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留学德国的就业现状
德国就业市场上的外国人的境遇在过去几年里因为经济萧条每况愈下。德国工作与科技研究所的勃施教授说,就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外国人来说,语言的缺陷、学历不高以及技能的缺乏都阻碍了他们进入就业市场,找到赖以生存的活路。非德国人的贫穷比例从1985年的15%增加到现在的21%,而西德人的比例还维持在11%,没有丝毫变化。
该研究所在欧盟内的调查显示,德国的外国人比例在欧洲国家中最高。2002年德国内有734万非德国人,占总人口的8.9%。1999年的统计表明,在德国的25.3%的外国人来自于欧盟,55.5%来自于欧洲其他国家,剩下的来自世界各国。欧盟以外的外国人数量以土耳其和南斯拉夫人居多,比例分别为28%和10%。亚洲人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中,由1971的2.6%增加到现在的11.2%。来自于东欧以及待加入欧盟成员国的人数也在增加。
外国人在东部和西部的分布非常不均。2000的统计,只有30万(将近4%)的外国人生活在东部。东德的外国人比例在1.7%(萨克森-安哈尔特和图林根)和2.4%(勃兰登堡和萨克森)之间。而西部的比例则高出一大截,9.2%(巴伐利亚)到15.4%(汉堡)。
在德处于就业年龄段的土耳其人只有不到一半的有工作。过去20年间外国人的就业率降低了将近10%,土耳其人则达13%。过去15年内独立经营的外国人翻了两番,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经济长期的不景气。外国人自主经营的方式往往是饭馆和小的蔬菜铺。
来到德国的外国人的教育水平在过去20年里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不过新移入的中欧、东欧、拉美和亚洲的人员还是不尽如人意。他们往往在简单的服务部门工作。
【更多海外打工信息请点击留学群相关链接】
海外经历能给海归带来什么?
曾留德5年的叶丰,一直在海外关注着中国科研领域的发展状况。“适逢国家鼓励科技创新,国内科研领域的发展空间很大,对于科研人才来说,回国发展的机会非常多。”叶丰谈道,德国的材料研究以基础性研究为主体,而国内材料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则是走向直接应用。“我所认识的从事金属材料研究的留学人员,现在大部分都回来了。在这种大环境下,我觉得自己应该回来为国家贡献点力量。”
海外经历能给海归带来什么?叶丰认为,首先是思维方式的改变。“海外的研究经历给了我更广阔的视野,对于科学研究的思考也达到了更高的层次。”他指出,一个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不仅体现在实验方面,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对问题的看法和思维方式上。因此,有志于回国从事科研工作的海归,一方面要在专业技能上过硬,另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