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申请需要明确“套磁”的对象
一般情况下建议套磁尽早进行,可以在夏季6、7月份甚至更早。此外更宽泛意义上的套磁还包括拿到学校AD(无奖学金的录取)之后的争取奖学金的套磁。
通常意义上的套磁主要针对教授甚至是系的招生主任,因为教授的奖学金发放决定权较大,但事实上大多数TA(助教奖学金)和Fellowship的决定权并非在于教授,而这些形式的奖学金数量也同样可观,所以也不妨向研究生院或系里发信问问奖学金的情况以及获取的可能性。除此之外,广义的套磁还包括与小米(秘书)、教授手下的在读研究生、招生委员会成员、师兄师姐甚至亲朋好友之间的联系,以获取申请相关的更多有效信息。
一般来说,学校里的教授分为以下几种:
Professor(教授):年纪一般比较大,看过的“套磁”信也是多如牛毛,而且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招生习惯,一般如果他对你感兴趣的话,一天之内就会回信,在这种情况下,你希望很大。如果他迟迟不回的话,就代表你基本没戏了。
Associate professor(副教授):处世灵活,要求又高,当然这种类型的教授水平也是很高的,自我表现得宜是关键。
Assistant Professor(助理教授):助理教授一般都有启动资金,需要人干活,而且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招生习惯,所以跟助理教授“套磁”成功的可能性相对比较大。
出国留学网建议在留学申请中“套磁”排序为:招过本校学生的教授>助理教授>老教授>副教授。
这只是就统计结果得出来的一般性排序,事实上大部分硕士生都是由助理教授带的,博士生就是由教授带的。此外,一定要找和自己研究方面相似或相同的教授,经历相似的更好。
套磁最常见的方式是email联系,因为可以有更多思考的时间并且友好不唐突,不过email也是最容易拒绝人的一种方式了并且还经常发生没有回信的情况,所以如果真的非此教授不可,那可以考虑打一个电话,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此外,如果有机会还可以考虑把握直接面谈的机会,比如去美国旅行或参加国际会议的过程中直接拜访教授的实验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