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留学 赴港读硕的留学经历

2013-03-18 10:18:19 836478124 留学生活
       张忠平2009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物理专业。本打算大学毕业后去美国读硕士的他,因为金融危机,美国很多大学都削减了留学生名额,没有申请到合适的学校,后来经师兄推荐申请到了香港大学核磁共振专业读硕士的机会。

  “我那时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香港的国际化程度很高,以后转到国外读书的机会也相对比较多。”张忠平向本报记者坦言,一开始选择到香港读大学是想以此为跳板寻求留学国外的机会。

  今年刚刚毕业的他回忆起两年的赴港读硕经历,感触颇深。

  “香港的大学为研究型硕士博士提供的津贴非常高,我那时每月的津贴是13000港元,足够我学费和生活的开销。”

  张平告诉记者,他英文不错,但口语差一些,香港高校全英文的教学环境补齐了他英文的口语能力欠佳的短板。为了更好地融入香港的环境,他还学会了粤语,现在用粤语进行日常交流没有问题。

  让张忠平感触最多的,是香港高校自由灵活的教育模式、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和务实的学术氛围。

  “与内地高校相比,香港高校的导师每人只带几个学生,不像内地导师动辄要带十多个,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平等和人性化,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沟通交流的频率高,深度更深,你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跟老师说,老师会很认真地给你帮助。”

  “那时我们每半年会提交一次报告,报告包括你的研究状况,适应程度,还包括与导师的沟通情况,这也是对导师的一种考核。”

  “香港的大学教授的月工资一般在4~10万港币,他们没必要处心积虑地要做其他的事去赚钱,因此心思都会用在教学和做学问上。”张忠平坦言。

  香港大学的教育机制也更灵活多样,张忠平举例说,比如单纯做题目的作业不多,考核学生的办法还有演讲、当堂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才能力、逻辑能力和快速思维的能力。

  张忠平告诉记者,因为国际化程度高,香港大学经常会有世界知名的学者来校讲座,每个硕士生有一次机会、博士生有两次机会参加国际会议,可以有机会认识国际有名的学者,并与他们交流。而这也是众多内地学子青睐香港大学的原因之一。

  张忠平告诉记者,虽然来港读大学的都是内地拔尖的学生,但也有少数同学不能适应香港教学模式,处境会比较尴尬。

  北京教育考试院研究员周军建议,到香港读大学应“才、财”兼备。第一要有“才”,要有足够的适应能力,管理自己的能力。第二要有“财”,家庭条件最好能足额支付学业的经济负担。在香港读大学,4年累计约需50~60万元人民币。即使是可以获得全额奖学金,最好也要有30万元的支付能力。完全靠奖学金在香港高校读大学本科,会使学生经济上时常处于窘迫地位,很多社团活动和社会活动无条件参加。一旦不能理性对待,心理压力会很大。

  诚如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坚对本报记者表示的,香港高校与内地高校的教育模式、理念存在很大差异,但培育人才的相同目的,必将使香港与内地高校殊途同归。通过两地优秀教育制度的相互借鉴,有朝一日,香港与内地的高校,或许都不再是高不可攀的象牙塔。

分享

热门关注

日本留学省钱技巧分享2021

日本省钱小技巧

如何适应留学生活 留学社团选择技巧

留学生活适应方法

日本留学生活分享 留学日本真实情况介绍

留学日本经验

德国留学生真实生活分享 怎样适应出国留学

德国留学生活

西班牙留学省钱技巧 去西班牙留学的费用有哪些

西班牙留学技巧

泰国留学经历介绍

泰国留学经验分享

英国留学经历分享 如何适应留学的陌生环境

英国留学生活

学生瑞士攻读硕士的留学经历分享

瑞典硕士留学

如何充分利用留学生的海外留学经历

海外留学经历

赴泰国留学指南

泰国留学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