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申请之路:
开始时间:2007/3/19 托福报名
结束时间:2007/1/6 北大南门寄材料
申请原因:非主流,可以无视
申请院校及结果:UIUC (Rej), UCLA (Rej), OHIO UNIV. (AD), NEU(AD), NTU(Offer)
楔子:
本科学的专业叫做信息与计算科学,是数学与计算机的交叉学科,但事实上我们这拨是两样都不行。研究生的专业叫做应用数学,没学多少数学,更没啥应用可谈。如果说本科还能有些课业上的收获,那么研究生一年的时间几乎是虚度的。不能怪学校,不能怪老师,全是自己主观能动性太差,为了能够掌握点真本事、真功夫,决定留学去。
考试准备:
强烈推荐:wikipedia,百科全书,能查到所有你想知道的东西,包括作文中可以用上的材料和论据。
TOEFL(27+26+23+28):因为资金的缘故,没有报任何辅导班。资料能在网上找的绝不买书,真正买的书包括一本 OG、口语特训和作文,还有一套规模十分巨大的新东方**模考(绿皮书,N 张盘,好像已经过时,而且那上面的题偏简单,不过有模拟环境)。电子资料包括巴朗、开普兰和三角洲,三角洲我是 down 的电子版然后打印的,听力和口语题直接下载的 mp3 格式的文件,所有的资料上的题都做过一遍,听力和口语也都是自己对着电脑,对着Mic 先录下来自己听,再修改。托福考试没有系统地背单词。
GRE(540+800+4):买的书比较多了,因为这个不是对着电脑考试(作文除外),所以买了一堆,各个题型基本各买了两本,全部做过来。早上八点之前背单词,白天和晚上就是做题,睡觉之前再复习单词。
2007 年的春节回来,在向本科宿舍一姐们募到 5K 准备金后,开始 T 的考试准备。大家都是久经考场的老手,想必考试这一关不会难倒太多人,非也!这个托福考试的大门口就那么难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报上名,而且前一秒还是报满的情况下,在我坚持不懈的刷屏和虔诚的祈祷声中,居然抢到一个座位,6/24,在北外。
T 分阅读、口语、听力和作文四项,我本身的英语底子比较好,四项相比较来讲,最难搞的就是口语,用舍友的话来讲―一口唐山腔‖。没办法,谁让咱和赵老师是老乡呢?只能狂练了。研一下学期时上了一个英语提高班,老师好歹也是个外教,上课多少也提高一些,至少敢讲了。后来还和北邮一些可爱的本科弟弟妹妹们在人大英语角混过几次,不过自从发现每次去到那里练习的都是‖ what do you do‖, ―where do you come from‖之后,还是决定省下精力应试吧。买了新东方的口语特训,上面给出了考试中可能出现的 N 个话题。自己先打好草稿,因为都是讲自己的,所以不太困难,很容易就能记住个 7、8 成。事实证明,考试时的前两道题也是送分给大家,只要不紧张,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就足够了。
我听过 XDF 的上课录音,讲口语的老师说如果你够狠,其实只要准备一个内容就足以应对所有的可能出现的题目,比如吉他,你可以说最棒的礼物、爱好、愿望、最珍贵的东西等等。思路开阔些,发散些,就不用担心没得说。后面的四道题难度也不会太大,关键是记笔记的功夫,记下关键词(比如时间、地点、人物),至少回答问题时不至于没话说,而且听懂了只要会转述就 ok,不要求原文复现的。其他三项更是靠练习的,准备作文时,买了李笑来的的那本书,我记得他是给 120 个题目分类的,我把每个类型的都自己写了一篇,而且要严格按照考试的时间要求, 之后找了英语课的老师帮忙给我批了几篇,至少做到心里有底,不管考试时遇到哪道题都能马上有思路。另外要啰嗦一句,那个 OG 的听力部分有一个列表,讲的是听力中可能会涉及的领域。其实不光是听力,托福考试的阅读也没出这个范围,我当时的做法是把这 30 条(印象中)都通过查关键词的办法在 wikipedia 上搜索了一遍,心里就大概清楚考试中可能遇到什么方面的考试内容,事实上考试时我真的遇到了火山的一道阅读题,和当时查的 volcano 词条内容十分相近。
考试结束之后,带了刚买的红宝、数学、类反、阅读和作文就回老家消暑去了。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时间表,把复习单词和做题的时间打散在每一天,按照杨鹏的 17 天背单词的方法,在家里的一个多月背了两个 17 天,回来学校之后也坚持每天按照这书上介绍的进度走,考试之前已经把红宝书看了 8-10 遍,虽然事实上 v 的部分分数并不高,但是个人觉得这样的背单词方式还是十分有效的。在家里把几本书都做了两遍,另外做类反时重点参考的是黄色的 MW(韦伯)小字典,在中关村图书大厦买的,不贵,不过可能因为买的人比较少,货很少不说,都是尘土味,估计刚从仓库里翻出来的。但是真的很有帮助,很多词语看完答案仍旧不明白为何是反义,为何相类似,这本小词典能给你十分清楚的解释。秋天开学回来用电脑实地演练了作文不到两周的时间, 考完作文。9/14之后很快又在北师大参加了十月份的 GRE考试,北师大果真是名不虚传,考场纪律在各位要考 G 或是已经考完 G 的同学心目中想必是最严格的一个,甚至有人千方百计不要来这里考试。但是个人认为这也没什么不好,大家所谓的严格不就是不能跨区吗?本来这就是考试纪律,只是中国学生钻空子习惯了,现在不允许心里反倒不爽,我自己就没觉得考场上的老师有什么过分的举动,而且本来就没想着要跨区做题,这样心里踏实。考试时不要被考场上的任何情况影响,我们的考场有一个女孩没有带铅笔,老师又不许出去(已经检查完证件),虽然后来有热心人帮助,估计是影响了答题心情;还有个女生刚考到第二部分就哭起来(具体原因不明,可能是被老师抓到跨区),肯定也没有考好。所以,考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各种证件、文具带全,还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想着钻纪律的空子,即使你跨区成功,但是那份提心吊胆的滋味估计也不好受。很明显,我的 GRE 准备不如托福充分,这也明显的体现在分数上。所以说,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是真的不假。GRE 我就不多说了,成绩在那里摆着,要是时间多点可能会好点,可以参考其他成功人士。
材料准备:
强烈推荐俺大家去 petersons 注册,有海量的你需要的关于申请美国学校的信息,也包括文书写作的指导和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奖学金(这其实是另一个网站了,不过在这里能够找到相关信息,不好意思忘记了那个奖学金的网址)。
首先是网申。确定好学校之后去到每个学校的网申系统填写各种表格。在这项工作开始之前,要至少先把简历和个人陈述写好,网上各种模板大家可以参考,不过也不能一味参考,因为中国学生的这些材料老外早就看腻了,写出自己的亮点就好,让别人能够一眼看到你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我自己是有几个国家级竞赛的一等奖、二等奖,如果没有,有志愿者的经历、实习的经历、小语种的能力都可以写,只要是你有别人没有的(当然要是积极向上的)都行。不过我个人的最重要原则之一:诚实,要不然万一出啥意外被人揭了老底,丢的就不止是自己的人了。推荐信如果你不认识巨牛的人,或者你认识这个大牛,但是人家根本不知道你为何方神圣,还是务实点,找和自己熟识的老师写吧,我的就是原来的本科老师写的,老师们可能名气不大,但是他们写的关于我的材料,肯定是最客观、最可信的。
另外申请中需要的各种证明材料也是很难搞的东西,我为了这些前前后后跑了原来的学校不下 4 次,不过想到那些本科在外地的同学,又觉得很欣慰啊。网申结束之后就是寄材料了,终于到了最后一步,千万要在邮寄之前确认每个学校对于材料的不同要求,别人家要的是读书计划,你给寄了一份对这个专业的展望或是干脆没寄,有时候一个小的疏忽就会导致一个巨大的损失,这时候多细心都不为过。
陶瓷:如果你真的是有实力、有魅力,对专业和老师的方向有独到的见解,陶瓷没啥不好,自己推销自己嘛,让更多的老师认识你、倾情于你,到时候咱挑老师也是不错的。但是如果自身没什么优势,个人觉得陶瓷可能用处不大。由于我除了和小米混得比较熟,基本没有陶瓷。
选校: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你选择学校要看学校的名气,还是专业的名气,还是导师的实力,或者是地理优势,肯定没有一个定论,不过把毕业之后的工作问题考虑进来个人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这是每个人最终的归宿-工作。而关系到毕业之后工作是否好、待遇如何恐怕除了排名,就得多考虑一些因素了,有时候一个学校的地理位置也会起到决定性作用,大家参考北京上海二流学校一流分数的现象就能够理解了,没办法,出身好,到了这样的学校进门就意味着比别人多些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