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北京均传出消息称中小学教师资格终身制将打破,教师每5年将认证注册一次。如果考核不合格,将退出教师岗位。从2012年起,上海中小学教师只有连续注册五次,即任职25年以上,才可免注册。据悉,甘肃、广西等地也将有类似的动作。
相关评论
@《打破教师之歌终身制的喜与忧》:教育是立国之本。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必须与时代同步。一方面,应与其他群体打破终身制同步。目前,领导职务、医师资格已没有终身制,教师资格终身制也应该被打破。另一方面,教师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等也要跟上时代不断更新,教师资格定期考核、注册就能推动教师进步。
显然,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并不难,即修订《教师资格条例》即可。难的是五年一次的教师资格考核如何设计,考核内容是什么,考核标准如何制订,谁来当“主考官”,这些问题都值得讨论。
@《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的喜与忧》:常言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个行业只有不断更新,注入新鲜血液,才能保持生机和活力。打破教师终身制,实行教师资格定期认证,既能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加强自身学习,更好地教书育人,也有利于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整体素质。不过,凡事知易行难,建立教师资格定期认证制度,必须扎扎实实过好三关。
一是过好利益关,跳出认证经济。当下社会“认证热”的背后,存在着盘根错节的利益链条。因此,教师资格定期认证要经得起利益诱惑,采取低收费甚至零收费,切实维护教师利益和确保认证初衷。
二是过好实践关,避免两个极端。根据以往类似资格认证来看,很容易出现两个极端。如果把关不严,你好我好大家好,从而沦为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如果程序失当,考核“论文化”、“成果化”,又会助长功利主义,喧宾夺主影响正常教学秩序。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必须在政策设计环节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科学制定量化标准,强化制度的操作性和执行力。
三是过好民意关,确保客观公正。根据现行《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资格认定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负责,而作为教育行业的直接受益人,广大学生和家长却被置于制度之外。学生和家长的缺位,将使得认证结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建立教师资格定期认证制度,应该让广大学生和家长拥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好事办好了才叫好事,如若办砸了,“五年一认证”就可能会衍化为变相折腾教师,势必损害他们的积极性,祸及教育事业的未来。据9月10日的《中国青年报》报道,一份由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报告显示,大城市近八成的小学教师岗位由女性把持着,中小学男教师已如大熊猫般稀缺。尽管比例失衡的现象由来已久,但值得警惕的是,阴盛阳衰呈现加剧态势,越来越多的男教师选择“逃离”学校,而收入、社会认同度低,以及教育环境僵化都是诱因。本来情况就不妙,如果再在制度层面加以折腾,自会引发更多教师的不满,那点数量可怜的男教师可能进一步流失,对中小学教育造成深刻隐忧。
定期认证注册说到底是一种威慑,属于“惩”的范畴,而一项制度的有效运行显然离不开权责对等、奖惩结合的整体氛围。片面强调惩处的威慑力并不能解决问题,反之同样如此。因而,在对教师行业引入优胜劣汰机制同时,莫忘了提高教师的待遇与社会地位。据说,在号称“教育全球第一”的芬兰,教师的社会地位堪比中国的高级官员,优厚的待遇促使精英人才跻身校园,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有人说,现在中国教师的待遇和地位已经不差了,可那是纵向比较,横向呢?何况,关爱教师就是关爱我们的下一代,还有什么比这个理由更重要?
@《取消教师终身制有“单兵突进”之弊》:既然打破教师终身制的政策已经推出,讨论其利弊就应该放至桌面。设置教师行业的退出机制,对于保持教师队伍的活力必定是有益处的。但问题在于,目前状况下,如果教师在业务、品德上出现大的问题,难道没有一种淘汰机制吗?实际情况是有的,这就使得数年一次的注册考核更加强化了教育部门的行政权力。多一项考察审批的权力,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恐怕反受其影响。而更应该看到的是,如果此项权力无法被有效规范,反而可能成为个别权力持有者排除异己、寻租贪污的利器。
公务员推荐阅读:雅安地震专题
公务员推荐阅读:公务员面试模拟试题汇总
公务员时事政治 | 半月谈时评 | 公务员考试网 | 公务员报考指南 | 历年考试真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