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生留澳的七点思考
高考终于结束了,几天恍恍惚惚的考试结果能代表我的孩子12年寒窗苦读的结果吗?爸爸在过去的12年中曾象将军一样临危布阵,但在升学择校时要考虑了各个方案的得失与平衡;妈妈曾倾尽所有慈母之心在各方面呵护在学海中苦苦挣扎的孩子,而更不要说孩子经历的无数的不眠之夜,无数的挣扎希望与失望,无数的欢笑与泪水,几个阿拉伯的数字能概出我们全部含意吗?答案已经不重要,因为更为残酷的问题又摆在了我们之前,如果高考不理想,在已可预知的未来世界里,我们为孩子将举步维艰,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何去何从?在众多选择中,留学是其中选项之一,该如何思考,如何选择?就如同莎翁笔下的哈姆雷特对生命的拷问一样严峻,关系到孩子一辈子的前途。在思考时有几个问题是比较重要的,建议家长慎重思考。
一、在考虑留学之前先对自己的孩子作一个全方位的评估
评估包括:生活、思想、学习、英语、世界观、个性、应变能力等,而在以上种种方面,自认为对孩子很了解的家长,往往不能很系统、很客观的给出一个评价,就如观察事物太近时形成的视野背景,需要学校老师、孩子的同学,有经验中介的顾问一起给出了一个分析结论。
二、学生将学习什么专业?
在确定留学方案之前,先要给学生定出几个专业,为何不是“一个”而是“几个”,中国学生与家长对专业认识的概念模糊,让我们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一窝蜂”、“想当然”成为我们经常犯的毛病,往往是实际情况与家长想象相差甚远,但家长又经常固执已见,对此,我往往会为学生设计两到三个专业,其中包含了家长期望的专业在内,让学生在澳的学习与生活中体会专业,得出适合留学的结论。
三、什么时候出国最佳?
若在第一点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学生越早留学越好,目前国内对人材“高、精、尖”的要求,若非北大、清华毕业,本科毕业学生都将面临就业市场严峻的考验,去年北京本科毕业生一半以上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很能说明问题,更不要说大专生等,若在一年前我经常说本科毕业生是挤出国的末班车的话,现在高中毕业生是挤末班车,大量高中在读学生出国才是将在中澳就业市场竞争中的强者,他们占尽专业结构好、语言佳,已经拥有一些当地朋友及生活经验的优势。
四、怎么选择更能移民?
从移民角度考察,新的移民政策规定:在澳完成了本科学习,又完成了一年以上的研究生文凭专业的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加分,换言之,若对自己的孩子能力不自信,那么赴澳念本科将不需工作经验,已经符合移民的分数线,而从长远来看,澳大利亚将发展成只有高中、本科、研究生都在澳学习才能移民,所以,新政策与发展有一个正确的前瞻,将使我们的学生受益终身。
五、在经济上该如何准备?
有一个正确的经济评估,曾有学生家长反复与我计较预算说“XX中介估算我的留学计划40万,而宋老师为什么估算60万?”首先所有的学费与生活费由学生家长自付,无论中介估算高低与中介无关,第二:很多顾问在咨询中,怕学生家长被庞大的费用吓倒,掉头而去,有意识的压低预算,我能理解顾问的苦衷,但不能原谅在实际中对学生家长带来的巨大压力,有一部分学生就是因为预算的不准确而致使留学生涯半途而废;第三:预算产生偏差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本身就是一个因人而异的一个问题,比如城市选择的不同(比如北京与武汉的消费指数不一样)、课程的不同,学习情况不同及消费情况不同等很难估算,比较正确的做法是+机票)*120%*学习年数=花费
六、孩子如何进入本科学习?
高中毕业生六条留学路可选择的有:
1、澳新直通车===0.5年新西兰英语学习+5周~10周澳EAP学习+澳本科学位
适合:英语基础差,短时间考雅思无望的学生
2、大学预科====5周~15周EAP课程+1年预科+五星级大学本科学习
适合:英语条件好,高中学习基础扎实,家庭条件较优的学生
3、DT快捷课程===5周~15周EAP课程+1年大一课程+2年大二、大三课程,五星级本科毕业
适合:英语条件好,高中学生基础扎实,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
4、IBT课程===5周~10周EAP课程+1年大一课程+2年大二、大三课程,四星级大学本科毕业
适合:英语一般,学习一般,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
5、TAFE课程+本科===5周~10周EAP课程+2年大一、大二的课程+1.5年本科课程,五星、四星、三星级本科毕业
适合:英语一般,学习中等偏下,不太自信,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
6、TAFE课程===5周~10周EAP课程+2年大专毕业
适合:英语较差,学习情况复杂但有一定动手能力,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学生
考察札记写到今天已经三十篇了,对各个方面的问题都有涉及,今后也将继续写,要写可写的东西太多,但最怕的是在一篇文章中对某一类学生做留学面临的整体设计,因为一个学生的留学咨询要从听讲座到心理测试、专业设计材料辅导一系列的工作。
七、合作办学国外大学国内上是否是个好办法?
澳大利亚教育出口在产业化运作中发现中国情况的特殊性,很多独生子女家长担心孩子的安全,害怕孩子的远离,设计出一种非驴非马的东西,所谓的“合作课程” 作为产业出口,为澳大利亚外汇创收带来效益,从人才引进此种方案是异想天开,问题所在:
1.语言的过关
2.在中国专业开设不理想
3.学生周围环境差往往是人未出国已变坏
4、课程结构生拼硬凑,因为毕竟在中国开课,毕竟学费较低,很多好的教师,好的单科,因付不起费用只能不开,造成学生专业选择面过窄等等。
在这里一定告诉大家,学习没有捷径,看似捷径,可能付出的更多,由其是条件相对较差的学生,更不能做此项选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