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的学生到达国外学校后,忙于适应一个全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去美国读中学的大多数小朋友们,无论是走读的还是寄宿的,也都很快结识了新同学、新老师、新舍友或者新住家。同学们不忘在QQ上或者用网络电话给我报平安,也会给讲他们碰到的新鲜事情。孩子们高兴地说:“我在机场碰到了跟我同样去一所学校的XXX,路上有个伴真好。我们回来时候也一起回来。”还有的说:“学校里有个学姐也是在我们城市读的,我可以从她那里了解到很多关于学校的事情。而且她还很照顾我们这些刚去的学弟学妹呢。”诸如此类。
的确,近年来,出国留学热风靡中国后,在美国留学的中学生们在校园里或者城市里遇到中国人,甚至是自己城市的留学生们,不会有“他乡遇故知”那种亲切感觉,但是,据我这么多年的了解,在他乡的校园里,如果能遇到中国的学生,是一些留学生能够很快适应外国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因。张鹏是3年前去美国宾州读寄宿高中的学生。他现在已经顺利拿到一波士顿地区一所美国著名大学的Offer,现在他了解到已经有这么多中国的小留学生去美国读中学,觉得他们比自己那时候要幸福很多。
提起他自己刚去美国的日子,张鹏说,第一次这么远离家里,学校里也没有几个大陆来的学生,由于语言熟练程度没有当地学生那么好,所以觉得异常的孤单。想家的时候,只能跟父母通个电话,旁边没有一个可以聊天的同学,吃汉堡和比萨的时候,也没有人可以一起说说妈妈做的中国菜,互相讲讲自己的家乡。去图书馆或者回到寝室,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后,其实也想要一个与自己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去聊天和互相学习。
可是现在很多家长觉得如果校园里的中国学生太多,会破坏整个学校学习语言的一个氛围。像张鹏一样,作为一个从美国高中毕业又升入美国优秀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来讲,他的感受却又是身临其境的。他笑着说:“其实我也赞同家长的一些观点,比如说选择一些中国人较多的学校,可能会弱化语言环境,会造成学生学习惰性、交友圈局限,融入当地生活慢,不利于国际视野的培养。但是,我想说的是,对外语能力不强、初到国外的低龄学生来说,有其他的中国学生陪伴一起学习和生活,能给他们一个适应国外生活的缓冲期,也能适当缓解身在异国他乡的寂寞。另外往往中国学生在一起像一个大家庭,能够互相帮助。也能从积极的方面影响到一个学生。”
我在这里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去美国读书,无论是高中还是更高层次,是为了学习美国教育当中先进的价值观、人生观,让自己成为一个国际人,而不是单纯的美国人、中国人或者某国人。语言只是个工具。这个工具用得好坏,一看你是不是经常用它,二也看你是不是有意识地把它用好。是否会影响语言氛围或者某个学生的留学,说到底还是学生是否适合留学的问题,如果学生愿意和当地学生交流,心态积极主动,那么即使中国学生多一些,他一样能交到外国朋友;相反如果学生不够主动,即使身边都是外国学生,他也不能很好地适应。我这么多年,还没有看到哪个身边的中国学生因为接触了太多的中国学生,而英语没有提高,或者提高得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