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古文汇总:寡人之于国也

  留学群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高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寡人之于国也翻译:

  梁惠王对孟子说:“我对于我的国家呀,总算尽心了。河内—带遇到饥荒,我就迁移那里的老百姓到河东一带居住,又搬运那里的粮食到河内来;河东遇到饥荒,我也用同样的办法。我看邻国的政府,都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但相邻各国的百姓没见减少,我国的百姓没见增多,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来打个比方吧。战鼓咚咚地一敲响,两军士兵的刀枪—接触,丢盔卸甲,拖着兵器就逃跑,有的跑了—百步之后停下来,有的跑了五十步之后停下来。那些跑五十步的人耻笑跑一百步的人,这怎么样?”

  梁惠王说:“不应该,只不过没有跑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嘛!” 孟子说:“大王如果知道这个道理,那就不要盼望您的百姓比邻国增多。” “种庄稼不耽误农业的时令节气,粮食就吃不完。细密的鱼网只要不到大的池塘里去捕捞,鱼鳖就吃不完。砍伐树木按照一定的时间有计划地进入大山森林,木材就会用不完啦。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会使老百姓供养活人、安葬死者没有顾虑了。老百姓对自己终身的生养死葬不担忧,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在一家五亩住宅的场地上栽种桑树,五十岁以上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品衣服了。鸡、狗、猪的饲养,不要错过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以上的人就能够吃上肉了。—家百亩的耕地,不要去妨碍他们按时耕种的时机,几口之家,足以不受饥饿之苦了;认真地办好学校的教育,拿孝愤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反复地给老百姓讲,头发花白的老人不再背着或者顶着沉重的东西艰难地步行在道路上。七十岁以上的老人穿着丝织衣服、吃着香味可口的肉,老百姓不再忍饥不再受冻,照这样为王如果还不能使天下人归顺的,是没有的。

  “诸侯贵族家的猪和狗吃掉老百姓的粮食却不知道加以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懂得去打开粮仓赈济百姓。百姓饿死了,国王却说:‘这不是我的过错呀,是由于年成不好啊。’这种说法,和拿刀杀人有什么不同?再说:‘这不是我的过错呀,而是刀的过错啊。’国王不要归罪于年成好坏,这样,天下的老百姓都会来归顺你了。”

  词语解释

  (1)尽心:费尽心思 焉耳矣 :虚词,增强语气。

  (2)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3)亦然:也是这样。

  (4) 无如:没有像....。

  (5)加少:更少。加:更。

  (6)王好战,请以战喻:大王喜欢战斗,请让我用战争比喻。好:喜欢。请:请允许我。

  (7)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咚咚地敲着战鼓,兵器已经接触,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填:拟声词,模拟鼓声。然:...的样子。鼓,v.敲鼓。鼓之:敲起鼓来。兵:兵器,武器。接:接触,交锋。曳:拖着。走:跑。

  (8)以:凭借。

  (9)直:通“只”,只是。

  (10)耳:罢了。是:这。

  (11)无:通“毋”,不要。于:比。

  (12)违:违反,耽误。

  (13)胜:完全。

  (14)数:密。

  (15)罟:网。

  (16)洿:深。 洿池:池塘。

  (17)斤:锛子。

  (18)以时:按一定的季节。

  (19)生:活人。丧:办丧事。死:死人。

  (20)始:开端。

  (21)五亩:相当于现在一亩二分地。树:种植。桑:桑树。衣:穿。豚:小猪。畜:畜养。时:繁殖的季节。夺:强迫改变。谨:谨慎。庠、序:都指学校。教:教化。申:反复陈述。颁:通“斑”,斑白。负:背东西。戴:顶东西。黎民:百姓。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22)食(一):v.吃。食(二):n.食物。检:制止。涂:通“途”,路上。饿莩:饿死的人。发:赈济百姓。岁:年成。罪:归咎。斯:那么。

  (23)王:指梁惠王。词句分析 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鸡豚狗彘(zhì)之畜 【无】失其时 【无】通“勿”或“毋” 不要。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通“敛” 收敛 积蓄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花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 道路

  5:【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只是

  古今异义

  1.【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义: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词。今义:指形单影只之人)

  2.【河】内【凶】。【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河内】:黄河北岸的魏地,今河南济源一带 【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1.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 2.不行的,不吉祥的。)

  3.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古义:副词,更。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增加

  4.弃甲曳兵而【走】。【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走)

  5.【或】百步而后止。【或】:(古义:有的人。今义:表选择的连词,或许、也许)

  6.是亦【走】也。 【走】:(古义:跑,逃跑。今义:行走)

  7.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谷】:(古义:粮食的统称。今义:谷子)

  8.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shēng】:(古义:尽。今义:胜利)

  9.斧【斤】以时入山林。【斤】:(古义:斧头。今义:重量单位。)

  10.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11.非我也,【兵】也。【兵】:(古义:兵器。今义:军队中最基层人员)

  1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岁】:(古义:年成。今义:年)

  13.【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古义:那么。今义:这;于是)

  14.【填】然鼓之。【填】:(古意:拟声词。今译:填充,...)

  一词多义

  ·1.数

  ①数罟不入洿池 《寡人之于国也》 cù 密、细密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寡人之于国也》 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 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shuò 屡次

  ⑤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触龙说赵太后》 数目、数量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赤壁之战》 shǔ计算

  ·2.直

  ①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 仅、只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爱莲说》 与“曲”相对,不弯曲

  ③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 价值

  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指南录〉后序》 径直、直接 ⑤理直气壮 成语 正确

  ·3.发

  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 指打开粮仓 救济百姓

  ②百发百中 成语 发射

  ③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征发、派遣

  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开放

  ⑤主人忘归客不发 《琵琶行》 出发

  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 《五人墓碑记》 发出

  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记》 发出、抒发

  ⑧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卖油翁》发射

  9白发三千丈《秋浦歌》头发

  ·4.兵

  ①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 兵器

  ②穷兵黩武 成语 战争

  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 军队

  ④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淝水之战》 士兵

  ·5.胜

  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尽

  ②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 承受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胜利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 超过

  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 宏伟的

  ·6.时

  ①不违农时 《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季节

  ②无失其时 《寡人之于国也》名词,时机,机会

  ·7.王

  ①王无罪岁 《寡人之于国也》大王,名词,读wáng

  ②然而不王者 《寡人之于国也》称王,统一天下,读wàng

  ·8.食

  ①谷不可胜食 《寡人之于国也》动词,吃

  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寡人之于国也》动词,吃;名词,食物

  ·9.于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介词,比

  ②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在

  ④则移其民于河东 《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到

  ·10.之

  ①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填然鼓之 《寡人之于国也》音节助词,无意义

  ③王道之始也 《寡人之于国也》助词,的

  ④五亩之宅 《寡人之于国也》助词,的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代词,代百姓;助词,的

  ⑥孤之有孔明,如鱼之有水也《隆中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1.以

  ①请以战喻 《寡人之于国也》 用

  ②以时入山林 《寡人之于国也》按照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把

  ④以五十步笑百步 《寡人之于国也》凭借

  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因

  ·12.凶

  ①河内凶 《寡人之于国也》 饥荒

  ②汉初匈奴凶黠 《》 凶恶

  ③甫闻凶讯 《》 不幸

  ④缉拿元凶 《》 杀人的人

  ⑤凶多吉少 成语 不吉利的事

  ·13.加

  ①邻国之民不加少 《寡人之于国也》 更

  ②山不加增 《愚公移山》 增加

  ③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 施加

  ④樊哙负其盾于地,加彘肩上 《鸿门宴》 放

  ⑤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刿论战》 夸大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填然鼓之】 :

  一般“鼓”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打鼓,击鼓进军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一般“衣”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穿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一般“王”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以仁德使天下百姓归顺

  【树之以桑】

  一般“树”是名词,在此活用做动词:种植

  【王无罪岁】:“罪”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归罪、归咎。

  动词作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

  一般“生”是活着(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活着的人

  一般“死”是死去(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死去的人

  丧,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 :

  一般“谨”是谨慎(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认真从事

  动词的使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

  一般“移”是移动,在此是使动用法:使„„迁移

  【请以战喻】:喻,使动,使„„明白

  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是亦走也(句式:是„„也)

  2、非我也,岁也(句式:„„也)

  这不是我的过错,这是年成不好。(否定判断肯定判断)

  3、非我也,兵也(句式:„„也)

  这不是我杀的,这是兵器杀的。(同上)

  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句式:是„„也)

  这就是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

  5、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句式:„„也)

  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就是王道的开端。

  【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

  (1)申之以孝悌之义

  反复进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教育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头顶着或背负重物行走在路上

  2、宾语前置句:

  (1)未之有也(标志:之)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未之有也。

  (2)鸡豚狗彘之畜。

  畜鸡豚狗彘

  (3)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如何?

  3.介词结构后置句:

  (1)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4 、固定句式

  (1)直不百步耳(“直„„耳”相当于“只是„„罢了”)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相当于“有的人„„有的人„„”)

  (3)是亦走也("是......也"相当于“这也是......啊”) 【省略句】 1、何也 省略主语“此”。 2、弃甲曳兵而走 省略主语“将士”。 3、可以无饥矣 省略主语“黎民”

  寡人之于国也内容分析

  这篇文章写孟子同梁惠王的谈话。当时各国为了要增产粮食和扩充兵员,都苦于劳动力不足,所以梁惠王要同邻国争夺百姓,采取了自以为“尽心”的措施,可是目的并没有达到。孟子抓住了这个矛盾,指出梁惠王的“尽心”并不能使百姓归顺,同时提出自己的主张,只有“行王道,施仁政”,才是治国的根本办法。文章有破有立,笔锋犀利,极富说服力。文章在写法上颇具特色:

  1.善于运用比喻加强驳论的力量。用同样是临阵脱逃,只是跑五十步和一百步之差,来比喻梁惠王和邻国当政者。作者先提出“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这个问题让对方自己下判断:“不可。”然后就拿这个判断做根据,指出梁惠王的小恩小惠同邻国当政者比起来,也不过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区别,因而希望“民之多于邻国”当然办不到。这种巧于比喻,使比喻有利于自己的论点,加强自己论证的写法,是孟子文章的一个显著特色。

  2 繁简恰当,增强了论辩力度。例如,先说“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与河内”,再说“河东凶亦然”,用“亦然”来代替“移其民于河内,移其粟与河东”。这样写就简练多了。又如,“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也。”这是一层意思。既然一个国家能达到“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的程度,那就能够做到“使民养生丧死无憾”,这又是一层意思。各层意思扣得很紧,前_层是后一层意思的前提,后一层意思又是前_层意思的结论,同时还是再下一层意思的前提。这样层层进逼,让对方承认了—层,就不得不跟着作者推论,一层一层地都加以承认,这就达到了论辩的目的。如果只图文章的简括,在第_层意思之后,

  就匆匆忙忙地作了结束,如这样写:“夫如是,则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从文字上看是简括了,但是失去了辩论的力量。

  3 妙用排比,加强了文章的气势;巧用对偶,加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如:“谷不可胜食也”、“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不可胜用也”,一连三个“„„不可„„ 也”;“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一连三个“„„者„„矣”,这种排比的写法,迭用相同的句式,把文章的气势积蓄起来,大大地加强了论辩的力量。

  “移其民于河东”和“移其粟于河内”,“邻国之民不加少”和“寡人之民不加多”,“库序之教”和“孝悌之义”,“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和“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这种对偶的写法,两两相对,词组的结构相同,句子的结构相同,有的除几个主要的词以外,用词也相同,读起来令人感到节奏感很强,易于琅琅上口。孟子这种写法,读者须从回环读中细细玩味,方能体会到其中的真功夫。
 

2013年部分省市高考试题汇总
2013江苏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新疆理综试题答案 2013内蒙古理科试卷答案
2013宁夏理综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西藏理科试卷及答案 2013江苏地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江苏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3江苏真题及答案(政治) 2013安徽数学真题(理科)
2013江苏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广东数学真题(理科)试卷 2013广东数学真题(文科)试卷

留学群高考频道为您搜集整理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高中学习方法 高考复习方法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高考饮食攻略 高考励志名言
分享

热门关注

高考有哪些语文复习方法

语文复习方法

高二语文重点古诗词有哪些

高二语文重点古诗词

高三语文有哪些必考古诗词

高三语文

高考语文有哪些复习方法

语文复习方法

高三语文必考古诗词有哪些

高三语文必考古诗词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精选汇总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

2020高考语文高频考点:高考语文答题公式

高考语文答题公式

高考语文怎么快速提高

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作文怎么提高

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