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专业课复习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2)

考研专业课复习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2)

   名词解释:

  11.《史记》

  12.鸿门宴

  13.《史记》三家注

  14.《汉书》

  15.乐府

  16.《孔雀东南飞》

  17.《古诗十九首》

  18.建安风骨

  19.建安七子

  20.竹林七贤

  答案:

  11.《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西汉司马迁著,共一百三十篇,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约于汉武帝太初元年至征和二年间(公元前104-前91年)撰成。后其书有缺,元帝、成帝间褚少孙补撰《武帝纪》、《三王世家》、《龟策列传》、《日者列传》等篇,又附缀武帝天汉以后史事。司马迁职居史官,据《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及诸子百家之书,利用国家收藏的文献,再加以实地采访的资料,取材丰富。记事起于传说的黄帝,迄于汉武帝,共三千年左右,尤详于战国、秦、汉。体裁分传记为本纪、世家、列传,以八书记制度沿革,立十表以通史事的脉络,为后世各史所沿用。其中《陈涉世家》肯定陈涉起义的作用;《河渠书》、《平准书》和《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记述了少数民族的活动,都是本书的优点。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在文学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

  12.鸿门宴: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占秦都咸阳后,派兵守函谷关,不久项羽率四十万大军攻入,进驻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准备消灭刘邦。经项羽叔父项伯调解,刘邦亲至鸿门会见项羽。宴会上,范增命项庄舞剑,欲乘机刺杀刘邦,项伯也拔剑起舞,常以身掩护。最后樊哙带剑执盾闯入,刘邦始得乘隙脱险。这一段史实由于司马迁《史记》的精彩描述而流传不衰,成为后代小说、尤其是戏剧的优秀素材,不断在舞台上搬演。

  13.《史记》三家注:《史记》唐代以前的三家最重要的注本,分别是裴骃的《史记集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

  14.《汉书》:东汉班固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创始于其父班彪继《史记》而作的《后传》,彪死,班固整理补充,撰成本书。其中八表和《天文志》未成稿,由班固的妹妹班昭和马续续成。本书体例大略与《史记》相同,惟改书为志,废世家入列传,并创《刑法》、《五行》、《地理》、《艺文》四志,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准绳。本书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分一百二十卷。它叙述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二百二十九年的断代历史。本书包举一代,是研究西汉历史的重要资料。其精华在于对西汉盛世各类人物的生动记述,由此全面地展示了西汉盛世的繁荣和时代风貌。其中李陵、苏武的传记酣畅淋漓,悲壮沉郁,可与《史记》名篇媲美。《汉书》的笔法严谨有法,形成了与《史记》截然不同的风格。

  15.乐府:“乐府”有二层含义:一是指古代音乐官署,“乐府”一名始于秦。秦及西汉惠帝时均设有“乐府令”,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哀帝时废除,从此乐府机构消失。东汉的黄门鼓吹署的职能大体相当于乐府。二是诗体名。魏晋以后,把乐府所唱的诗也称“乐府”,于是乐府便由机构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后人因此把词和散曲也叫做乐府。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按照音乐的不同,将乐府诗分为十二类: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歌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这个分类为后人所遵从。汉代乐府诗的精华是民歌,它们大多保存在《乐府诗集》的《相和歌辞》中。

  16.《孔雀东南飞》:此诗最早见于陈朝时每个人徐陵编的《玉台新咏》,题作《古诗无名人为焦仲卿妻作》,后人常取此诗首句,称为《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中最长的叙事诗,也是中国叙事诗的代表作。它讲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因受到礼教迫害而被迫分离,最终双双殉情的爱情悲剧,深刻揭露和鞭斥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对诗中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和反抗精神寄予同情和赞扬。诗的结尾以幻想的形式对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予以描绘和歌颂。作品展现了很高的叙事技巧,人物刻画曲尽其妙:刘兰芝的贞刚、焦仲卿的温厚、焦母的霸道、刘兄的势利,无不入木三分。此外,个性化的对话和恰如其分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活。情节双线交叉,结构谨严,剪裁得当。它的出现标志着汉乐府中的叙事诗发展到了高峰。本篇在《乐府诗集》中属《杂曲歌辞》。

  17.《古诗十九首》: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东汉末无名氏所作的十九首五言抒情诗。非一人一时之作,但因其相似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而被编辑在一起。其题材不出乎游子思妇的离情别思与失意士人的羁旅愁怀、坎懔之悲。其主题紧紧围绕着人生短暂和对死亡的忧惧而展开,诗人或渴望青春爱情,或渴望功名和物质享乐,从努力实现人生不朽到满足于耳目口腹之欲,都是为了达到战胜死亡的目的。其艺术表现手法既继承了诗、骚的比兴传统,又吸取了汉乐府五言诗的长处。总之,哀婉、感伤、忧惧和狂放的情感以及沉重的人生哲理思索及其率真的表达,都具有强烈的震撼力,故刘勰称其为“五言之冠冕”。

  18.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汉魏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继承《诗经》、汉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一方面在诗篇中真实地描写汉末的大动乱、大分裂,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又在诗歌中抒发统一天下、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诗歌的情感基调慷慨悲凉,语言自然明白十分流畅,成为后世诗歌创作推崇的榜样。南朝梁批评家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都反复推崇建安时期的文风。唐陈子昂也盛赞“汉魏风骨”,李白并有“蓬莱文章建安骨”的赞赏诗句。

  19.建安七子:“七子”之称见于曹丕《典论?论文》,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七位诗人。他们都亲身经历了汉末动乱,有一定的政治抱负,因此在创作上表现出一些共同特征。其中,除孔融年长,去世又早,其散文虽沿袭东汉文人的老路,但却能以气运词,反映了建安时期文学的新变化。其他六人则年龄接近,是邺下文学活动的参与者,既具有建安风骨的时代特征,又具有各自独立的个性特征。王粲被誉为“七子之冠冕”,刘桢的五言抒情诗成就亦较为突出。

  20.竹林七贤:是正始中期以后形成的林下谈玄的名士文人群体。《魏氏春秋》:“嵇康与陈留阮籍、河间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三国志?魏志?嵇康传》裴松之注引)他们发言玄远,任性放达,饮酒服药,表现出超凡脱俗的人生趣味,以及对一种自由自在、闲适愉悦、心与道冥的理想人生的追求。七贤的政治立场和处世方式各有不同,其中,人品和文学成就最高者是阮籍、嵇康。


热点推荐2014考研数学——中值定理考试重点汇总 
            2014年考研英语试题及答案(汇总)
重点推荐2014年考研大纲    2014年考研招生简章     2014年考研院校  


考研大纲 考研经验 考研真题 考研答案 考研院校 考研录取
分享

热门关注

人文教育专业考研方向有哪些

考研方向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考研方向有哪些

复合材料

测绘工程专业考研方向有哪些

考研方向

能源动力类专业考研方向

考研方向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考研方向有哪些

考研方向

2021考研专业课怎么复习

考研专业课

考研专业课怎么准备

考研专业课的准备

考研专业课资料怎么找

考研专业课

2021考研专业课怎么准备

考研专业课

小心!考研专业课复习你是不是也有这些误区?

考研专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