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公共基础知识及答案一

2013-03-16 11:35:39 公共基础知识
本文是由留学群公务员频道(m.liuxuequn.com/gongwuyuan)为您提供的全国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对您有帮助。

  一、单项选择题(1-60题,6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

  A.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B.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C.树立科学的统筹观 D.树立科学的全局观

  【答案】B。解析:发展观是关于发展问题的总的看法,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对政绩所持的态度,包括为谁创造政绩、创造什么样的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如何评价政绩等基本问题。******同志指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就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可能落实正确的政绩观。”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的关系提供了思想方法上的钥匙。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速度至关重要 B.以人为本

  C.要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D.全面、协调、可持续

  【答案】B。解析: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今年6月25日,******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再次重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这是因为: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是全国人口的大多数

  B.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

  C.农业既是工业原料的基地,又是工业品的广阔市场

  D.增加农民收入可以扩大有效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答案】B。解析:解决“三农”问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关键。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这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根本问题

  4.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 为核心。

  A.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B.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D.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答案】B。解析:阐明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5.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 ,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 。

  A.改革开放 快速发展 与时俱进

  B.快速发展 实现小康 改革开放

  C.改革开放 与时俱进 快速发展

  D.快速发展 实现小康 与时俱进

  【答案】A。解析: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6.“三个代表”这一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创造性地回答了: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怎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答案】C.解析: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这一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7.党要坚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此,必须:

  ①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坚持发扬和光大民族精神

  ③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④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A.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解析: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此,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把所有这些战略和方针政策进一步付诸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能够逐步成为现实。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为我们:

  A.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B.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C.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D.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答案】A。解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营养,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9.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其前提和基础是:

  A.公平合理,互惠互利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发展对外贸易,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

  D.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答案】B。解析: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其前提和基础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

  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C.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D.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

  【答案】A.解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CD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措施。

  1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的、首要的理论问题是:

  A.确定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搞清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

  D.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模式

  【答案】B。解析: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12.诉讼时效作为权利人不行使权利就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定期间,它只运用于:

  A.支配权 B.请求权 C.形成权 D.抗辩权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从《民法通则》第137、138条的规定可以看出,诉讼时效适用于请求权。

 

 

 

 

  13.某市工商局以大华贸易公司倒卖化肥为由,决定对该公司罚款7万元,同时对该公司王经理罚款800元。大华公司和王经理对该处罚决定都不服而向法院起诉。大华公司和王经理的诉讼地位是:

  A.共同原告 B.大华公司为第三人

  C.王经理为第三人 D.由大华公司与王经理协商

  【答案】A。

  14.行政处罚由( )的享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A.违法行为人住所地 B.违法行为人经常居住地

  C.违法行为发生地 D.行政机关所在地

  【答案】C。解析:为了规范行政处罚行为,防止在行政处罚中出现积极的和消极的冲突,《处罚法》明确规定:第一,实行一事不再罚的原则。即对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第二,明确了处罚管辖的标准,规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行政机关管辖。第三,明确出现管辖争议的解决途径,规定对管辖权有争议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管辖。

  15.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化、法律化

  D.必须使每一个公民都增强法制观念

  【答案】A。解析:社会主义法制是指社会主义的法律制度,包括法的制定、法的执行、法的遵守、法律监督等全部内容。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

  (1)有法可依。就是要求有完备的法律可供遵循,这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首要前提和保证。

  (2)有法必依。有法不依,等于无法。要求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依法办事,全体公民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这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关键。

  (3)执法必严。它要求执法机关、执法人员要不折不扣按照法律规定的工作程序办事,执行法律必须严格、严肃、严明。

  (4)违法必究。这是社会主义法制存在和巩固的一个必要条件。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并予以制裁;保障一切无罪的人不受追究;任何人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不得享受法律规定以外的特权;更不允许国家公职人员滥用职权,逃避责任,逍遥法外。

  16.下列关于宪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宪法是国家所有法律的总和

  B.宪法的变动必然会引起普通法律随之做出相应的修改

  C.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D.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答案】A。

  17.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其最主要的特征是: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C.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

  【答案】C。

  18.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这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生动体现。下列对基层群众自治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主要表现为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基层政权组织

  ③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④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19.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国家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举措,中部崛起是为了:

  A.使中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

  B.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C.加快东部地区与其他地区经济交流

  D.加快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

  【答案】B.解析:2004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引起中部省份极大关注;2006年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会议指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继作出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后,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任务。

  20.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把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这标志着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这里提到的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A.发展才是硬道理 B.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C.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D.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答案】D。

  21.******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用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要继续集中力量完成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编制,确定未来15年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任务和政策;要认真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是:

  A.深化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 B.加大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

  C.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D.坚持以人为本的科技发展观

  【答案】C。解析: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培养出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才能真正实现科教兴国。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可宝贵的财富。、人才强国战略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所在,科教兴国战略在本质上是人才强国战略。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22.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间不长,但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一些规范,如“真君子义内求财”、“大丈夫仁中取利”已蕴涵了现代市场经济所要求的( ):

  A.竞争原则 B.诚信原则 C.互利原则 D.逐利原则

  【答案】B。

  2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

  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

  C.共产主义的宏伟蓝图

  D.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答案】B。解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

  2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紧紧把握我国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对于: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作出了科学判断

  B.党的历史方位作出了科学判断

  C.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作出了科学判断

  D.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作出了科学判断

  【答案】A。解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紧紧把握我国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作出了科学判断。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认为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我们就能集聚起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25.发展问题主要是指“南北问题”,也就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当今世界发展问题更加严重,其根本原因是:

  A.发展中国家自身的落后

  B.发展中国家经济互补性强,但“南南合作”太少

  C.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D.发展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长期掠夺和剥削

  【答案】C。解析:发展中国家自身的落后,“南南合作”太少,发展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长期掠夺和剥削都是造成发展中国家落后,世界发展问题更加严重的原因,但是根本原因是发达国家凭借其长期建立的政治,经济优势,建立的国际政治经济的旧秩序。

  26.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答案】D。解析: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就在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邓小平曾明确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1992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又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7.由于我国跨越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阶段,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因此邓小平指出:“现在我们虽说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这说明:

  A.我们还处于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B.我们搞的社会主义在补资本主义的课

  C.我们的生产力不发达,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D.我国不可能搞真正的社会主义

  【答案】C。解析: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后就已经结束。我国跨越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阶段,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我们的生产力不发达,但现阶段不是补资本主义的课,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8.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

  A.社会危害性 B.罚当其罪性 C.刑事违法性 D.严重社会危害性

  28.【答案】D。解析:犯罪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三个基本特征中的首要特征,也是它的本质特征。

  29.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人身自由权利

  C.生命健康权 D.劳动权和受教育权

  【答案】B。解析: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

  30.我国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享有重要权利,其中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是:

  A.受教育权 B.人身自由权 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言论自由权

  【答案】C。

  31.有关犯罪预备,错误的说法是:

  A.犯罪预备包含着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刑法规定对犯罪预备予以必要的处罚

  C.犯罪预备已经造成犯罪客体的实际损害

  D.刑法规定对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者免除处罚

  【答案】C。解析:刑法第22条第1款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刑法第22条第2款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预备犯罪只是犯罪的准备工作,犯罪行为事实上并未实际发生,侵害行为和后果还没有产生。对此,刑法认为犯罪预备也是犯罪行为,应负刑事责任,可以比照犯罪既遂减轻或者免于刑事处罚。

  32.我国现行的民族自治地方有:

  A.自治区、自治州、民族乡 B.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

  C.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D.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

  【答案】C。

  33.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下列哪一机构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A.该行政机关 B.该派出机构和该行政机关

  C.该派出机构 D.该行政机关的上级主管机关

  【答案】A。解析: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以该行政机关为被告。但法律、法规对派出机构有授权的除外。

  34.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能够在众多的党派中取得革命的领导权,成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与众不同。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和其他团体的根本区别是:

  A.具有先进的指导理论

  B.能够坚持“与时俱进”,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答案】C。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新理念,回答了“怎样执政、为谁执政、靠什么执政”的问题。据此回答35-36题。

  35.中国共产党强调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从根本上说:

  A.是由变幻莫测的国际环境决定的

  B.是中国人民经过比较、鉴别后的正确选择

  C.是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决定的

  D.是增强党拒腐防变、抵御风险能力的需要

  【答案】C。

  36.“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新形势下我们党更好执政的根本要求和基本方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的本质是:

  A.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B.坚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C.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答案】A。

  37.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是:

  A.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B.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D.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答案】C。

  38.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

  A.发展社会主义理想建设 B.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C.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D.发展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答案】C。

  39.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

  A.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

  D.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答案】A。解析:******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40.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

  A.坚持党的先进性 B.坚持执政为民

  C.坚持党的阶级性 D.坚持与时俱进

  【答案】D。解析: 贯彻“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41.邓小平历来十分重视农业问题。他强调指出:“农业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他告诫我们:“90年代经济如果出问题,很可能出在农业上;如果农业出了问题,多少年缓不出来,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就要受到严重影响。”这些话表明农业:

  A.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第一大产业 B.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C.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D.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

  【答案】D。解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对国家经济起着主导作用。但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农村是工业品的重要市场;农业为经济建设积累资金;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资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性地位。邓小平强调的就是农业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否则就会影响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2.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但却包含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他强调,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

  A.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B.引进技术、资金、人才,加强管理

  C.坚持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D.开发能源,发展交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答案】C。解析:可持续发展就是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43.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创造性地发展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设想,提出并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其核心目的是:

  A.社会主义制度战胜资本主义制度

  B.维护港、澳、台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始终不变

  C.实现祖国统一

  D.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制度现有的优越性,为我所用

  【答案】C。解析: “一国两制”构想是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解决国家统一的一种最好的方式。从构想到成熟,目的始终是希望实现祖国统一。

  44.对所有相对方要一视同仁,不偏不倚,给相关利害关系人以同等的辩论机会,这体现了行政程序的( )。

  A.程序法定原则 B.相对方参与原则

  C.程序公正原则 D.效率原则

  【答案】C。

  45.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同外国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依照中国法律,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国境内举办的双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的企业,应受:

  A.《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调整

  B.《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调整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调整

  D.《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调整

  【答案】C。

  46.通常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

  A.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B.提前30日以口头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C.提前6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D.提前60日以口头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答案】A。解析:我国《劳动法》第31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47.在我国的刑罚中,短期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就近执行并实行劳动改造的是:

  A.管制 B.拘役 C.有期徒刑 D.无期徒刑

  【答案】B。解析:拘役处罚强调短期且就近执行。

  48.甲与乙签立了一份苹果买卖合同,约定甲向乙交付20万公斤的苹果,货款为40万元;乙向甲支付定金4万元;如任何一方不履行合同应支付违约金6万元。甲因将苹果卖给丙无法向乙交付苹果,在乙提出的如下诉讼请求中,既能最大限度保护自己的利益,又能获得法院支持的诉讼请求是:

  A.请求甲双倍返还定金8万元

  B.请求甲双倍返还定金8万元,同时请求甲支付违约金6万元

  C.请求甲支付违约金6万元,同时请求返还支付的定金4万元

  D.请求甲支付违约金4万元

  【答案】C。解析: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违约金和定金只能选择适用,而不能同时合并适用,选择权属于未违约的一方。如果双倍返还定金,才只能返还8万元,如果适用违约金,则可以得到6万元的违约金+支付的定金4万元=10万元,可以最大限度保护自己的利益。

 

 

 

 

  49.甲于3月5日向乙出要约,乙于3月7日收到要约,然后于3月20日向甲发出承诺,甲于3月22日收到承诺,该合同于( )成立。

  A.3月5日 B.3月7日 C.3月20日 D.3月22日

  【答案】D。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郑重地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的七大郑重地把毛泽东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的十五大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的十六大又郑重地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据此回答50-51题。

  50.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是:

  ①随着中国实际的变化发展而变更②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的变化发展不断完善和发展③体现了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④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

  【答案】B。

  51.材料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纲领

  B.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C.是指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目标

  【答案】B。解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52.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包括: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

  ④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A。解析: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是党本身所特殊具备的和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本质特征。在党的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党的具体历史任务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内涵表现。新世纪,我们党肩负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三大历史任务。因此,十六大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揭示出了新时期党的先进性的内涵。

  53.“坚持执政为民”集中体现了:

  A.党的基本路线 B.党的先进性 C.党的宗旨 D.对人民负责原则

  【答案】C。解析: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唯一宗旨。

  54.关于承诺的正确表述为:

  A.承诺不得撤回,但可以反撤销

  B.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失效的以外,为有效

  C.承诺可以撤销,撤销承诺的通知应当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或者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

  D.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以外,为新要约

  【答案】D。解析: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以外,为新要约。

  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按照通常情形能够及时到达要约人,但因其他原因承诺到达要约人时超过承诺期限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因承诺超过期限不接受该承诺的以外,该承诺有效。

  55.在委托合同中,受托人以自己名义与第三人订立合同,第三人不知道委托人和受托人间的代理关系。如果受托人因委托人或第三人的原因不履行义务,则下面有关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受托人有披露义务 B.委托人有介入权

  C.第三人有选择权 D.第三人有变更权

  【答案】D.解析:委托人可以介入受托人与第三人签订的合同中,对该合同直接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也不是受托人与第三人订立的合同也就可以直接约束和委托人和第三人。这里有两个前提条件: 一是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按照委托人的指示与第三人订立合同和履行合同;二是第三人在订立合同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托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代理关系。

  《合同法》第403条:

  “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人订立合同时,第三人不知道受托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代理关系的,受托人因第三人的原因对委托人不履行义务,受托人应当向委托人披露第三人,委托人因此可以行使受托人对第三人的权利,但第三人与受托人订立合同时如果知道该委托人就不会订立合同的除外。受托人因委托人的原因对第三人不履行义务,受托人应当向第三人披露委托人,第三人因此可以选择受托人或者委托人作为相对人主张其权利,但第三人不得变更选定的相对人。委托人行使受托人对第三人的权利的,第三人可以向委托人主张其对受托人的抗辩。第三人选定委托人作为其相对人的,委托人可以向第三人主张其对受托人的抗辩以及受托人对第三人的抗辩。”

  56.牛某给自家的财产投了保险后,便将家中财产秘密转往别处藏匿,然后放火烧了房屋,险些危及四邻的安全。牛某向保险公司谎称发生意外事故,意欲骗取高额赔偿金。对牛某的行为应:

  A.认定为保险诈骗罪,从重处罚

  B.认定为放火罪,从重处罚

  C.认定为保险诈骗罪与放火罪的竞合,从一重罚处罚

  D.认定为保险诈骗罪与放火罪,实行并罚

  【答案】C。

  57.关于法律溯及力,我国刑法规定: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答案】D。

  58.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

  A.民族区域自治 B.单一制 C.联邦制 D.邦联制

  【答案】B。

  59.法律关系参加者能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资格在法学上称为:

  A.权利能力 B.行为能力 C.法律事实 D.法律关系内容

  【答案】A。解析: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通常又称为权利主体、义务主体或权义主体。

  法律关系主体参加法律关系还有资格的限制,这在法学上被称为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权利能力,就是由法律所确认的法律关系主体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资格,是参加任何法律关系都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行为能力是法律所确认的,由法律关系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

  60.司法工作人员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应当依法追究而不追究,不应当追究而追究,或者作出枉法裁判的行为,应判处:

  A.司法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罪 B.司法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罪

  C.徇私枉法罪 D.行政执法人员循私舞弊罪

  【答案】C。解析:根据刑法的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构成徇私枉法罪。

 

 

分享

热门关注

公务员公共基础法律知识:法律与道德 底线缺一不可

公务员公共基础

公务员公共基础法律知识刑事诉讼法:强制措施

公务员公共基础

公务员公共基础法律知识:缓刑与死缓

公务员公共基础

公务员公共基础法律知识:房主卖房,租户必须搬走吗

公务员公共基础

公务员公共基础法律知识:劳动合同的订立与解除

公务员公共基础

公务员公共基础政治知识: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

公务员公共基础

公务员公共基础公文知识:版头

公务员公共基础

公务员公共基础政治知识:改革开放

公务员公共基础

公务员公共基础地理环境知识:月相

公务员公共基础

公务员公共基础政治知识:国务院

公务员公共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