的描绘有夸女和误解的成分

  水平4: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

  ·伏尔泰主张建立开明君主制,反对教会权威。

  评分项工:史实

  水平l:能提取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文本解读者所处的背景、立场等史实建立联系。

  水平2:能从文本中提取直接与间接的信息

  水平3:能从文本中提取直接的信息

  水平4;没有使用文本信息

  评分项三:论述

  水平l:能够进行由表及里的论述

  水平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完整。

  水平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

  水平4:回避问题

  评分项四:组织

  水平1:叙述成结构

  水平2:叙述连贯通顺

  水平3:仅能罗列史实

  注:有观点而无史实者,不给分。

  解析:本题通过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解读,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第(1)问结合明清时期传教士东来即可解答。第(2)问根据材料概括即可,注意要点要全、语言要简练。第(3)问难度较大,要从观点、史实、论述三方面展开,注意叙述语言的组织结构。

  13.(2011课标,40,10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据《新唐书》

  材料三 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

  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考核,同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

  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俟考试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

  ——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10分)

  答案:(2)德和才都是国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强调学校在德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德可以通过课程教育、日常考察等方法养成;在官员选拔中更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

  继承古代德才兼备的人才观;适应时代需要;有利于新式人才的培养。

  解析:第(2)问从材料反映的关于选官的标准、途径等方面简述清末对"德""才"认识的变化;从时代背景、选拔官员的目的、选官观念的继承等方面简评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

  14.(2010上海单科,34,10)

  皇权与相权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利,不断消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6分)
 


 

  (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4分)

  答案 (1)答案1: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内阁制度或内阁制或内阁。(6分)

  其他答案:答案次序颠倒;其他制度。(0分)

  ·三公九卿制

  丞相(中朝)

  (2)答案1:归纳出两种方式、准确指出其作用。(4分)

  ·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组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 共行"宰相"之职,以形成相互牵制。

  答案2:归纳出两种方式,但对作用的描述只是题干的同义反复。(2分)

  ·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加强皇帝权力;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削弱相权。 其他答案。(0分)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第(1)问,结合所学四朝中央政府的权力运作体系回答即可。第(2)问,结合材料归纳概括出两种方式,并分析其作用。

2014试题库汇总
5年高考3年模拟汇总 每日一练(72套含答案) 2014高考语言运用汇总
2014近义词汇总 2013高考阅读理解练习汇总 2013语文试题分类汇总
2014阅读测试汇总(含答案) 2014语文限时训练汇总 2014语文古文汇总
2014成语测试汇总
2014语文名句默写汇总 2014诗歌鉴赏解题方法汇总

留学群高考频道为您搜集整理


2014数学试题库汇总
2014数学一模试题汇总 2014数学必修知识网络汇总 2014数学基础知识要点汇总
2014调研数学课时作业汇总 2014数学基础试题汇总 2014高三数学假期复习汇总
2014高三数学知识点汇总 2014高三数学基础训练汇总 2014数学精选试题解析汇总
2013理科数学试题分类汇总
2013数学文科试题分类汇总 2014数学培优补弱练习汇总

留学群高考频道为您搜集整理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高中学习方法 高考复习方法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高考饮食攻略 高考励志名言
分享

热门关注

高考文综有什么答题技巧

高考文综答题

高中地理考试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考试

高中地理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地理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高考地理

高考历史考试必用的答题规律

高考历史答题规律

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技巧有哪些

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

高考历史: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

高考历史怎么学才能学好

高考历史

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方法与技巧

高考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