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报道:媒体对各地培养了高考状元的学校进行了梳理,发现高考状元多出自位于省会城市和地级市的“超级中学”,而曾经辉煌的“县中”风光不再。“超级中学”在优秀师资和生源的“掐尖”大战中无往而不胜,没了好老师和尖子生的县中,从此一蹶不振。(《中国青年报》6月28日)
应该说,“超级中学”的出现是市场化的产物,是学生家长用脚投票的结果,似乎没有什么可指摘的。地域之间、阶层之间存在巨大的教育差距,这是不争的事实。“超级中学”的出现,加剧了这种差距,“县中”风光不再,是一个危险信号,至少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以农村生源为主的“县中”学生,问鼎高考状元的概率在下降,跻身中国最高学府的愿望变得遥远。
在笔者驻站的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就是这样的“超级中学”,该校包揽了今年甘肃文、理状元。不仅如此,今年甘肃省高考文理科前一百名中,西北师大附中独占50多名,重点升学率95%以上。和全国其他地区相似,“超级中学”西北师大附中也面向全省招生,尽管在刘信生校长看来,每年只招90人,平均到每个县也就是一两人,但毫无疑问,“超级中学”掐掉的是全省最优质的生源。
甘肃新科文科状元所在的民勤县便“深受其害”。校长出身的民勤县教育局局长李忠民告诉笔者,近年来,民勤家长们让孩子报考西北师大附中的热情高涨,持续升温。以基础教育见长的民勤县,也成为“超级中学”“掐尖”的生源大户,每年被“掐”走的尖子生在10人以上,这些尖子生无疑是成为“高考状元”的种子选手。优质生源的流失,让这位教育局长头疼不已。
除此之外,民勤、会宁等县,均有数量不等的优秀教师被“超级中学”挖走。一方面是优秀的教师被源源不断地挖走,优质的农村基础教育也向外源源不断地输出了优秀的学生;另一方面,回到家乡的优秀学生越来越少,两县的教育都面临着人才断层的隐忧。
在教育界人士看来,今年是新课程改革的第一年,这将是高考的转折年。新课程改革高考年,被普遍解读为反映在卷面上的特点是题型活,考察学生的知识面更宽,更注重实验和创新。这被认为是对农村学生的非利好消息。已经有一些趋势和现象佐证了这一点。会宁高考人数有史以来出现首次下降,除了适龄就读学生人数下降外,补习生数量锐减成为重要原因。出于对新课程改革的陌生,不少学生放弃了补习。
为应对新挑战,民勤县主动出击,派教师到银川学习,并邀请专家到民勤传经送宝。这不应成为西部县的“自选动作”,而应成为所有“县中”的“必选工作”——顶层设计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新课改带给整个基础教育的变革,帮助信息相对闭塞、相对“弱势”的“县中”们积极应对这一新挑战。
衡量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机制,不仅要看它培养了多少拔尖的人才,还要看它多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平等和正义。透过“县中”高考风光不再这个信号,顶层设计者应该更加关注教育公平本身,审视曾经辉煌的“县中”光环失色的真实原因,为保障教育机会的均等与基本的教育公平,及早出台应对之策。
相关新闻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考复习方法 |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 高考饮食攻略 | 高考励志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