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考语文阅读现代文考点阐释:词语品析

2013-09-14 08:00:00 中考语文阅读现代文
 

  留学群中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中考试题答案和中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 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初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中考的新初三学员能加倍努力,在2014年中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考点阐释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而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是现代文阅读的最基本要求。因此说来,赏析词语使用之妙是中考必考考点之一。其考查方向有:相同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一个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的临时意义或隐含意义;关联词在确定的语境中的选择和使用;指示代词在确定的语境中的指代内容。考查形式:1.结合语境解释句中或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3.指示代词所指代的内容。

  应对策略

  在现代文阅读中如何品析词语呢?

  一、联系文章的主题思想。一个好作者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总是根据主题思想来选择他认为最恰当的词语。因此,当同学们品析一个词语在文句中的作用时,首先要考虑这个词语与文章中心的关系,想想这个词语是否体现了文章的主旨。

  二、联系人物形象。同学们在阅读一段刻画人物形象的文字时,一定要注意那些看似普通却隐含有关人物形象深刻内涵的词语,要从人物塑造的高度去把握这些词语的作用。

  三、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品析词语,同学们不单要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人物形象,还要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好的文章,总是有感而发,因情为文,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血脉一般贯串于文章始终,因此,当同学们分析词语时,不可不考虑这个词语所浸润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联系上下文。纵观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我们发现,许多分析词语含义的试题都需联系上下文来进行分析、理解,因此,要认真掌握这一方法。当加点词语处于文中的总起句中时,就需要同学们根据下文的具体表述来分析词语;当词语处于文中的总结句中时,则需要同学们根据上文的具体表述来理解。

  真题解析

  一、(2011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试题)分别品味第⑨段和第{17}段画横线句子中,黑体的词“踩疼”的不同的表达效果。

  ⑨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17}“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解析:在解答此类题时,考生需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弄清词语所表现的对象,也不能脱离文本,望文生义。对两个“踩疼”表达效果的分析,考生先要弄清楚这两个词语所表现的对象。第一个“踩疼”是说做父母的不能踩疼了孩子们的梦想,第二个“踩疼”是女儿叫父亲不要踩疼了雪。再结合具体语境,不难找到答案:第⑨段的“踩疼”变抽象为具体(答成“形象生动”也可),表现出父亲对女儿梦想的呵护,对女儿的爱。第{17}段的“踩疼”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雪以生命,表达出女儿对母亲的爱,展示出女儿纯洁的心灵。

  二、(2011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试题)结合语境,理解第⑤段中加点的“嗫嚅”一词。

  解析:本题不仅考查考生对词语基本义的理解,还明确要求考生能够结合语境作出具体的阐释。解答这类题目,既要考虑这个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更要考虑到这个词语的实际表达效果。答案就不只是解释出“嗫嚅”的基本义,而必须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从上下文的语言环境中去思考其在描写人物,刻画人物心理上的表达作用。解答时,第一步答出“嗫嚅”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想说而又说不出;第二步分析“嗫嚅”的表达作用,它既是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也是一个细节描写,充分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窘迫与紧张。

  三、(2011年浙江省余姚市中考语文试题)选文第①段中黑体的词语可以去掉吗?请说出理由。

  可是,如今对于很多人而言,拥有一夜好眠竟然已经变成了一种极大的“奢侈品”。 解析:本题主要的考查点是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语言的总体特点是准确,因而中考对说明文语言的考查大多着眼于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等词语。这些词语都是不能去掉的,一旦去掉,对文章的内容就有影响的。考生在回答时要结合文段内容重点回答出这个词语有什么作用,如果去掉会有什么影响。

  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时间在头发里行走

  □迟子建

  ①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掌管着时间,它说什么,我们就得乖乖地听。到了指定的时间父母理直气壮呵斥我们的话与挂钟息息相关,“都几点了,还不起床”,要么就是“都几点了,还在外面疯玩,快睡觉去”。这时候,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锅磕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真想把它给掀翻在地,让它永远不能再行走。

  ②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较普及了,我看见时间躲在一个小小的圆盘里。后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时间栖身的地方就多了,项链坠可以( )着时间,台历上( )着时间,玩具里( )着时间,至于计算机和手提电话,只要我们一打开它们,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有时间„„

  ③十几年前的一天,我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时间会变戏法,它能让一个活生生的人在瞬间消失在他们曾为之辛勤劳作着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亲,就这样,让时间给无声地接走了。他们不在了,可时间还在,它总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

  ④现在,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在涨了又枯的河流中;在小孩子戏耍的笑声中;在花开花落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是一对情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选自《中外文摘》2011年第7期,有删改)

  1.说说“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锅磕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这句话中黑体词的表达效果。

  2.第②段中括号处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A.躲藏 放置 镶嵌 B.躲藏 镶嵌 躲着

  C.镶嵌 放置 隐藏 D.隐藏 镶嵌 放置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那只寂寞的手

  □琴 台

  ①家人住院,同病房有个乡下来的年轻人,陪这个年轻人来住院的是他的爱人和父亲。每天晚上,年轻人和妻子挤在窄小的病床上休息,而他那黑瘦苍老的父亲,就用几块泡沫板席地睡在大厅的走廊上。

  ②一天夜里,年轻的儿媳因感冒,昏昏沉沉地躺在病床上睡着了。年轻人坐在床边的椅子上输液。那个黑瘦的父亲跑到门诊大厅买来几片药,然后坐在儿子身边,眼巴巴看着输液瓶的液体一滴一滴落下来。

  ③半小时后,液输完了。护士拔下针头后,用一根棉签摁在年轻人的手上,转而嘱咐老人:“帮着摁一下。另外,如果有时间的话,按摩一下他的胳膊。”

  ④就在那个瞬间,我注意到做父亲的手轻轻抖了一下,他小心翼翼地摁住棉签,眼光忽然变得有点羞涩。年轻人似乎也不习惯父亲的手在自己胳膊上按摩,他局促地扭一扭身子,转眼看着睡梦中妻子的脸。

  ⑤病房里长时间地沉默着,老人放在儿子胳膊上的手渐渐不颤抖了,他熟稔地从上到下运动着,眼神里竟然有欢欣的火花蹦出来。而那个年轻人,也不再看妻子,他微微闭上眼睛,短短的睫毛颤巍巍地在灯光下抖动着。那一刻,我忽然被这个场景深深感动了,泪水流了下来。

  ⑥每个孩子都是在父亲手里长大的,哪怕再笨拙的父亲,也几乎都为孩子换过尿布。稍微长大一点,父亲们喜欢用有力的大手将孩子高高地举过头顶,银铃一样的笑声中,他粗糙的手指滑过孩子娇嫩的皮肤,满心都是愉悦和感动。( )多暴躁的父亲,当孩子亲昵的脸蛋和小手扑过来时,他们的心( )会瞬间融化成温柔的水波。

  (选自《中外文摘》2011年第7期,有改动)

  1.第①段中黑体的词语“黑瘦苍老”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⑤段中黑体词语“抖动”的表达效果。

  3.第⑥段中的括号里填写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论„„都 B.只要„„就

  C.不管„„也 D.即使„„也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空气中取水

  □[英国]弗雷德•皮尔斯

  ①任何时候,大气中都含有105亿英亩呎(体积单位)水,其总量是世界上所有江河水量的6倍多。其中,大约2%很快就会作为降雨落到地面,剩余的98%依然处于水蒸气的状态。

  ②有人提议,用声音从空气中获取水分。凉爽、宁静的夜晚,空气中的水分达到饱和后,即使是微小的空气振动,也能凝聚水分,产生雨滴。在中国云南省的山区,村民们有个传统,通过大声喊叫来祈雨。据说,喊得越响,雨下得越大。

  ③一个有趣的新想法看起来似乎可行。在临海的沙漠地区建造温室,用寒冷的海水作为空气调节器,从炎热的空气中凝聚水分。这种温室实际上是巨大的露水制造机。从2002年以来,帕顿的阿布扎比温室已经在沙漠中种出了黄瓜、西红柿和鲜花。10平方英尺的温室每天可产生10加仑水——这比热带雨林通过降雨得到的水还要多。

  ④在干旱的沙漠之中,人们曾尝试通过收集雾水解决用水问题。顺着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中绵延的山顶,悬挂着75张大塑料帆网。这里已经连续几年没有降雨了,但寒冷的近海气流定期从太平洋上大量涌来,塑料帆网通过获取这些气流的水分而变得十分潮湿。每张帆网有40英尺×10英尺大小,一天能收集40加仑水。那里的一个小镇,从前用水完全靠从50英里外运来。如今这项工程平均每天可以给小镇提供3000加仑水。

  ⑤这种做法被广为接受。南美洲的整个太平洋沿岸,很多社区已经建造了捕雾幕帐,用来给新栽的树木供水。这种系统一旦建立起来,这些树就可以在叶子上为自己收集雾气,在沙漠中重新创造以雾为基础的生态系统。

  (选自《当江河枯竭的时候:21世纪全球水危机》,有删改)

  1.第②段中黑体的“据说”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2.简要说说第③段中黑体字“可”的表达效果。

  《第二节 词语品析》

  一、1.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时间严厉、古板的特点,突出了时间的公正威严,令人敬畏。

  2.D

  二、1.示例:不可以。因为“黑瘦苍老”描写了父亲的面部特征,说明父亲的苍老、黑、瘦,如果去掉,就无法显示父亲的这些特征,也不能表达后文作者的感动。2.这是一个动作(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儿子感受到父爱时内心的激动。3.A

  三、1.示例:不能去掉。因为“据说”一词表明“喊得越响,雨下得越大”的情形并不确定。如果去掉,说法就显得绝对,与事实不符,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可”强调在温室中制造露水的巨大效果,说明了从空气中取水有很大的可行性。

2013江苏中考语文试题汇总

2013山东中考语文试题汇总

2013四川中考语文试题汇总

2013江苏中考数学试题汇总 

2013四川中考数学试题汇总

2013山东中考数学试题汇总

2013江苏中考英语试题汇总

2013山东中考英语试题汇总  

2013四川中考英语试题汇总

2013福建中考英语试题汇总

2013江苏中考政治试题汇总

2013山东中考政治试题汇总   

2013四川中考政治试题汇总

2013山东中考物理试题汇总

2013四川中考化学试题汇总

2013四川中考历史试题汇总

2013山东中考历史试题汇总

2013山东中考生物试题汇总

2013四川中考生物试题汇总

2013山东中考地理试题汇总

2013江苏中考地理试题汇总

2013江苏中考历史试题汇总

2013四川中考物理试题汇总

2013湖北中考政治试题汇总


       
中考历史试题


   相关链接:

《 《   
留学群中考频道

中考语文 中考作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满分作文 中考政治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历史 中考生物 中考地理 中考英语作文 中考网址 中考时间
中考报名 中考资源 志愿填报 录取查询 中考成绩查询 分数线 心理辅导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分享

热门关注

八年级语文考试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现代文有哪些阅读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

2020中考备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

中考语文备考技巧

2020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指导

中考语文阅读指导

2020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型的答题策略

中考语文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技巧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

2020中考语文方法: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2020中考语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