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理论重点:财务管理循环

  什么是财务管理循环

  财务管理循环是指财务管理工作从起点到终点的全过程。它可以包括财务管理的方法循环和财务管理的内容循环。

  财务管理的方法循环也是指财务管理的过程循环,是基于把财务管理看作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而产生的。企业财务管理过程应由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五个具体环节实质也是五种专门方法顺次构成。

  财务管理的内容循环,是把财务管理看作是一门经济管理科学而产生的。财务管理的内容也应包括资金筹集管理、资金投放管理、资金营运管理、资金分配管理共四个部分。

  财务管理机制的环节

  财务管理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

  1.制定财务决策,即针对企业的各种财务问题决定行动方案,也就是制定项目计划。

  2.制定预算和标准,即针对计划期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拟定用具体数字表示的计划和标准,也就是制定期间计划。

  3.记录实际数据,即对企业实际的资金循环和周转进行记录,它通常是会计的职能。

  4.计算应达标准,即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计算出应该达到的工作水平。例如“实际业务量的标准成本”、“实际业务量的预算限额”等。

  5.对比标准与实际,即对上两项数额进行比较,确定其差额,发现例外情况。

  6.差异分析与调查,即对足够大的差异进行具体的调查研究,以发现产生差异的具体原因。

  7.采取行动。即根据产生问题的原因采取行动,纠正偏差,使活动按既定目标发展。

  8.评价与考核,即根据差异及其产生原因,对执行人的业绩进行评价与考核。

  9.激励,即根据评价与考核的结果对执行人进行奖惩,以激励其工作热情。

  10.预测,即在激励和采取行动之后,经济活动发生变化,要根据新的经济活动状况重新预测,为下一步决策提供依据。

 

会计基础延伸阅读

  会计基础之核算方法

  会计基础主要有两种,即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1.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又称现金制,是指企业单位对各项收入和费用的认定是以款项(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实际收付作为标准。凡属本期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和支付款项的费用,不管其是否应归属于本期,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反之,凡本期未实际收到的款项收入和未付出款项的支出,即使应归属于本期,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采用这种会计处理制度,本期的收入和费用缺乏合理的配比,所计算的财务成果也不够正确,因此企业单位不宜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活动采用权责发生制,主要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

  2.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又称应收应付制、应计制,是指以权责发生为基础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而不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作为记账基础。凡是应属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不管其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反之,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已收到款项或付出款项,都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在权责发生制下,每届会计期末,应对各项跨期收支作出调整,核算手续虽然较为麻烦,但能使各个期间的收入和费用实现合理的配比,所计量的财务成果也比较正确。因此,国家《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单位会计核算应采用权责发生制。行政事业单位经营也采用权责发生制。

推荐阅读:会计电算化
推荐阅读:
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 

推荐阅读: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推荐阅读:
2013年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汇总


会计基础真题 会计基础答案 会计考试备考辅导 会计考试经验 会计考试题库

会计基础真题 会计基础答案 会计考试备考辅导 会计考试经验 会计考试题库
分享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