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封斯中学九年级语文练习

  留学群中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中考试题答案和中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初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中考的新初三学员能加倍努力,在2014年中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二部分 阅读品味芳草地(65分)

  (一)精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1—14题。(18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时先主屯.新野 ( )(2)将军宜.

  枉驾顾之( ) (3分)

  10.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对不同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①② ③ (3分)

  (二)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回答4—8题。(14分)

  [甲文]就在这时,我们的小燕子,一只,二只,三只,在海上出现了。它们仍是隽逸的从容的在海面上斜掠着,如在小湖面上一样;海水被它的似剪的尾与翼尖一打,也仍是连漾了好几圈圆晕。小小的燕子,浩莽的大海,飞着飞着,不会觉得倦么?不会遇到暴风疾雨么?我们真替它们担心呢! 小燕子却从容的憩着了。它们展开了双翼,身子一落,落在海面上了,双翼如浮圈似的支持着体重,活是一只乌黑的小水禽,在随波上下的浮着,又安闲,又舒适。海是它们那么安好的家,我们真是想不到。 在故乡,我们还会想像得到我们的小燕子是这样的一个海上英雄么? 海水仍是平贴无波,许多绝小绝小的海鱼,为我们的船所惊动,群向远处窜;随了它们飞窜着,水面起了一条条的长痕,正如我们当孩子时之用瓦片打水镖在水面所划起的长痕。这小鱼是我们小燕子的粮食么? 小燕子在海面上斜掠着,浮憩着。它们果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么? 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 ——选自郑振铎《海燕》[乙文]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了!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选自高尔基《海燕》

  11.在甲文中作者是怎样描写小燕子的飞姿的?用文中的词语作答?(2分)

  12.在乙文中歌颂的对象是海燕,为什么还要写大海、狂风、乌云呢?(3分)

  13.甲文和乙文分别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写作手法。(2分)

  14.仔细阅读甲、乙两段话,说说作者写海燕分别是用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5.乙文中海燕象征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9—13题。(19分)

  淡之美

  ①“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这其中,有一处淡。

  ②土耳其有种子如胶似的咖啡豆,颗粒虽小,用它沏成的咖啡却味苦无比,人喝下去彻夜难眠。当地人和西欧人对此大为推崇,而在中国甚至整个东方人看来,却不免要对这种所谓的饮食文化退避三舍。捧一卷书,品一杯茶,这才是最大的乐趣。书墨飘香,偶一低头,几片小茶叶在滚烫的水中悠闲地打着小转转,几度沉浮之后最终静静落入杯底,和着书卷释放出淡淡的清香。一种惬意,一种心旷神怡于心底油然而生。

  ③其实,东方人的茶较之咖啡,便是一种淡之美。

  ④西方的爱情是用玫瑰来形容的,他们的性格决定了感情的外露。而东方却是一枝康乃馨,那种常用来代表母爱的淡淡的小花,不如玫瑰血一般的鲜红,也不如玫瑰的热烈奔放。它只有几朵含蓄的小花骨朵儿零零星星地点缀其中,却让人想到化蝶,想起梁祝,想起牛郎织女和七七鹤桥,让人懂得平凡中永驻真情。这正好比中国的国画,只用画笔在宣纸上轻轻一点,便于隐约之中见到了黛青的山,见到了林中的飞鸟,言尽而意无穷,留给后人深远的意境和无限的想象空间。徐悲鸿画马,齐白石画虾,郑板桥画竹,这远远比以渲染和夸张而著称的欧洲油画和水彩画来得高明。此处无声胜有声,这也就是淡之美的魅力。

  ⑤走进盛夏,漫步于荷塘月色之中,在空气中细细寻找“莲”的味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或含芭待放,或亭亭玉立,这就是她的独特之处。怪不得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一直对这份淡之美情有独钟。豆腐西施,清清白白,这永远都是粉底和唇膏代替不了的。洗尽铅华,朴素自然较之浓妆艳抹,才是最动人的美,才是一份淡稚,一份脱俗。 ⑥“君子之交淡如水”,中国人欣赏的也是淡之美。

  ⑦佛门认为四大皆空,主张六根清静,修身养性。虽是佛家经典,但也或多或少反映了同一点。有人说浓是一种积极,那淡又何尝不是一种积极呢?“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清心”,处世乐观,豁达,泰然,以另一种人生观、处世态度来看待世间万事万物,也许会比从前更清晰,更深刻。不求轰轰烈烈,但求踏踏实实,“想当元帅的士兵”也得从一点一滴做起,这才是最重要的。 ⑧“清清桂花香”,在桂花树下轻轻走过,在心中感觉一份淡之美。

  16.(1)第②段,“捧一本书,品一杯茶,这才是最大的乐趣”,这里“最大的乐趣”作何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这就是她的独特之处”中的“这”指代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7.第④段中“淡之美的魅力”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⑦段说“浓是一种积极,那淡又何尝不是一种积极呢?”根据文章内容,请说说“淡”为何也是一种积极。(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从文中来看,东方人喝茶西方人喝咖啡,东方人喜欢国画西方人喜欢油画,东方人喜

  欢康乃馨西方人喜欢红玫瑰,请你据此说说东西方文化不同的内涵。(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同学们,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淡之美,请略举一例谈谈你的发现。(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17题。(14分)

  迷雾探踪

  (1)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接近地面的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大量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微粒悬浮在空中,形成雾茫茫的天气,使视野模糊不清,气象学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雾有轻重之分。当水平能见度在1——10千米时称为轻雾,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称为大雾,水平能见度在500米以下的称为浓雾、平流雾、蒸汽雾、上坡雾、锋面雾等几种。

  (2)雾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让我们来看看生活中的一个现象:在做饭时,大家总能看到锅的上方有雾气产生,雾的形成和它形成的原理相同,只是形成的范围大,维持的时间长而已。空气中能容纳一定量的水汽。白昼的温度一般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晚,地面热量的散失,使地面温度下降,同时影响接近地面的空气层,使空气的温度也降低,当温度低到空气不能容纳原先所有的水汽时,过剩的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的大气中,雾就形成了。凌晨时分空气温度低,所以大雾经常出现在早晨。太阳升起后,由于温度的升高,小水滴或小冰晶又变成水汽或降落到地面,雾又渐渐消散了

  (3)大雾天气不仅对交通影响很大,而且还危害农业。如果连续几天大雾,将使农作物缺乏光照,进而影响作物生长,诱使病害发生。如小麦抽穗时遇上3天以上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

  (4)专家提醒说,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很大的隐蔽性。据测定,雾滴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比例,比通常的大气水滴高出几十倍。人们如果在雾中锻炼或散步,随着活动量的增加呼吸会加深、加快,这样就会更多地吸收到雾中的有害物质,极易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诸多疾病。所以,在有雾的天气里,人们应当停止一些户外活动,尤其是一些剧烈的运动。

  (5)既然大雾能给人们带来危害,那么人们能不能消除迷雾呢?回答是肯定的,可以进行人工消雾。所谓人工消雾,就是指用人工影响的方式消除局部区域内的雾以提高能见度的行为。雾可分为雾区温度高于0℃的暖雾和低于0℃的过冷雾。目前一般有三种消暖雾的方法:一、加热法。对小范围雾区采取一定的措施,加热空气使雾滴蒸发而消失。二、吸湿法。播撒盐、尿素等吸湿物质作为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水汽附着在凝结核上成为大水滴。三、人工搅动混合法。用直升飞机在雾区顶部缓慢飞行,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中空气混合,促使雾滴蒸发消失。

  21、文章分四个层次介绍了“迷雾”,请分别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一、四层的内容。(2分) 雾的形成:雾的危害:

  22、第(1)(3)段中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至少举出三种)(3分)

  23、第(2)段在说明雾的形成与消散过程中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2分)

  24、文章在说明雾的危害时,略写了对交通的影响,详写了对人的危害。这样处理详略的理由是

  什么?(3分)

  2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是怎样体现语言准确性的?(4分) (1)在有雾的天气里,人们应适当停止一些户外活动,尤其是一些剧烈的运动。

  (2)据测定,雾滴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比例,比通常的大气水滴高出几十倍。

  第二部分

  一.4.斜掠、一打、飞着飞着

  5.为了点明海燕所处的环境,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和对胜利充满了必胜信心,突出了海燕的高

  大形象。

  6.托物言志,象征7.借小燕子抒发了思念故国故乡之情,运用象征手法以海燕来讴歌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表现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感情。(大意对即可) 8.开放性答案。提示:所作批注,要求贴切、精彩、深刻、独到、通畅。 二、1.(1)驻扎(2)应当,应该(3)亲自 2 3.D

  4.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 5.三顾茅庐;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

  6. 1开张圣听2赏罚分明3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 7. 1.对曹操“不可与争锋”(1分);2.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3 夺取荆、益二州,作为“霸业”的根基。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 三、1.(1)书墨飘香,偶一低头,几片小茶叶在滚烫的水中悠闲地打着小转转,几度沉浮之后最终静静落入杯底,和着书卷释放出淡淡的清香。一种惬意,一种心旷神怡于心底油然而生。 (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或含苞待放,或亭亭玉立。) 2.(1)言尽而意无穷,留给后人深远的意境和无限的想象空间。 3.(2)不求轰轰烈烈,但求踏踏实实,从一点一滴做起,这才是人生和事业最重要的。(或:淡泊了名利,只注重事物本身给人的乐趣,从一点一滴做起,倒反而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4.东方文化讲究的是淡雅清幽留白,能给人想象的余地和品味的空间。 西方文化推崇的是直接热烈奔放,能给人直观上的刺激和精神上的震撼。5. 三、答案:1、什么是雾(雾的定义) 雾的消除(人工消雾) 2、下定义 分类别 举例子 列数字(答出其中三种即可) 3、时间顺序

  4、雾对交通的影响是大家所熟悉的,故略写;雾对人的危害具有很大的“隐蔽性”,故详写。 5、(1)“适当”是既不要全部停止,也不能不加限制,从程度上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2)“据测定”说明后边的结论是确定的事实,从结论的来源上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2014中考各科目复习资料汇总
语文:阅读 诗歌 名句 综合 作文:素材 范文 技巧 中考范文 数学:填空 压轴 模拟 解题
英语:单选 阅读 易错 综合 作文:句型 模板 技巧 热点话题 政治:选择 问答 辨析 提纲
物理:易错 选择 重点 公式 化学:认识 解读 演练 热点难点 历史:问答 考点 材料 基础
生物:选择 提纲 考点 资料
地理:基础 提纲 问答 热点材料 2006--2012满分作文汇总

 


2013年部分省市中考试题汇总
2013山东中考政治试题汇总 2013四川中考政治试题汇总 2013山东中考物理试题汇总
2013四川中考历史试题汇总 2013四川中考化学试题汇总 2013山东中考生物试题汇总
2013四川中考生物试题汇总 2013山东中考地理试题汇总 2013江苏中考地理试题汇总
2013江苏中考历史试题汇总
2013四川中考物理试题汇总 2013湖北中考政治试题汇总

留学群中考频道为您搜集整理


语文试题 数学试题 英语试题 政治试题 物理试题 化学试题 历史试题
语文答案 数学答案 英语答案 物理答案 化学答案 历史答案 政治答案
分享

热门关注

八年级语文考试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现代文有哪些阅读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

中考知识点归纳2021语文

中考知识点

初中语文作文有哪些写作技巧

初中语文作文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大全

语文古诗词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2020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的练习技巧

中考语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

语文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