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型业态,提升综合效益。坚持城郊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定位,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特色农业基地和特色农庄。一是生态观光型,既从事特色农业生产经营,又兼具生态观光、休闲娱乐、餐饮服务等“农家乐”功能。二是规模种养型,以企业、大户为经营主体,采用先进技术,发展规模化高效种养业。三是合作组织带动型,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带农户、建基地、拓市场,推动产业发展。现代田园经济与传统农耕经济相比,综合效益明显提升。一是经济效益更高。发展规模经营,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得到应用推广,农业综合开发效益明显。二是生态效益更好。发展苗木花卉、蔬菜园艺等产业,特别是一些荒山、荒坡建成果园、桑园、林场等,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三是社会效益更大。不仅有利于农业生产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市场对接,而且促进了农民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
坚持市场导向,优化发展路径。一是走特色化之路。坚持因地制宜,重点围绕苗木花卉、特种养殖、蔬菜园艺等产业,突出休闲旅游功能、乡土文化内涵等。二是走规模化之路。推动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实现种植、养殖、加工、休闲、体验等多种功能集成,引导同行业或产业关联度高的项目集中布局、集群化发展。三是走产业化之路。发展基地连工厂、连超市、连酒店等加工型、代销型、直销型农业,围绕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包装、加工、销售等环节,延长产业链,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比较效益。
抓住关键环节,强化要素保障。加大土地、科技、资金等要素投入,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的灵活经营机制。一是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支持农业规模化经营。二是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整合农业科技项目、资金,促进产学研合作,健全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进名、特、优、新品种引进示范和关键适用技术推广,把特色农业基地打造成科技应用的示范平台。三是活跃农村金融。鼓励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通过政府扶持、大户带头、群众参与,加快发展村民生产发展资金互助合作社。四是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合作组织在技术、生产、融资、销售等环节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五是培育新型农民。针对特色农业的发展需求,重点培养懂技术、眼界宽、勇创业的农村青年人才。
整合各方力量,完善推进措施。一是强化政府推动。制定具体发展方案,设立财政支持专项基金,加大各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帮助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二是强化招商促动。开展农业项目招商引资,成功引进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项目。三是强化示范带动。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基地和特色农庄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其典型引导作用。鼓励基地和农庄间加强互利合作,提升对周边农户的辐射带动力。四是强化创业联动。努力搞好致富信息、土地流转、技术培训、创业项目等服务,鼓励回乡创业人员发展现。
推荐阅读:2013申论两会热点汇总
公务员时事政治 | 半月谈时评 | 公务员考试网 | 公务员报考指南 | 历年考试真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