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素珍
苏建庭
刘自觉
太原3大名校校长就异地高考、教育资源均衡等谈教育问题
在本届政协委员中,有3位来自教育界的新委员,他们分别是山大附中、省实验中学和太师附中的校长。作为3个在省内颇有知名度的中学的校长,他们的关注点当然与教育有关。昨日,围绕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异地高考、教育资源均衡等话题,本报记者对3位校长进行了面对面采访。
【嘉宾】
杨素珍
省政协委员、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苏建庭
省政协委员、山西省实验中学校长
刘自觉
省政协委员、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校长
■校长说
当前最重要的是保障民生,实际上教育是最贴近民生的,因为一个孩子关系着一个家庭。要做让人们满意的教育,我们的孩子担负着复兴国家的重任,如果此时做些前瞻性工作,会对将来起到重要作用。
教育,应该以遵循人的自然规律对待学生,让学生回归自然,快乐地生活。
现在,我们的教育已经进入改革深水区,无疑改革的难度很大,但是不改革,教育将没有出路。
教师不应该是仅仅教会学生文化知识,也应该对学生的思想品质进行教育,树立他们正确的方向。
让学生和老师互相尊重,这样才能把教育事业水平提高。
A教育改革难度大但不改没有出路
主持人:您认为当前的教育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
苏建庭:在考察国外教育时,那里的孩子自由自在地学习,让我感触颇深。
国外孩子在学校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知识的应用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会在学习的时候提出很多问题,而我们的学生每天疲于应付课本知识、习题试卷,根本无暇思考、提问。
主持人:虽然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当前大部分学生和家长仍把 “分数、排名、升学”放在人生第一要务的位置上,这个观念如何转变?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苏建庭:在教育的岗位上工作已经多年了,我一直在思考当前人们对教育的观念。现在最主要的一个观点还是“应试教育”,家长、老师、孩子追求“知识、分数、升学”,学校的教育越来越局限于对知识的摄取和掌握,而疏忽了对孩子技能、亲身体验式的培养。看着学生们在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重压下喘息,我觉得全社会都应该转变这一观念。
教育,应该以遵循人的自然规律对待学生,让学生回归自然,快乐地生活。现在我们的教育已经进入改革深水区,无疑改革的难度很大,但是不改革,教育将没有出路。
杨素珍:作为本届新当选的政协委员,我觉得自己心里更加有了使命感,更想多关注在未来5年内关于教育方面的工作。
当前最重要的是保障民生,实际上教育是最贴近民生的,因为一个孩子关系着一个家庭。
我们一定要做让人们满意的教育,我们的孩子担负着复兴国家的重任,如果此时做些前瞻性的工作,会对将来起到重要作用。
教育是传承文化的事业,但现在我们却在实践中疏远了文化。不是我们的民族缺乏文化,而是在传递过程中,我们只把文化传承简单片面地理解为知识、技能的传承。这一认识的偏差直接造成了传承的偏失,文化传承中最富表现力、创造性、最具人文张力的那一部分在长期的忽略中流失了。水土的流失可以使沃土成为荒漠,而文化的流失则使一个民族的黏合力、创造力迅速失水以至干瘪枯萎。
B提高教育质量最关键是教师的敬业精神
主持人:改革是一个有着阵痛的长期过程,那当前的教育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转变?
杨素珍:之前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百校兴学,都是教育领域做得不错的典范。现在我们大部分的学校的硬件都达到了教学需求,目前的关键就是要提高教育质量。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教师的敬业精神。虽然教师的学历、学校的硬件、办学条件的好坏,是决定一个学校好坏的关键因素,但这并不是影响学校持续好或坏的决定性因素,最关键的还是校长、教师的思想问题。很多较薄弱的学校来山大附中培训,他们发现附中的老师都非常敬业,这些老师认真备课、上课,还会给学生做课后辅导,而很多薄弱学校的教师,在这些日常工作中下的工夫远远不够,学校校长对此也不够重视,学生们在这样的情形下学习,只能走下坡路。很多学校多年来薄弱,他们找的借口很多,比如“硬件差、老师水平低、生源不好”,这都是“懒”“不作为”的借口。
2013年03月22日18时 感谢您阅读由高考频道(https://m.liuxuequn.com/gaokao/)编辑、收集、整理的《招生公平才能破解异地高考矛盾(图)》资讯,高考学习网资讯来源于山西晚报张磊!
主持人:如何才能做到不把学校办成考试机器、升学基地呢?扭转这种局面,学校将怎么做?
刘自觉:我认为未来的教育应着重关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做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第二是教育资源的平衡。让人民满意的教育,重在提高教学质量。今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首次达到了GDP的4%,基础教育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但现在公众对教育不满意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机会不公平,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教育资源的平衡,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静态平衡,而应该是达到一种动态平衡。例如,如果政府强行把好学校和差一些的学校进行“拉郎配”,这样表面上看起来是达到了平衡,但执行一段时间后,好学校有可能会被差学校拉垮,而差学校也还是扶持不起来,这样的静态平衡是无效的。而达到动态平衡,是让其健康发展,让弱者加强,让强者更强。
C学生和老师互相尊重教育水平才会提高
主持人:大家都想争优质教育资源,这就直接导致“入好学校难”。这些困难让家长们头疼,也增加了矛盾。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刘自觉:这样的形成是包含历史性、结构性因素的,一个名校的形成也有地域性、结构性、机制性的原因,这种矛盾只能慢慢改变。但在这里我希望大家要维护教师尊严。
作为教师,首先是要谋生,如果一名教师工作一二十年,还未能达到中等、中上等生活水平,那么试想一下,他还会尽心竭力做教育吗?他肯定会懈怠。希望社会对他们予以充分理解。其次,大部分人都会具有一种“好为人师”的良性,当进入教师这一行当时,他们都是竭尽所能的,希望社会能够发掘人性最美的地方,让教师保持最持久的活力。
作为老师,应该时常检讨自己;作为学生,也应该多理解老师,明白老师的苦衷。教师不应该是仅仅教会学生文化知识,也应该对学生的思想品质进行教育,树立他们正确的方向。让学生和老师互相尊重,这样才能把教育事业水平提高。
D放开异地高考是实现公平重要一步
主持人:从2013年开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山西省可参加中考,享有与当地常住户籍人口子女同等待遇;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山西省境内父母经常居住地连续3年接受高中教育并有正式学籍的,在提供家长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和高中段学籍证明前提下,也可在山西报名参加高考,并享有与山西省考生相同的招生、录取待遇。您认为异地高考能否在更多的城市实行?
苏建庭:随着大量城市流动人口以及进城务工农民工在异地工作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问题也随之日益迫切。异地高考的突出矛盾,主要集中在流入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换言之,解决异地高考问题,无法绕过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这些大城市正是异地学生聚焦的场所,异地人口聚集的城市。
异地高考实际问题是和户籍制度联系在一起,否则就不会存在。异地高考牵扯到资源问题,我们拿北京、上海等城市讲,短时间内恐怕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本质就是户籍问题,是和利益挂钩的,各省的差异又很大,国家出台统一的规定很难。
杨素珍:放开“异地高考”是实现公平的很重要的一步,之所以会出现高考移民、异地高考等现象,是因为在A地参加考试能够比在B地参加考试享受的优惠大,招生的前提本身就是不公平的,改革这一不公平的政策,才能够解决异地高考的矛盾。
(www.liuxu86.com/gaokao 留学群高考频道)高考政策 | 高考改革 | 自主招生 | 异地高考 | 招生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