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简答题(10分)
(1)“若问渠侬多少恨,数完庭榭堕飘花。一声你好香消散,别院笙箫月影斜。”这首诗末两
句写了《红楼梦》中哪两件事?前一件事发生在大观园中什么地方?(4分)
(2)鲁迅的《药》中,花白胡子等人说夏瑜“发了疯了”;夏四奶奶大声说道:“瑜儿,他们都
冤枉了你……”请简要分析他们对于夏瑜态度的异同。(6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铺排典故虽然不是中国旧诗先天不足而带来的胎里病,但是从它的历史看来,可以说是它
后天失调而经常发作的老毛病。从六朝到清代这个长时期里,诗歌愈来愈变成社交的必需品,贺喜吊丧,迎来送往,都用得着。就是一位大诗人也未必有那许多真实的情感和新鲜的思想来
满足“应酬”、“应景”的需要,于是不得不“为文而造情”,甚至以“文”代“情”,偷懒取巧,罗列些典故来敷衍搪塞。在旧社会里,政治的压迫和礼教的束缚剥夺了诗人把某些思想和情感坦白抒写的自由。譬如他对国事朝局的愤慨、在恋爱生活里的感受,常常得绕个弯,借古典来传述;明明是时事,偏说“咏史”,明明是新愁,偏说“古意”,甚至还利用“香草美人”的传统,借
“古意”的形式来起“咏史”的作用,更害得读者猜测个不休。还有艺术上的原因,诗人要使语言有色泽、增添深度、富于暗示力,好去引得读者对诗的内容作更多的寻味,就用些典故,仿佛屋子里安放些曲屏小几,陈设些古玩书画。不过,对一切点缀品的爱好都很容易弄到反客为主,好好一个家陈列得像古董铺子兼寄售商店。
(选自钱钟书《宋诗选注》,有删改)
24.文中所说中国旧诗“老毛病”的形成原因有哪些?请加以概括。(6分)
25.请具体解释“反客为主”在文中的意思。(3分)
26.请结合材料,从艺术上分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用典的效果。(6分)
语文Ⅱ(附加题)参考答案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自非大贤笃志/
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20.《文选》(或《昭明文选》)
21.文章不群,大贤笃志。(前一点也可答“辞采精拔”,后一点也可答“与道污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BD
23.(1)黛玉辞世 宝玉、宝钗成亲 潇湘馆
(2)同:都认为革命有罪。异:看客们嘲笑愤怒,夏四奶奶痛苦伤心。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24.古代诗人为应酬滥用典故;政治压迫和礼教束缚迫使诗人不能自由抒情,不得不用典
故;诗人为追求艺术感染力而过度用典。
25.客,指典故;主,指作者要表达的内容。“反客为主”,指的是多用典故反而影响了内容
的表达。
26.这首词的用典形成了特殊的艺术效果。(就增加内容深度、使语言富有暗示力、引导读
者深入品味等方面谈看法,且能正确举例) 这首词用典过多,减弱了艺术表现力。
(就晦涩费解、卖弄学问等方面谈看法,且能正确举例) 也可兼谈上述两方面内容。
江苏高考语文试题 | 江苏高考数学试题 | 江苏高考英语试题 | 江苏高考理综试题 | 江苏高考文综试题 |
江苏高考语文答案 | 江苏高考数学答案 | 江苏高考英语答案 | 江苏高考理综答案 | 江苏高考文综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