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过辅导班,也买过辅导书,试过几次水,都被申论成绩拖了后腿。真心觉得,要是真想提高申论成绩,就别拿本书只看不练;也别总是辛辛苦苦地挤辅导班,一身臭汗一身唾沫,再外加一身疲惫。作为一名老考生,给准备一起奋战2013国考的同学们唯一的一点经验-------申论除了练习别无捷径!
大家来看看我写的文章,是中政申论套餐中的国考真题,老师对我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O(∩_∩)O~(有点小得意)。我前后一共训练了3个试卷专题,然后就拿下了65分。不要以为这个分数低,知道国考申论每年高分是多少的就会懂的(那些动不动80+的还是飘过吧)。中政申论的批改是有名的苛刻,几乎和国考批改标准一样,不要说60+,就是50+的都极少出现。不论是我的厚积薄发还是老师的指导有方,被选为范文,就是对我申论能力的肯定。2013国考,申论不会再是我的拖油瓶!
不说废话了,下面贴出我的申论真题范文。材料太多,我只贴出文章和老师的评语。红色的字就是老师的批改评语,蓝色的字就是我写的文章。欢迎拍砖扔鸡蛋。^_^
=================================================================
第一题:
进城务工人员受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公办学校学费高,还要收取高昂的借读费和赞助费,造成进校门槛过高。另外公办学校使用地方教材造成升学不便。部分农民工子女在公办学校受到过不公正待遇,有心理边缘化倾向;二是民办学校条件简陋,数量有限,没有办学许可证,戴着非法的帽子,得不到政府支持。教师队伍不稳定,学生由于辍学、转学等原因流失严重;三是家长没时间辅导孩子学习,孩子成绩不理想;四是户籍政策影响升学以及获取学校信息渠道狭窄。
中政申论总评:本题属于一般性的总结分析题,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总结问题、概括要点的能力。从答题的方向来讲,考生较为准确的把握了题目的要求,从公办学校学费高,还要收取高昂的借读费和赞助费,造成进校门槛过高等角度总结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答题的思路清晰。从答题的形式上看,基本上能够将作答的主要内容分条理进行阐述,避免了答题内容混杂等问题。从答题的内容来看,需要注意的是:1、本题应紧扣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本身进行作答,其关键在于“受教育”(注重的是学校教育),对于家长没时间辅导孩子学习,孩子成绩不理想等不需过多涉及。2、就本题而言,最好从公办学校和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两个层次来总结整个作答的内容,以增强答题的系统与整体的层次性。此外,应注意细节问题,如“进城务工人员受教育存在诸多问题”,问题的主体不是进城人员,而是其子女。
要点=4/条理=2/语言=1/ 总分=7分
第二题:
“困境”指的是教育成本越来越高,因教致贫、因教返贫现象突出,辍学现象严重,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农民子弟就业难等。而“不绝希望”指农民希望通过教育改变孩子命运。“困境中的不绝希望”即指虽然存在诸多困难,但农民仍把教育视为改变孩子乃至整个家庭命运的机会,倾其全力将教育放在生活的第一位。
中政申论总评:本题属于一道简单的总结概念,是近年国考中比较稳定的题型,应引起重视。从考生本题作答的情况来看,较为准确的把握了题目的要求,能够将“困境”与“不绝希望”分开阐述,且语言较为准确。但,在此基础上需要注意的是:总结问题不是整个作答的全部,在总结完问题后,应针对这一问题加以必要的归纳,如“应该下大力气,改变教育资源不合理分配以及农民子弟就业难的问题,给广大农民寄以希望的教育”,从而体现作答思路的完整性。此外,需要引起重视的是,申论的基本特点在于关注社会、民生,所以在分析问题时切不可就事论事,应有一定的拓展思维能力。
要点=3/条理=1/语言=1/ 总分=5分
第三题:
我县各位学生家长:
大家好!为更好地提高我县办学效益和质量,结合国家实施的“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我县决定调整一些不合理的校点布局,逐步推进寄宿制办学。
我县利用“义教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等项目的资金投入,完善了学校的各项设施,投入资金4379万元,建设了大量教学用房、学生宿舍楼、学生食堂。此外,我县还统筹规划学校布局,重点建设了一批包括联村办寄宿制学校、民族寄宿制学校、边境形象学校在内的试点学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县将继续推进寄宿制办学,努力把寄宿制学校办成群众满意、家长放心、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学校。在这里,我们呼吁广大学生家长关心并支持我县寄宿制学校建设,让我县教育水平更上一层台阶!
L县教育局
中政申论总评:本题的要求是写一份公开信,属于一般性的公文写作。作为一般性的应用文写作题,我们应有意识的从形式与内容两个角度进行把握。所谓形式是指行文的格式,从公开信的格式来讲,应涵盖标题、称谓语、正文及落款,结合考生的作答看,缺少必要的标题,且落款还应涵盖日期。从公开信的内容来讲,首先应明确公开信的功能--进行社会教育,营造某种社会氛围。从正文的角度来讲,应涵盖以下角度的内容:1、结合我国教育的基本情况,总结寄宿制学校办学模式的基本特点;2、客观的论述寄宿制学校办学模式的作用与社会价值,介绍学校为保障这一模式有效落实及孩子的安全等问题所采取的措施;3、提出具体的倡议。从考生行文的内容来看,基本上把握了公开信的一般性要求,但对于这一办学模式的特点及意义论述的过于简单,可适当的完善。同时,在具体的行文时,尤其是介绍所采取的配套措施时,应避免大、空、套等问题,因为只有实事求是、内容充实才具有说服力,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因此最好能够具体的说明采取哪些方法来“把寄宿制学校办成群众满意、家长放心、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学校。”
格式=3/整体的行文内容=3/层次划分=2/语言=1/ 总分=9分
第四题:
各地希望小学多存在遭废弃的问题,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生源减少,部分学龄儿童随家长走,异地就读;二是新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撤点并校”政策的大规模推广以及农村税费改革,造成希望小学的大撤并。
为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建设希望小学之前综合论证,统筹规划。根据各地区学生数量合理安排希望小学布局及规模。
第二,加大对希望小学的财政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高学校软硬件水平,在社会形成崇文重教的良好风气。
第三,扶持乡镇企业,发展县域经济,吸引农民当地就业。推进寄宿制办学,解决农民工子女异地就学问题。
第四,合理利用废弃校舍。将废弃的希望小学改造成为农村图书馆、文化站等文化场所,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中政申论总评:从本质的角度来讲,本题属于报告类的应用文写作,但所不同的是本题对于格式没有明确要求,并且明确了行文的方向。从答题的方向来讲,考生较为准确的领会了命题思路,从希望小学废置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两个角度进行了作答,并能够将问题产生的原因与相关的措施分开阐述,符合申论作答的整体层次性要求。综合具体的作答内容来看,还需要注意的是:1、在分析原因时,忽视了资金投入等角度的因素,如:财政经费的有效投入降低。2、在提出相关的措施时,应注重其针对性,本题应着重论述的是如何有效的应对希望小学废置问题,而不是如何更好的发展希望小学问题,应注意两者的区别,避免混淆,因此第二点等措施与本题的要求结合不是十分的紧密。此外,应注意行文表意的准确性,避免口语化等问题,如“部分学龄儿童随家长走,异地就读”,可改为:部分学龄儿童追随外地务工的家长,异地就学。
总结原因=4/分析措施=6/条理=2/语言=1/ 总分=13分
第五题:
失根现象呼唤教育公平
乡村文化的日渐式微以及城市文化的遥不可及,造成了乡村少年、农民工以及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内心的彷徨与失落,对乡村文化亲和力、归依感的缺失动摇了他们生命存在的根基。这种文化上的失根现象究其原因固然有生态环境的恶化、社会安全感的丧失,但归根结底却是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存在的诸多差距。因此,失根现象呼唤教育公平。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公平的教育对于塑造文化价值、畅通阶层向上流动的渠道、实现人的最初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乡村文化的失根现象之所以存在,追根溯源正是因为教育不公造成的发展起跑线不一致,处于落后地位的农村孩子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压力巨大。无法认同乡村又不能融入城市,失根也就在所难免。
解决失根问题,重塑乡村文化,须从推进教育公平入手。
第一,加大财政投入是推进教育公平的当务之急。城乡经济的不均衡本就造成城乡各学校软硬件的巨大差异,农村的税费改革更引发农村学校经费的紧张。各地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提高县级财政在省以下财力分配中的比重,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设立农村教育基金等手段充实农村地区教育经费,切实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第二,政策扶持是推进教育公平的关键一跃。诚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教育行业也难免产生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但社会主义的本质之一正是社会公平,因此各地教育部门应制定城乡学校对接的政策,通过城市学校教师的轮岗、对口扶助等政策手段切实提高农村学校质量,手把手的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将基层教育年限纳入教师档案,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发放福利补贴的重要依据。
第三,社会关注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一环。希望小学、春蕾计划为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各地教育、宣传部门应大力宣传、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的教育建设,关爱农村学子,在社会形成崇文重教的良好风气。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良好,但我们也应认识到教育公平的推进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长抓不懈、锐意进取。只要我们妥善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再辅之其他手段,就一定能重塑乡村文化,解决失根问题。
中政申论总评:从整体上来看,应该肯定的是,考生对于申论有了整体上的认识,整个行文涵盖了策论文应有的总结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基本层次,同时准确的凸显了文章的重点---综合处理问题。从具体的行文内容上看,能够紧扣材料所反映的“失根问题”,从实现教育公平这一角度立论,体现了对于材料的宏观把握能力,且有自己的认识。同时,第一段总括问题、提出论点的方式特点鲜明,给人一种层层推进的自然感,且非常难得的在于能够有意识的联系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讲话来论述观点,起到了凸显申论模拟行政这一基本属性的作用。此外,阐述措施采取了总—分的基本模式,且总结采用了“名言+重申论点+憧憬性语句”的方式,很好的起到了概述全文、深化主旨的效果,这些都是我们中政申论一直所强调的写作要求。因此,本文不失为优秀的考场申论。当然,与此同时,还有部分细节问题值得商榷:1、行文存在反反复复的现象,如第一段与第二段都涉及了“失根问题”的根源,存在比较明显的重复,应进行适当的提炼、汇总。2、在具体的行文时,没有适时的提升文章的高度。申论的写作不仅要求有理有据,更为重要的在于要有意识的与当前的行政理念有机结合,不管是“失根问题”还是“教育公平”问题,其都蕴含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体要求,因此,如能有意识的联系这些社会主题进行说明,文章的理论性会更好。3、在具体的论述相关的措施时,可进一步强化论证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具体来讲,就是直接、明确的论证如何有效的落实相关的措施即可,而对于所面临的问题等信息不需过多涉及。4、部分行文措辞的严谨性还有提升的空间,如“只要我们妥善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再辅之其他手段,就一定能重塑乡村文化”,其他手段是什么?可改为:综合运用行政管理职能,有效调动公众的参与意识。
论点=4/分析问题=7/整体结构=5/理论与政策支撑=7/语言表达=7/ 总分=31分
国考笔试真题 | 国考笔试真题答案 | 国考面试真题 | 公考半月谈 | 公务员考试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