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全球孔子学院大会落幕 汉语国际推广难
——访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主任郑通涛教授
中新社记者 杨伏山
2010年全球孔子学院大会12月中旬将在北京举办。中国国家汉办设在厦门大学的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获邀参会,并展出其建设成果。国家汉办还将组织一批专家莅临南方基地考察,这将是国家汉办首次对基地建设成果的全面检阅。
作为惟一赴京参展的中国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南方基地主任、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院院长郑通涛教授行前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称,国家汉办倾力建设基地,为汉语国际推广寻找到了一条新途径。
国家汉办2006年7月启动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建设,迄今已在包括北大、北京师范大学在内的10余所高校和教育行政机构建立19所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其中,厦大承办的南方基地已在美国、泰国、英国、德国、法国、土耳其、尼日利亚、南非等国外大学共建13所孔子学院,数量上在所有基地中名列前茅。
南方基地投资5亿元、用地500亩、规划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的厦大翔安校区南方基地,去年9月动工,可望于明后年投入使用。
郑通涛认为,目前中国汉语国际推广主要面临3大发展瓶颈,即缺乏一批高质量汉语教师、缺乏具有国别化特色的汉语教材、缺乏因国而异的汉语教学方法。而南方基地自2008年9月经国家汉办批准设立以来2年多,立足全球视野,致力于破解这3大发展难题。
他说,目前中国对外汉语教材不下一二千种,但被国外采用的不到一成。南方基地针对不同国家不同教育体制、不同语言环境,开发适合所在国教育体制、文化背景的“国别化”教材。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至今,南方基地已先后为各国孔子学院和国外大中小学培养四五千名汉语师资和管理人员,厦大还每年派出500多名师生赴国外“游学”。
郑通涛说,南方基地一直在摸索“国别化”的汉语教学方法。从教材编写的一反常态,到面授与远程教学结合,以及音像、动漫、视频和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都力求创新。
为满足汉语国际教学的简易性、灵活性,南方基地组织专业教师和技术人员拍摄大量课程课件,现已完成80门学历教育与师资培训课程的课件制作,并开发出全球第一个移动孔子学院学习平台,提供与汉语教学相关的全方位掌上终端多媒体服务。
郑通涛表示,中国目前尚未建立一个能支持全球孔子学院汉语推广的资源库、数据库、人才库,南方基地正为此着力建设。(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