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1:1)20世纪80年代后期,东欧各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这是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政治 危机的重要原因。在国际形势的影响下,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在一年时间里,东欧各国执政40多年 的共产党纷纷丧失政权。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随即发生了变化。东欧国家都更改了国名,删去了原国 名中“人民”“社会主义”等字眼。
(2)东欧剧变后,一些欧洲国家的疆域也发生了变化。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统一合 并;捷克和斯洛伐克从1993年元旦起分为两个国家;1991~1992年,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斯洛文尼亚、 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马其顿、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由塞尔维亚和黑山联合 建立〕。
(3)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社会发生动荡。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内部发生分裂。1990年,立 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三个加盟共和国宣布脱离苏联而独立。其他的加盟共和国也相继发表主权宣 言。1991年12月,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 体”)。不久,除格鲁吉亚以外的11个共和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建立独联体的文件,并宣布苏联停止存 在。12月25日晚,克里姆林宫顶上的苏联国旗降下,标志着苏联的解体。
(二十二)八国首脑会议
由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演变而来。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经历了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为 共同研究世界经济形势,协调各国政策,应付经济危机,重振西方经济,在法国的倡议下,法、美、德、曰、 英、意等六国领导人于1975年11月在法国巴黎举行了第一次会议。参加者有法国、美国、英国、日本、 意大利和联邦德国六国首脑,自1976年第二次会议起增加了加拿大,成为七国首脑会议。1977年,欧 洲共同体委员会主席也应邀参加会议。会议每年夏季举行一次,轮流在各参加国举行,以经济问题为主 要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治问题也日益成为重要议题。会议一般就当年重大经济、政治问题进 行讨论、磋商,每次侧重点有所不同,涉及面广。会后就有关问题发表声明和公报,阐明七国的立场。会 议对交流意见、缓和西方大国内部矛盾、协调政策、保持世界经济政治的稳定起到一定的作用。1991年 7月,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应邀同与会的七国首脑在会后举行会晤。从此每年的正式会议后俄罗斯领 导人都要参加“7+1”会谈,且参与程度逐步提升,直至1994年7月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举行的第27次七 国首脑会议上,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应邀首次正式参加会议,俄罗斯获准参加政治问题的讨论。1997年6 月在美国丹佛举行七国首脑会议时,叶利钦应东道主克林顿总统邀请以正式与会者的身份“自始至终”参加会议,并首次与七国集团首脑以“八国首脑会议”的名义共同发表公报。从此,延续了 23年的西方 七国首脑会议演化为八国首脑会议,会议的名称也改为八国首脑会议。但在经济问题上依然保持七国 体制。
(二十三)欧洲联盟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是1993年11月1日《欧洲联盟条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后, 由欧共体演化而来的。指欧洲一些国家通过法律形式并在自愿的基础上由成员国“让渡”部分主权而使 其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国家性质的区域性一体化组织。早在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建立“欧洲煤钢 联营”的计划,被称为舒曼计划。该计划于次年得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联邦德国、意大利的支持,成 立了六国“煤钢联营”。1955年6月,六国首脑提议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并于1957 年签订《罗马条约》,次年条约生效,欧洲经济共同体宣告成立。1967年,三个联合体统一为一个组织, 名为欧洲共同体。1991年12月,欧共体各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签订了统称为《欧洲联盟条约》的 《欧洲经济货币联盟条约》和《欧洲政治联盟条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11月1日条约正 式生效起,欧共体易名为欧盟。
行测真题 | 行测答案 | 行测答题技巧 | 行测题库 | 模拟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