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希望坛子里的童鞋都抱着对明天积极的想法,去拼搏,去面对,不要从起点就背负着前人的阴影或者枷锁,要相信自己,敢于把握自己的人生,活出自己的色彩。
一直抱着一个固有的观点,未尝亲身经历的事情,你是没有资格去评价的。但往往,很多人愿意活在他人的影响里,考研的时候总是去问前辈们的意见,选专业的时候听从父母的考虑,面试的时候又百般担心,是否会歧视本科学校背景,是否会对跨专业存在偏见,是否又有所谓的内部指定?
我们担心的那么多,归根结底的原因是因为自己不够强大,认为自己的命运完全掌握在他人的手里,而不是自己决定。但退一步说,考研的意义到底是为何?考上了就能奠定今后的幸福生活?考不上就世界末日万念俱灰了么?
决定一生的从来不是一个所谓的背景或者学历,而是你看待人生,面对抉择时的勇气和态度。每个人,都要经历过一段看似黑暗的岁月才能快速成长,看似到手的幸福,如果你沉浸其中,往往只是短暂的虚幻;只有自己强大起来,面对坎坷挫折波澜不惊,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才能披荆斩棘,成就想要的明天。
——写在正文前的一些胡言乱语
【个人介绍】
本人毕业3年,高考时贸大国际会计方向作为第一志愿,无奈发挥失常,名落孙山。毕业后进入国企工作,3年瓶颈期,工作倦怠感袭来,财务本身的交际圈狭窄。打算借读研打开人生新的一扇大门,结识各行各业的人,补齐欠缺的专业知识,于是考完CPA后报考了贸大的研究生。
准备时间很短,从10月下旬开始,2个半月的时间,上班时间还要应付工作,每天的学习时间很紧迫(上班大概能看2个小时,晚上4个小时左右,早上1个半小时),刚开始准备初试的时候压力很大,但基本保持了严格的作息时间(11点睡觉,5点半起床)。初试的时候基本恢复了9成的高考状态,复试的时候因为是本专业相对轻松些,大概花费了7成精力,面试则趋于形式化,没有特别准备。
初试分数212(142+70),和很多大牛没法比,逻辑的难度以及英语作文的准备不充分应该是导致脱分的关键,相信再考一次的话准备会更有针对性。复试笔试78,面试83,加权成绩虽然没有排名,但自我估计应该是中上水平。(当然应届生的分数线更高,据说加权成绩要在80.5以上)
【关于贸大的吐糟】
今年是贸大招生改革比较大的一年,流言蜚语很多。去年贸大在职班没有开成,导致今年政策变化很大,而且出现了贸大自己颠覆自己之前政策的情况,考生不明情况,但是这种变动带来的不安全感确实造成了一定消极影响。
争议比较大的是贸大公布的复试面试比例(1:1.2)与实际的面试比例(1:2)有很大的差距,很多考生觉得这是一种欺骗行为,花费了大量时间成本准备最后的面试,而最后结果却不尽人意(面试只占20%分数,要想逆转确实很难)。贸大最后也没给出具体的解释说明意见,我对此次事件持保留看法,但客观地来讲,贸大的公关宣传工作确实水平不高,可能很多比较积极正面的想法行动出来后因为没有合理解释造成了考生解读的扭曲,而且一些前后不实的行为也易激起考生的敏感和质疑,值得日后工作反思。对比下央财,央财的MPACC微博经营的就要比贸大有效率的多,无论是从互动性还是实用性的角度,央财的MPACC在最后复试冲刺阶段通过微信分享了往年的大量试题和模拟题,无形中大大方便了考生的备考。
当然我不是说贸大招生的工作中存在不透明或者一些其他因素,毕竟我自己就是一个例子,而且据我了解,很多贸大本校的学生都惨遭折戟,甚至进入到最后面试也未能幸存(可参照贸大小天鹅BBS板块相关帖子),所以,如果你确实有一定实力,贸大不会因为你的本科学校或者所谓的专业限制而鲁莽断绝你加入贸大的可能。
【关于在职考生选择学校】
在职考生选择MPACC以前只能选择参加10月份的联考GCT,而GCT是单证的(只有学位证,没有毕业证);最近几年1月份的研究生考试也开始招生在职考生,而且颁发双证。具体学校很多,我只了解北京,目前是人大,央财,贸大,北交四所高校,培养年限和学费都有一些区别,而且有的学校可以在入学之初把档案迁到学校,这样毕业之后可以走三方派遣从而再次解决户口问题(比如央财),但相对应的,学费也会很高,央财是13万,贸大是8.8万。
所以建议考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理性选择想去的学校,每所学校都有每所学校的特色和风格,权衡之后,再做决定。
考研大纲 | 考研经验 | 考研真题 | 考研答案 | 考研院校 | 考研录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