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科目: 文学综合 科目代码: 816
一、参考书目:
童庆柄主编:《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二、考试内容范围:
“文学综合”适用于温州大学写作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一张卷,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考现代文学史,第二部分考文学理论,共150分。现把需要重点把握的内容罗列如下:
第一部分:
前言:中国现代文学的时间界定和“现代”性质。
第一编(第一个十年):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的理论建设。鲁迅与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呐喊》与《彷徨》。《野草》与《朝花夕拾》。胡适与早期白话诗。郭沫若与《女神》。闻一多、徐志摩与新月诗派。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与现代散文。“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散文。田汉、丁西林与中国早期的话剧实践。
第二编(第二个十年):革命文学论争与左翼文学思潮。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及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老舍与“京味小说”。巴金的小说创作与“家”的历史。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与牧歌情调。京派小说与海派小说。雅俗互动的文学态势。张恨水的通俗小说。戴望舒、卞之琳等现代派诗人的创作。鲁迅杂文的思想和艺术成就。《故事新编》的“创新”。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京派”与开明同人的散文。曹禺和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夏衍与李健吾的话剧创作。
第三编(第三个十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王实味与胡风的理论批评。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张爱玲的小说。徐訏、无名氏的小说。钱钟书的《围城》。雅俗对立的渐趋消解。艾青的诗歌。冯至的诗歌。七月派诗人和“中国新诗派”诗人的创作。梁实秋的散文。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陈白尘的喜剧创作。台湾的现代文学。
第二部分:
第一编 导论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性质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形态
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文学理论几种基本形态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论与当代中国文论建设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诞生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革命性转换
第二节 中国当代的文论建设
当代文论建设的理论指南;当代文论的中国特色;当代文论建设的实践品格。
第二编 文学活动论
第三章 文学作为活动
第一节 文学活动极其构成
作品与世界;文学的反映活动;作品与作者;文学的表现活动;作品与形式;作者的创造活动;作品与读者;文学的再创造活动
第二节 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探讨文学活动原始发生的途径;关于艺术起源的假说;文学活动发展的复杂性极其成因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第一节 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文学与话语;文学与社会;文学与反映。
第二节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文学的非功利性;文学的形象性;文学的情感性
第三节 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
文学语言的概念内涵;文学语言的类型;文学语言的特点;关于语言局限第三编 文学创造论
第六章 文学创作的特点
第一节 文学创作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区别;精神生产的特殊性;文学创作与一般精神生产的区别
第二节 文学创作的主客体
文学创作主体的涵义;文学创作主体的特殊性;文学创作客体的涵义;文学创作客体的特殊性
第七章 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
第一节 文学创作的积累阶段
素材与题材的区别与联系;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创作动机的触发
第二节 文学创作的构思/物化阶段
艺术构思的涵义;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艺术构思的方式;物化阶段的创作技巧问题
第八章 文学创作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节 艺术真实性原则
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区别;艺术真实的特点;艺术真实与艺术概括
第二节 文学创作的方法
创作方法的内涵;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特点
第四编 文学作品论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体裁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分类
分类的基本方法;小说的基本特征;剧本的基本特点;散文的基本特点
第十一章 文学作品的风格
第一节 风格的涵义和形态
风格的定义;风格与创作个性;风格与话语情境;风格形态的多样性
第二节 文学作品风格的特点
风格的时代性、风格的民族性、风格的地域性、文学流派的风格;文学风格与文学流派、文学思潮的区别与联系
第五编 文学接受论
第十二章 文学接受的性质
第一节 文学消费的二重性
文学消费作为一般的商品消费;文学消费作为特殊的精神消费;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区别与联系
第二节 文学接受的对象和主体
文学接受对象的属性;文学接受主体的属性;文学接受的整体性
第十三章 文学的接受过程
第一节 文学接受的发生
期待视野;接受动机;接受心境;隐含的读者;读者类型
第二节 文学接受的发展
空白与对话;还原与变异;理解与误解;共鸣与净化;领悟与延留
第十四章 文学批评
第一节 文学批评界定与文学批评形态
文学接受与文学批评;文学批评的界定;文学批评文体的多样性;文学批评的类型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方法和文学批评主体的素养
批评方法的内涵;主要的文学批评方法举要;批评家的职责;批评家的态度;批评家的素养
三、试卷结构及题型比例:
试卷由6道论述题构成,每道题25分,《现代文学史》与《文学理论》各75分,共150分。既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也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编辑推荐:2014年考研招生信息——广西院校(汇总篇)
2014年考研招生信息——全国院校汇总
考研大纲汇总 | 考研英语大纲 | 考研政治大纲 | 考研数学大纲 | 考研专业课大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