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高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文言总结
一、通假字
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质”通“锧”,砧板。
2.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3.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4.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5.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6.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7.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8.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9.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二、一词多义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宴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以吾两人在也(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
③则幸得脱矣 (侥幸)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今以秦之强先割十五都予赵(凭借)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徒以吾两人在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连词,连接“传”与“示”)
⑦赵王以为贤大夫(把……)
欢
①逆强秦之欢 (欢心)
②绝秦赵之欢(交情)
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回头)
②顾吾念之 (只是)
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 (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④秦王因曰(于是就)
传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
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书
(1)拜书送于庭----国书
(2)秦御史前书曰---写
乃
(1)今君乃亡赵走燕-----却,竟然
(2)臣乃敢上璧------才
(3)乃使其从者衣褐----就
三、古今异义
①拜为上卿(拜:古义指授予官职;任命。今义指下跪叩头;祝贺)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患:古义指虑,担心。今义指 害病;灾祸)
③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古义指向人献物以祝人长寿。今义指年岁,生命;生日)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古义指离开。今义指除掉,减掉,已过的,特指刚过
去的一年) (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今义指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 ⑤请指示王(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指上对下指导、命令)
⑥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古义指上前进献。今义指向前发展进步)
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古义指扬言,到处说。今义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⑧布衣之交(布衣:古义指平民。今义指麻布衣服)
⑨左右欲刃(左右:古义指左右的侍从。今义指左和右两方面)
⑩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鄙贱:古义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谦词。今义指鄙视,轻视)
⑳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古义为名词,约定、契约。今义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⑵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姬妾 今义:美女)
⑶明年复攻赵(明年:古义指第二年 今义指(将来的)明年)
⑷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往:古义从这里到那里 今义指以前)
⑸窃计欲亡走燕 (窃:古义私下里 今义指偷东西 走:古义指逃走 今义指走路)
四、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④怀其璧 (怀,怀揣着)
⑤蔺相如前曰 (前,走上前)
⑥臣乃敢上璧 (上,献上)
⑦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⑧ 臣语曰(语,告诉)
⑨于是相如前进缻(前:走上前)
⑩赵王鼓瑟(鼓:弹奏)
①①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嘻:苦笑声)
b.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庭:通“廷”,在朝堂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表示"至"的方式,从小路)
③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词状语,向西)
④乃前曰(前,,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前)
⑤怒发上冲冠(上:向上)
⑥乃辞谢 (辞:用委婉的言辞)
c.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
⑤归璧与赵(归:使……归)
d.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③吾羞,不忍为之下(羞:以……为羞耻)
e.形容词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敬,尊重)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容)
③大王必欲急臣 (急,逼迫)
f.形容词作名词:
①而绝秦赵之欢(欢,友好关系)
②宁许以负秦曲 (曲,理亏之责)
g.动词作名词: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盟约)
五、特殊句式
a.判断句:(常见句型:……者……也, ……也)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翻译: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蔺相如者,赵人也
④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⑤我为赵将
⑥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⑦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⑧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⑨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被动句:
在古代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
1. 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即:谓语+于… …“的形式。如:
a.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必修1《赤壁赋》)
b.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在动词前边用“见”表被动,构成“进+谓语”的形式。如:
a. 转头想户里,渐见愁煎迫。 (必修2《孔雀东南飞》
b.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
c.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
d. 见犯乃死,重负国。 (必修4《苏武传》)
3. 在动词前面加介词“为”,构成“为+动词”的形式。如:
a. 皆为戮没。 (必修2《鸿门宴》)
b. 吾属今为之虏矣。 (必修2《鸿门宴》)
c.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必修3《过秦论》)
d. 既自以心为形役。 (必修5《归取来兮辞》)
4. 用为引进主动者,谓语前再加“所”表被动,“构成为… … 所… …”。如:
a. 为仲卿母所谴。 (必修2《孔雀东南飞》
b.皆为陛下所成就。 (必修4《苏武传》)
c.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必修4《李贺小传》)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必修2《鸿门宴》)
5. 用介词“被”引出主动者,构成“被+动词”的形式。如:
a.今日被驱谴,小姑如我长。 (必修2《孔雀东南飞》
b.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必修2《孔雀东南飞》
c.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必修4《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6. 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如:
a.虽体解吾犹未悔兮。 (必修2《离骚》)
b.感斯人言。 (必修3《琵琶行》、
7、以“受——于”为标志被动句
如:受制于人
c.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
1、何以知之 (以何知之)
2、君何以知燕王 (君以何知燕王)
②定语后置: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求可使报秦者人)
③介宾结构后置:
1、拜送书于庭 (于庭拜送书)
2、以勇气闻于诸侯 (以勇气于诸侯闻)
3、故燕王欲结于君 (故燕王欲于君结)
4、 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 臣头今与壁于柱俱碎矣)
5、设九宾于廷 (于廷设九宾)
6、会于西河外渑池 (于西河外渑池会)
d.省略句
1、传(之)以(之)示美秦王会(于)渑池。
2、(缪贤)对曰:“臣尝有罪……”
3、不如因厚遇之,使(之)归赵
4、相如既归,赵王以(之)为贤大夫
六古代官职升迁的常用词语
⑪举(举荐) 辟(招用)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⑫征(征召。特指君招臣)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⑬拜(授予官职)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⑭除(任命,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⑮擢(提升官职)超擢(破格提拔)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梁启超《谭嗣同》)
⑯陟(提升,提拔)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⑰升(提升)旋升宁夏道。(梁启超《谭嗣同》)
⑱谪(贬官,降职并外放)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 ⑲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贬连州刺史。(《旧唐书 刘禹锡传》)
⑳黜(罢免官职)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高启《书博鸡者事》)
⑴夺(削去、罢免)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者事》)
⑵转(迁职调任,无所谓升降)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⑶徙(改任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⑷调(调动、调迁)调为陇西都府。(班固《汉书 袁盎传》)
⑸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琵琶行》)
⑹放(京官调任地方官)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梁启超《谭嗣同》)
⑺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永和初,出为河间相。(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⑻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考复习方法 |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 高考饮食攻略 | 高考励志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