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 60后留学生的艰辛创业经历

2013-07-02 11:11:23 836478124 留学经验

  六零后留学艰辛创业

  沈先生,1965年出生在上海,1988年大学毕业后来到了澳大利亚的佩斯,现在已经定居在澳洲,经营着自己的工厂,开着自己的出租车。沈先生告诉我们:“现在的留学生太幸福了,都是背着钱来留学的,我们80年代末那批出国留学的同学们,都是备着借条出来的!”

  沈先生继续着他的会议。我记得1986年,我和几个同学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了工厂,当时是看了一些外国的电影,对国外开始向往,那会儿改革开放已经实施了几年,大家的思想也开始活跃了,我就是普通老百姓,没有钱也没有路子,在国内一时间肯不到希望。几个同学商量后,我们开始借钱,向家里、亲戚、朋友借,甚至有人借高利贷,一边借钱一边申请学校,同时还要自学英语,那会儿也没有什么专门的出国英语培训学校,托福雅思我们都是自己摸着学。最后好不容易用大概1年多的时间来做准备,在1987年年底终于拿到签证,来到了澳大利亚的佩斯。

  当时这里中国大陆的学生很少,华人基本都说广东话,我们几个同学一共不到10个人,大家都是上海和北京人,英语说不好我们有准备,但是和华人交流也挺费劲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基本都是先在语言学校学习,带的钱也就够几个月的,必须要打工。只有一个高干子弟是跟现在的留学生一样有足够的生活费。我们分了工,高干子弟主要任务是上课,回来再给我们补习,其余的同学们分头去找工作,一开始我们男生都找力气活,比如建筑工地、矿场、修路工什么的,去了以后才知道,这些工种在国外原来是高收入工作,需要很系统的学习和上岗证书,我们没戏,那就只好去干餐馆的服务员、厨房打杂、保洁员、搬运工这些工作,熬过了第一年就好些了,大家的英语也有长进,有的能进入大学学习,有的进入办法各种证书的职业学院。攒了点钱以后我去考了澳洲驾照,过了一段时间就开始开出租车、送外卖这些需要用车的工作,这些工作收入高不少。到了1993年的时候,我在澳洲的学业基本结束,就赶快结了婚生了孩子,拿到了澳洲绿卡。在88年到93年这段时间应该是我最辛苦也是最经受锻炼的,这段日子里,我和我的同学们都是每人经历几十个打工的地方,接触过至少20种不同的工作,有的人甚至打过工的地方都上百了!拿到身份,路子也宽了,能回国了,就可以开始做点自己的小生意了。

  倒卖两国的特色商品和纪念品让我挣了所谓的第一桶金,数额也不是很大,我和一个河北的同学一起把赚来的钱用来注册公司、租场地、雇工人,我们干起了自己的小工厂,是专门加工大理石的,比如楼梯、窗台、厨房台面的石材,我们自己是老板也是工人,薄利多销,保证加工质量,后来中国留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我们的工人除了2个卡车司机以外,都是中国留学生,大家相处的也非常不错。好像中国人天生就有经营头脑,经营策略也比较稳健,我们的工厂规模不大,但是确实赚到了钱,同时,我一直也开着出租车,一来有车用,二来也是笔收入,当然也是为了提醒自己是怎么一步一步过来的。

  2003年沈先生买了自己的房子,并且在墨尔本开办了分厂,前一段沈先生和孩子回到北京旅游,对国内的变化非常吃惊,沈先生说:“从电视上看和亲身体会真是两码事儿,现在的学生们真是幸福多了,大家一定要珍惜自己的机会,我们这些没机会的人都能熬出来,现在的同学们还怕个什么!”

  Captain Wang是中国留学生

  Captain的意思是队长,在船上是舰长的意思,在天上就是机长的意思。澳大利亚的航空业非常发达,中国很多航空公司的学员被派去澳洲学习飞行。一位当地飞行学院的王哥是西澳的明星人物。王哥也是被送到澳洲学飞行的中国学员,准确的说,和留学生没有太大差别,他也是先学英语,然后学习飞行术语、飞机修理养护、飞行模拟,最后是上机飞行。

  实际上机飞行训练中,最危险的莫过于夜航训练,这天是王哥快毕业的时候,要进行的是单独夜航训练。一开始王哥进行的很顺利,一直按规定路线飞行,严格的做着规定动作,但是就在降落的时候,危险降临。王哥驾驶的5座小型飞机的左侧起落架放不下来了!王哥在天空盘旋,并反复做着上下震荡的运动,目的是把可能卡主的起落架震下来,1个小时过去了,眼看油料就要耗尽(飞行学校的夜航训练带油量很小),人体经过反复震荡也开始有不良反应,王哥请求了迫降。这时候飞行学校的校长还有很多老师和同学都赶到了跑道边,还有闻讯而来的警察和消防队,准备应对一切的不测。

  这时候奇迹发生了,王哥驾驶的飞机愣是一条路着陆,滑行了好远,几乎到了跑到尽头,最后由于失去速度才倒在了跑道上,在场的所有人都飞奔到王哥的飞机旁,不停用灭火器喷射着油箱位置,王哥表情的爬出了机舱,晃晃悠悠的给校长敬了个礼。

  后来这个事情还上了当地报纸,在报道中写到:此次事件正在调查中,如果是由于中国留学生飞行员王先生的操作失误导致飞机坠落,中国方面不仅要赔偿飞行学校的损失,并且王先生恐怕这辈子就要和蓝天说再见了,目前王先生已经被送回中国…

  一年过去了,王哥回到了澳洲,原来经过长时间的调查,此次事故完全是机械故障,王哥没有任何操作失误,并且最大限度的保护了飞机和学校,一个学员能够如此的控制夜航事故飞机,简直是奇迹!王哥返校的当天,全校师生在操场举行了升旗仪式,校长亲自给王哥行礼,并称其为“Captain Wang”!

  澳洲暑假回国的遭遇

  1998年11月,我放暑假了,可以回家了,这是我准备了好久的事儿了。在澳洲的第一个学年即将度过,最后的几周除了考试就是准备回国的东西,机票早早订好、要给爸妈和朋友带的礼物一一备齐,托运的行李早早就准备好,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的颠倒,我特意带上了毛衣和羽绒服,就等着起飞的那天。

  1998年11月26日,飞机降落在了首都机场,我很兴奋,虽然离开不到一年,但是好像离开了很久,我不等飞机挺稳就很没有素质的窜到了机舱门口,背着随身的书包,准备快速冲过廊桥去拿行李,因为我还穿着短袖衫呢。空中小姐诧异地看着我,没等她对我说话,我主动说:不好意思,我着急,呵呵。这是一股北京特有的寒风迎面扑来,好像还有树叶…

  飞机停在了跑到边上,没有廊桥,要坐摆渡车到候机厅,我当时脑子有点木,也忘了从飞机上借条毯子,只想着我是多么的英明,幸亏穿着长裤!我第一个跑上了摆渡车,车里很冷,而且还要等其他乘客上的差不多了才开。到了航站楼心更凉了,当时赶上T2修缮,T3还没有盖好,只有去最老最破的老航站楼,候机厅没有暖气,玻璃有好多都岁了,当时我的绿色的短袖衫成为机场一道绝对的风景,我的厚衣服全托运了。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等待,托运行李到了,我终于披着羽绒服流着鼻涕走出了航站楼。

  百密一疏啊,从哪以后,我无论坐飞机到哪儿都要带件稍微厚点的衣服,一件短袖闯天下的日子刻骨铭心,而且一去不复返。

  都是寄宿家庭,差距咋就那么大?

  在加拿大读书的时候,一开始住在学校,后来环境熟悉以后,和2个同学一起搬进了寄宿家庭,也就是住在当地人家。寄宿家庭的住宿费要比租房子贵一些,因为家庭不只是提供给你一个屋子住,而是要和照顾其他家庭成员一样的照顾留学生,但是我住的第一个寄宿家庭让我相当的吃惊。

  那是一个所谓的“当地人家庭”,户主一家是东南亚人,不是白人,房子挺大,10个卧室,这家原来有4口人,自己用了3个卧室,另外7个卧室租给留学生,我是第8个入住的,就被暂时安排在书房睡觉,这一暂时就是3个月!在这3个月中,我和其他住在这里的留学生遭遇到了能想象的最差的情况。在寄宿家庭,除了休息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吃饭,这个家庭为我们确实准备的饭菜,但是如果我们没吃完有剩下的,下一顿饭继续吃,什么时候都吃完了,什么时候做新的,而且他们家自己和我们学生是分开吃饭的,连冰箱和餐具都是分开的,住在哪里真的是彻底体会到了什么叫寄宿。更别提日常的交流了,家里人和学生基本是两个世界,基本没有沟通,洗衣服、打扫房间、生病、遇到突发事件都是靠学生自己解决,我当时是高中生,有一定自理能力了,但是我们这些学生中还有几个刚上初中的南亚的小孩,只能我们年龄大一点的来照顾他们了。终于有一天,我们学生专用的冰箱里的肉腐烂变质了,而且这些肉还在被用于我们的食材,我们联名投诉到了教育部门,当地教育部门对这个家庭进行了处罚,而我们终于拿到了房租退款后成功搬家了!

  第二家寄宿家庭真的是家庭,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我和同学共4人住进了一个白人家庭,家庭男主人叫TONY,是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女主人叫CALA,全职家庭主妇,他们有4个亲生孩子,两男两女,从9岁到1岁,再加上我们4个中国留学生,2个大人和8个孩子就组成了新家庭。TONY主要负责我们的安全,如果有麻烦,去找身高将近2米的TONY大叔!CALA交代给我们一些生活规矩,和家里孩子一样,比如脏衣服扔在哪里、拖鞋怎么摆放、运动器材怎么收到仓库、多久大家要一起郊游一次、每天吃饭前要如何和大家分享自己一天中最高兴的事情(除了1岁的MAC)等等… …我们2个大人和4个小孩和4个学生天天都在一张桌子上吃一样的饭,CALA是意大利后裔,厨艺真不错!有时候我们几个中国学生也给他们做些简单的中国菜,最让我们感到温暖的是每个人过生日的时候,CALA都会给寿星亲手做一个巧克力蛋糕,还有1岁大的MAC的亲吻!

  上大学以后,由于距离太远,依依不舍的离开了TONY一家,不过我们一直有联系,十多年了,现在回想起来那段留学生活还是那么温暖、那么开心。

  适应美国文理学院

  美国留学的同学越来越多,去美国读名校的同学也越来越多,而且近两年,美国的文理学院开始受大家的青睐,但是美国的文理学院大多规模较小,而且地处偏僻安静之地,这让去年到美国的吴同学始料不及。

  吴同学是个女孩,到了美国的第二天就打电话回来跟家里说,这个学校和环境太安静了,甚至太闭塞了,到了一个星期的时候,吴同学的种种不适应都爆发出来:首先是生活不方便,学校没有超市,最近的小镇上的超市离学校走路要将近1个小时,公共汽车2个小时一班,学校食堂的饭菜很不合口味;之后是气候,学校在美国的南部,很干燥很炎热,出生在南方的吴同学嘴角开裂,鼻血常流;最后是语言,虽然吴同学考了不错的托福成绩,但是一到学校发现单词根本不够用,尤其是上课的时候,头一个星期基本听不懂,幸亏学校有英语补习,才勉强跟上了课程进度。

  在和吴同学的沟通中,吴同学知道自己是来学习的,不是来度假的,只能硬着头皮尽量适应,好不容易考入了文理学院,不能就这么放弃,吴同学买了自行车,这样天天去超市,吃饭时候多吃蔬菜,平时多喝水,同时主动要求要和只说英语的同学一起住宿,经过1年的努力,吴同学终于慢慢适应了美国文理学院,成绩还不错。吴同学高兴的说:其实最难得就是前2个月,生活上、语言上挺过来就好多了,原来很多觉得苦的地方现在也感觉没什么了,就跟打游戏一样,过一关是一关,通关了也就毕业了!

  最后吴同学告诉我们,选学校的时候别老看着排名,也要提前了解一下生活环境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看看自己是否能适应,别跟我似的,到了学校才发现问题,希望大家都能在美国快乐的学习,生活上的障碍消除了,能够学得更好。

分享

热门关注

日本留学省钱技巧分享2021

日本省钱小技巧

如何适应留学生活 留学社团选择技巧

留学生活适应方法

日本留学生活分享 留学日本真实情况介绍

留学日本经验

德国留学生真实生活分享 怎样适应出国留学

德国留学生活

西班牙留学省钱技巧 去西班牙留学的费用有哪些

西班牙留学技巧

西班牙留学生活经历分享

西班牙留学

如何充分利用留学生的海外留学经历

海外留学经历

出国留学如何适应留学生活

留学生活适应技巧

爱尔兰留学生毕业后就业途径

爱尔兰留学

英国留学生新情况 怎样准备出国留学

英国留学入学准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