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每日精练: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2013-09-17 10:14:12 高考语文

  留学群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高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4讲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 河 令

  ①周邦彦

  ②③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

  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参考答案】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消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数 日

  赵师秀

  数日秋风欺病夫,尽吹黄叶下庭芜。

  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

  野 望

  翁 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两首诗都写秋景,流露出的情感有无异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感情的不同之处:赵诗所抒发的感情,由病体经受秋风、见到黄叶遍地而悲苦,到看见疏林秋山,再到见山峰被云遮蔽若隐若现而既欣喜又遗憾,感情是有变化的,是悲喜交织、由悲而喜; 翁诗自始至终都是以闲适的心态在欣赏秋景,抒发赞赏喜悦的感情。感情的相同之处:整体上都通过白描笔法,写出景物、意境的清空、悠邈、高远,借此表达作者闲云野鹤般的疏放和闲淡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舟中忆邵景说寄张子退

  【注】夏完淳

  登临泽国半荆榛,战伐年年鬼哭新。

  一水晴波青翰舫,孤灯暮雨白纶巾。

  万里腾飞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风尘。

  【注】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华亭(现上海市松江)人,明末著名诗人,少年英雄。七岁能诗文,十四岁即随师陈子龙、父夏允彝参加抗清活动。后被清军逮捕,赋绝命诗,英勇就义,年仅十七岁。著有《南冠草》《续幸存录》等。

  请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腥风血雨之中,诗人面对危艰的时局,孤帆漂泊,无限感慨,凭吊故国,怀念死者,充满了爱国忧民的深厚感情。结句高歌“万里飞腾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风尘”既是勉励友人,也是自勉,充满积极高昂的战斗精神和达观的信念。

  1.阅读下面的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古 意

  耿 湋虽言千骑上头居,一世生离恨有余。

  叶下绮窗银烛冷,含啼自草锦中书。

  (1)此诗的三、四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场景?简要分析第三句“冷”字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描绘了在树叶掩映的绮窗内伴着凄冷的烛光,一个女子含泪给远方的丈夫

  写信的场景。第三句的“冷”字一语双关,既写烛光冰冷,也很好地烘托了女子思念丈夫的凄凉心情。 (2)《载酒园诗话》称此诗“直而温,怨而不怒”,结合全诗,说说诗中的女主人公“怨”什么,“直”与“温”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参考答案】怨的是,虽然丈夫有身居高位之荣,但自己却与他有一世分离、不得相聚之苦。“直”是指女主人公在第二句直接表达闺怨的情感,“温”是指女主人公虽有埋怨,但仍不忘丈夫,夜写家书,传达思念,温婉感人。

  2.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高阳台·西湖春感

  [南宋]张 炎

  ①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

  ②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

  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①②断桥、西泠,都是西湖风景点。

  (1)张炎此词寄托的是南宋将亡的愁恨,但有人说这样的评论太牵强。说说你赞成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示例1)赞同第一种观点。作为南宋词人,看到了国家在走向衰败的现实,词人虽然没有直接说明这个意思,但是词中写的对春天的惋惜、哀怜,间接表达了词人对南宋的感情。

  (示例2)赞同第二种观点。既然词中并没有一词半字与政治有关,完全可以看成是作者感物伤时的作品,硬要将它与南宋的衰亡联系起来,确实有些牵强附会。

  (2)这首词在表达作者的感情上是有起伏变化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在上片,写词人春游西湖,说明对春天有渴望,“东风且伴蔷薇住”句中,还表现出希望春天长留的渴望。在下片,先写词人找不到往年春天的快乐,只有平添新愁,于是最后只好失意地闭门消愁。

  2014湖北语文文学类阅读汇总

  2014海南语文文学类阅读汇总

2014高考语文文言实词复习汇总


   相关链接:  

  2013江苏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浙江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北京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辽宁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福建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广西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四川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高中学习方法 高考复习方法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高考饮食攻略 高考励志名言
分享

热门关注

高考有哪些语文复习方法

语文复习方法

高二语文重点古诗词有哪些

高二语文重点古诗词

高三语文有哪些必考古诗词

高三语文

高考语文有哪些复习方法

语文复习方法

高三语文必考古诗词有哪些

高三语文必考古诗词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的解答技巧

高考语文复习

2020高考语文高频考点:古代文学常识

高考语文考点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题

2020高考语文:题型的解答方法

2020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的答题技巧有哪些

高考语文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