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八年级语文下册《芙蕖》练习



 

  2.副词。

  用在判断句的谓语前边,起加强判断语气的作用。如:

  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这在花看来是分内的事,在人看来是应得到的享受。)

  然 在本文和前一篇文章里,“然”有三种用法:

  1.代词。用以指代前面所说的内容,在句中常作谓语,可译为“这样”。如:

  ①芙蕖则不然。(“然”指代上文所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这一情况。)

  2.连词,用在复旬的后一分句或一个句群的下一句的开头,表示转折。可译为“然而”、“可是”、“但是”等。如:

  ②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

  ③然是说也,杂尤疑之。(《石钟山记》)

  3.助词,粘附于形容词(或副词)后边作词尾,可译为“地”、“的样子”等。如:

  ④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铿然有声,铿铿地发出声音。)

  ⑤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石钟山记》,森然,阴森森地)是。

  这里要讨论的是“是”作为指示代词的用法。“是”用为指示代词,可以指代人、物、事、充当主语、宾语、定语,可译为“这”,或根据文意灵活译出。如:“是非贿得之。”(《记王忠肃公翱事》,这不是受贿得来的。)“是日大雨后,申末酉初,虹亘中天。”(《三元里抗英》,是日,这天。)

  “是”作为指示代词,有时放在句子的开头,一方面指代上文所说的内容,一方面起连接的作用,表示结果或推论,可译为“这样”、“这样说来”、“这样看来”等,如:

  ①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这样,我在荷花没开的时候,就先享受到无穷的悠闲情趣了。)

  ②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这样说来,芙蕖这种植物,没有一时一刻不适合于人们耳目的观赏,没有一丝一毫不具备家常的用处。)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这句译出来是:等到荷花凋谢以后.也就可以向主人宣告它自己无罪了。“及花之既谢”,是一个充当状语的介宾短语,“及”是介词,它的宾语“花之既谢”是一个主谓短语。古汉语里,主谓短语充当句子成分时,往往在这个短语的主、谓之间加一个结构助词“之”来取消这个短语的独立性。译成现代汉语时,这个“之”不能对译,“花之既谢”只能译成“荷花已经凋谢”,译成“荷花的已经凋谢”就不通。再举两例如下:

  ①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乐趣矣。(“花之未开”是主谓短语作介词“于”的宾语。)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兵之来”是主谓短语,充当谓语动词“患”的宾语。)

  [疑难辨析]

  一、“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这个句子如何理解?

  这句话的关键是如何理解“当令时”。“当令时”即“当令之时”。当:值,遇到,在。令:美好。全句的意思是,许多花草最美好的时间,只在花朵开放的那几天。

  二、“菡萏”应如何解释?

  “菡萏”课本上未加注解。有的书则注为“荷花的别称”,这不妥当。菡萏应当解释荷花的花苞,即没有开放的荷花。


语文试题 数学试题 英语试题 政治试题 物理试题 化学试题 历史试题
语文答案 数学答案 英语答案 物理答案 化学答案 历史答案 政治答案
分享

热门关注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现代文有哪些阅读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

中考知识点归纳2021语文

中考知识点

初中语文作文有哪些写作技巧

初中语文作文

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语文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大全

语文古诗词

八年级语文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八年级语文考试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

语文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