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青年,古往今来的话很多,令人难忘的还有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未来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青年的竞争。中国作为贸易大国,有朝一日雄于世界,成为贸易强国,就是要靠年轻人,这是历史的趋势。
历史上,中国曾是开放的、具有世界影响的经济强国。在明朝,我国的生产总量占到世界的35%左右,在当时的世界十大都市中,中国有6个。在清代,中国的生产能力也在全球的25%以上。西安过去叫长安,早在唐代就有朱雀十里长街,宽150米,当时就是国际大都市,开放程度很高,常住的外国人有1万多。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又向我们走来。回顾中国近200年的历史,从未像今天这样,作为一个中国人而倍感自豪;从未像今天这样和平、安定、和谐。
青年面对人生时有两个特点。一方面,有发展的各种可能,有无限的潜力,像梁启超先生所讲:正处在“前途似海,狂飙猛进”之时;另一方面,若不紧紧抓住时光,做事的机遇也会稍纵即逝,未来发展的可能旋即会变成泡影。歌剧《茶花女》中有句话:“青春好像一只小鸟,飞去不再飞回”。每个人只有几十年拼搏奋斗的时间,就看各自如何表现了。
一个人掌握的所有资源里,最宝贵的就是时间,这是生命最基本的元素,如果不能紧张起来,抓住时间,就是浪费生命。毛主席给抗大题写的校训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既是社会、政治的要求,也是人生哲学的提炼。有些人说现在太紧张、太忙了,其实,紧张是充实,忙是福气,说明你干了实事,干了正事,充分利用了时间,说明社会需要你。整天游手好闲好吗?那是在消磨时光。一些同志议论,是不是加班多了?我不赞成盲目加班,但必要的加班也是一种充实,也是一种动力,如果还能受到领导批评,那更是“偏得”了,压力常常会变成动力。青年要不怕累,如果年纪轻轻就图轻快、图享受,肯定没出息,“怠惰者,生之坟墓”。
青年人怎样才能成才?我的体会,除了高尚的理想和正确的方向,还需要具备几个具体条件。
第一,要聪明,要有悟性。有些人不会举一反三,连错三次都改不过来。聪明的人,你说一句,点拨一下,他能想出背后三句的道理;缺乏悟性的人,你说三句,他未必能领悟一句的真意,人的素质就是不一样。小平同志讲,“要找明白人”,就是要找聪明、有悟性的人。用东北话讲,就是“透亮人”,一看就明白,心有灵犀一点通。毛主席还讲,“要有学识”,什么叫学识?就是学问和见识。光有书本知识不行,还要有见识,就是有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有前瞻性。
第二,要勤奋。聪明、悟性还不够,别人工作八小时、十小时,你只干六小时,能行吗?显然不行。再聪明的人,如果只是很“潇洒”、很“超脱”,不去开足马力、全力以赴,也无法在竞争中获胜。反之,悟性少一些的人,若能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也能弥补不足。老话说的好,勤能补拙。如果不努力,耍小聪明,就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青年人刚刚工作,即使是硕士、博士,也不等于大智,要把聪明变成智慧,必须经过反复历练。有多少付出,才有多少回报。工作本领在于日积月累,娴熟才能生巧,刻苦才能有所作为。
第三,要高标准。只有聪明、刻苦仍然不够,还要有工作的高标准。毛主席讲,要“精益求精”;居里夫人讲,要“追求卓越”;美国前总统卡特在竞选时写了一本书:《Why not the best?》——《为什么不是最好的》,都是讲的标准。有些人,对工作无所谓,粗枝大叶,低标准。这些人送上来的文件,往往空洞无物,不合逻辑,还错字病句频发。有的人就是不认真、不准确,还自恃聪明,仿佛一看就会,一听就懂,一讲就通,但就是一做就错,一下笔就离题,这也是素质不佳的一种表现。
第四,要持之以恒。做到了聪明、勤奋、高标准,还是不够,必须持之以恒。毛主席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古人讲:“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能坚持十年、十五年,才能见成效;坚持二十年、三十年,才叫矢志不渝。武侠片中说:要“十年磨一剑”,如果一年磨一剑,这个剑就不行。人生是长跑,不是短跑,就像跑一万米,要在四百米的跑道上
小编精心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