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中留学的生活里,总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也想象不到的微观世界,这些文化与环境的不同,形成的习以为常的日常情况,我们的留学生越早知道越好。 在美国学校,不管是午餐时拥挤的学生中心,还是放学后热闹的走廊,你都不可能看到美国电影里全校人边唱歌跳舞边吃饭的情景。虽然没有种族歧视,但黑人还是只愿意和黑人一起,听着重金属摇滚和饶舌歌曲聊天。墨西哥人除了少数几个社交达人能跟亚洲人、白人打成一片之外,剩下的全都聚在一起交换着墨西哥薄饼和烤肉酱。 而亚洲人则是分支最多的群体。你看到一个韩国人,就代表你看到了20个韩国人,他们永远在一起吃泡菜饭,用韩语大声聊天,他们手上始终捧着一本韩文书,玩着韩国的网游,或看韩国的棒球比赛,没人能把他们拆散。 而中国学生的朋友圈体系就复杂且分散得多,说广东话的是一个小组,无时无刻都在用广东话旁若无人地聊天,北京上海的觉得自己高端大气上档次,不能埋没在黄皮肤里,于是经常混迹在一些白人的圈子里,其实收效不大。对很多白人来说,运动项目和你的腱子肉才是加入他们朋友圈的通行证。每天中午都有几十个穿着橄榄球队服的白人壮汉啃着比萨占着一排沙发,抱着橄榄球讨论战术。 相比之下,中国学生也有运动细胞发达的肌肉男,但文艺属性更强点,多产小提琴手,还有大量的画家。 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很多国际生交朋友的误区:在中国,同学之间问手机电话是很普通的事,但在美国,除非你想追某个人才会死皮赖脸去要电话,很多国际生觉得跟人家关系不错了要个电话号码呗,结果得罪了不少人。还有一些华人觉得不好意思跟白人说话,就跟印度人、黑人还有A B C交朋友,可朋友是交上了,质量都不咋地。印度人看上去平时跟你十分亲热,关键时刻就掉链子,而不少黑人、墨西哥人根本不会用心学习,一直在玩,你很容易就跟着一起去玩了,最后他们进了个普通大学觉得很满意,很多以名牌大学为目标的国际生们就欲哭无泪了。还有很多A BC,只学到了美国的自由理念,每天玩电脑游戏,熬夜玩,不做作业,以自由的名义放纵自己。 反倒是欧洲来的移民们素质高,喜欢学习,有思想,而且不是书呆子。一部分家教较严的A BC也不错,他们一般都有很多当地朋友,成绩也好,对华人比较亲近,跟着他们,很快就能融入到正向的美国学生圈。 所以美国留学无论怎么提前获取信息,总还是要有一些微观的不同文化背景不被我们所知道,要及时知晓、迅速融入,以给我们的留学生活打开更好的局面。 |
美国留学 中国学生的朋友圈体系就复杂且分散得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