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与变法

2013-05-27 12:41:55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

  2013年高考已经开始倒计时,高考网在考前一大段时间里为各位考生精心提供了一些关于历史的知识点和答题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 高考网在此预祝大家考出一个优异的成绩。

 

  一、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

  1、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

  2、结果:使齐国强盛,齐桓公确立霸业。

  二、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

    评价

  1、以法律形式废除了井田制,确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2、秦国逐渐强大,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3、商鞅实行的严刑酷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秦朝产生消极影响。

  4、商鞅主张的法家思想,成为秦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略)、后周周世宗改革(略)、庆历新政(略)

    四、王安石变法(1069年,宋神宗时)

  1、内容与作用

  ①理财措施

  A、青苗法→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

  B、募役法→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C、农田水利法→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

  D、方田均税法→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

  E、市易法→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国家收入增加。

  ②军事措施

  A、保甲法→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抵御辽和西夏进攻主,减少了军费开支。

  B、将兵法→加强了军队训练,充实了边防力量。

  ③教育措施

  A、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诸科,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考律令、断案等。

  B、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考试成绩优秀者,可直接做官。

  2、成效

  政府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军事实力有所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3、失败原因

  ①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

  ②新法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③宋神宗后期的动摇和去世,改革失去了重要的支持力量。

  4、评价

  ①变法是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进行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在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②王安石能针对统治积弊大胆改革,这种面对封建统治危机勇于改革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五、张居正改革:实行一条鞭法(1581年)。

  1、目的: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收入,挽救统治危机。

  2、内容

  ①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征收银两。

  ②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

  3、意义: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纳银代役的规定,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赋役征银的办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附:

  1、我国古代改革或变法的分类

  ①富国强兵的改革:管仲改革、王安石变法。

  ②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

  ③封建王朝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

  ④少数民族学习先进汉族文化的变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2、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②改革派与反对派力量强弱对比。

  ③最高统治者的态度。

  ④改革的策略方针与用人是否得当。

  ⑤是否触犯人民的利益。

  3、古代改革对我们的启示

  ①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与产物。

  ②革除社会弊病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③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

  ④改革不会一帆风顺,必将遭到旧势力,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充满着尖锐的斗争。

高考推荐阅读:

高考零分作文


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政策 高考改革 自主招生 异地高考 招生计划
分享

热门关注

高考文综有什么答题技巧

高考文综答题

高中地理考试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考试

高中地理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地理

高一上册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高一上册地理知识点

高考文综有哪些答题的技巧

文综答题技巧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历史知识点

高三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三历史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高考地理

高二历史常考知识点有哪些

高二历史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