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特值法
当题目中未给出具体的量或某个量、某些量的数据值对计算结果不会产生任何影响时可用特值法,将特指设为1或设为最小公倍数或设为其他数值,此时要分情况而定,常用于行程、工程、利润等问题。
【例题1】某公司三名销售人员2011年的销售业绩如下:甲的销售额是乙和丙销售额的1.5倍,甲和乙的销售额是丙的销售额的5倍,已知乙的销售额是56万元,问甲的销售额是:
A.144万元 B.140万元
C.112万元 D.98万元
【答案】A。解析:甲∶(乙+丙)=3∶2,总销售额为5的倍数;(甲+乙)∶丙=5∶1,总销售额为6的倍数。设总销售额为30份,甲占30÷(3+2)×3=18份,丙占30÷(5+1)=5份,乙占30-18-5=7份。乙销售额为56万,每份是56÷7=8万。所以甲销售额为8×18=144万。
二、方程法
方程法是指将题目中未知的数用变量(如x,y)表示,根据题目中所含的等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组),通过求解未知数的数值来解应用题的方法。
方程法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省考数学运算绝大部分题目,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盈亏问题、和差倍比问题、浓度问题、利润问题、年龄问题等均可以通过方程法来求解。
【例题2】甲工人每小时可加工A零件3个或B零件6个,乙工人每小时可加工A零件2个或B零件7个。甲、乙两工人一天8小时共加工零件59个,甲、乙加工A零件分别用时为x小时、y小时,且x、y皆为整数,两名工人一天加工的零件总数相差:
A.7个 B.6个 C.5个 D.4个
【答案】C。解析:甲加工了3x+6(8-x)=48-3x;乙加工了2y+7(8-y)=56-5y。故48-3x+56-5y=59,整理得3x+5y=45。5y与45均是5的倍数,3x也是5的倍数,因此x是5的倍数。x是小于等于8的正整数,所以x只能取5,此时y=6。甲加工了48-3×5=33个零件,乙加工了59-33=26个零件,两者相差33-26=7个零件。
三、图解法
图解法是指利用图形来解决数学运算的方法。图解法简单直观,能够清楚表现出问题的变化过程,但是容易出错,在画图形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图形和数字保持一一对应的关系。常用的几何模型有线段图(表示量与量关系)、文氏图(集合之间关系)、直角坐标系等。
一般来说,图解法适用于绝大部分题型,尤其是在行程问题、年龄问题、容斥问题等强调分析过程的题型中应用得很广。
【例题3】一条路上依次有A、B、C三个站点,加油站M恰好位于AC的中点,加油站N恰好位于BC的中点。若想知道M和N两个加油站之间的距离,只需要知道哪两点之间的距离?
A.CN B.BC C.AM D.AB
四、极端法
关注引起质变的临界点即问题的极端状态,是探求解题方向或转化途径的一种常用思路,通常称为极端法。 一般来说,行测考试中,如鸡兔同笼问题、抽屉原理问题等,经常通过考察极端状态发现规律。其主要流程如下:
寻找极端状态→分析极端状态→从质变因素求解
常用于:含“最多”、“最少”、“最小”、“最快”等关键词的问题、鸡兔同笼及变形问题、抽屉原理及变形问题等
【例题4】有编号为1~13的卡片,每个编号有4张,共52张卡片。问至少摸出多少张,就可保证一定有3张卡片编号相连?
A.27张 B.29张 C.33张 D.37张
【答案】D。解析:先分析如何让取出的卡片尽可能多,而不出现有3张卡片编号相连,这种最差的情况是取出了1、2、4、5、7、8、10、11、13这9个编号的卡片各4张,此时再取出一张,就可以保证有三张卡片编号相连。至少取出9×4+1=37张。
五、归纳法
归纳法是指从已知条件入手,从最简单的情况开始试探,一步步归纳出解决此类问题的规律的方法。
一般来说,归纳法适用于解决分析过程复杂的问题。
【例题5】用直线切割一个有限平面,后一条直线与此前每条直线都要产生新的交点。第1条直线将平面分成2块,第2条直线将平面分成4块,第3条直线将平面分成7块,按此规律将该平面分为22块需:
A.5条直线 B.6条直线 C.7条直线 D.8条直线
行测真题 | 行测答案 | 行测答题技巧 | 行测题库 | 模拟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