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高中文言文分析综合教案栏目,提供与高中文言文分析综合教案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高中文言文分析综合教案(9篇)

高中文言文分析综合教案

  在上学期间,很多同学接触过典型的文言文。文言文作为一种经典的书面语言,流传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文均包括在内。文言文的类型多种多样。小编整理了一份高中文言文分析综合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文言文分析综合教案 [1]

  教学目的:

  研读现代汉语语法从而了解古代汉语语法。

  教学设想:

  学生在初中阶段语法知识相当薄弱,有必要详细讲述,使他们迅速理解文言文语言现象。选取初中文言课文的句子,通过学习旧知获得新知,温故知新。

  一课时

  教学内容:

  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任何语言的表达都有一定习惯,后人总结规律,便形成语法。文言中所谓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是相对于翻译成的现代汉语而言。

  二、查《现代汉语词典》,明确概念。页码如下:

  名词886 动词301 形容词141 数词1176 量词792 代词240

  副词397 介词650 连词782 助词1644 叹词1225 主语1643

  谓语1316 宾语87 定语298 状语1656 补语101

  三、用句子成分分析法分析下面的句子:

  年少的我一直做着美丽的梦

  明确:

  1、单句成分位置关系

  主 状 谓 宾

  主语在谓语之前

  状语在谓语之前

  宾语在谓语之后

  定语在主语或宾语之前。

  2、各个句子成分由什么词充当

  主语: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

  谓语:动词,形容词

  宾语: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

  状语:副词,介宾短语

    四、短语:

  大于词,小于句。任何句子不加标点即为短语。

  A名词短语:以名词为主体、中心,整体上具有名词性,语法作用大致与名词相同。可作主语宾语。

  1、并列关系

  用“和、跟、同、与、及、以及、或”连接

  例如:工人农民 城市和乡村、

  2、偏正关系

  名词和定语组成,修饰语+中心语。定语是修饰语,名词叫中心语。

  例如:壮丽山河

  3、方位短语(上下左右中东西南北前后)

  例如:黑板上

  4、“的”字短语

  例如:吃的、喝的`、我们班的

  5、复指短语

  例如:司机老王

  B动词短语:能充当任何成分。

  1、并列式

  例如:调查研究

  2、偏正式(状语+动词)

  例如:立即动身

  3、动宾式:

  例如:挖地道

  4、动补式

  例如:变得更美丽

  5、...

与高中文言文分析综合教案相关的高中教案

高中文言文分析综合教案

高中文言文分析综合教案

  在上学期间,许多人接触过文言文。这种定型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皆属文言文。文言文的类型丰富多样。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文言文分析综合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中文言文分析综合教案

■ 高中文言文分析综合教案 ■

  教学设想:

  这篇文章篇幅比较长,除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外,学生理解其内容也有一定难度,尤其是第一段的绘画理论。鉴于绘画理论并非语文课探究的主体,所以从简处理。这节课采用了以小组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旨在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性,发挥其各自的知识特长,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启迪智慧,以便使学生在掌握文言知识的基础上,探究人物个性,把握文章情感,体会文章散而不乱、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教学目标:

  1.掌握“蹑、遗、妄、实、少、斫、与”等重点实词和“诸、然、所以”等虚词以及特殊句式。

  2.了解文与可的为人以及他与苏轼之间深厚情感。

  3.感受文章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二师生合作,研读文章第三段

  1.学生齐读第三段。

  2.师生共同疏通句意。

  强调“没、曝、废、载、畴昔、见”等重点实词的释义。

  3.品味苏轼和文与可的情感。

  苏轼与文与可感情如何?(亲厚)

  三小组合作,研读文章第二段

  1.请学生读第二段。

  2.小组合作,研读第二段。

  (1)疏通字词,解释重点字词和句式。

  特殊句式:①初不自贵重②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

  重点字词:蹑、诸、以为、口实、遗、拟、妄、实、寻、许、辩、发

  (2)合作探究本段写了苏轼与文与可交往的几件事,每件事所反映的文与可的特点及其与苏轼关系。

  三件事。

  第一件:文与可“淡泊”“率性”“狂放”“洒脱”,两人是关系很好的朋友。

  第二件:文与可“温和”“厚道”“风趣”,两人不是一般朋友,而是亲密的挚友。

  第三件:文与可是个清廉的太守,两人是心有灵犀的知己。

  (3)探究第二段与第三段的关系。

  明确:欢乐之事和苏轼最后的失声痛哭进行对比,以乐衬哀,倍增其哀。

  3.小结本段内容。

  四研读第一段

  1.学生齐读。

  2.小组合作,疏通句意。

  特殊句式:庖丁,解牛者也

  重点字词:蜩腹蛇蚹、乃、熟、振、少、所以、然、平居、斫、与、斯

  3.师生合作,研读第一段。

  (1)朗读第一层,探讨苏轼和文与可之间的关系,理解“胸有成竹”的.绘画技法。

  (2)朗读第二层,探讨苏轼对此绘画技法的认识和体悟。

  (3)朗读第三层,探讨苏子由对文与可的评...

与高中文言文分析综合教案相关的高中教案

高中文言文分析综合教案(优选二十二篇)

高中文言文分析综合教案

  在日常学习中,许多人熟悉经典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汉语书面语言,使用于“五四”运动之前。为帮助更多人学习文言文,小编整理了一份高中文言文分析的综合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 高中文言文分析综合教案 ⍟

    一、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词汇和句式。

  学会运用现代汉语准确地表达文言文的意思。

  培养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与理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特殊句式的识别与翻译技巧。

  难点:复杂句子结构的'理解;文化背景知识的补充。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介绍文言文基础知识。

  实践操作:通过具体例子练习翻译。

  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文章进行深入剖析。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5分钟)

  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等方式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简要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文言文基础讲解 (10分钟)

  介绍文言文的基本特点。

  讲解一些常用的文言词汇及其含义。

  强调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如倒装句、省略句等)。

  3. 分析示范文本 (15分钟)

  选择一篇适合高中生水平的短小精悍的文章作为示例。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阅读,并解释难懂之处。

  对于每一句话,先让学生尝试自己翻译,然后教师给出正确的译文,并指出其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4. 练习巩固 (20分钟)

  分发练习题,让每位同学独立完成几段文字的翻译工作。

  完成后可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互相检查答案,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最后由老师总结点评,强调易错点。

  5. 总结回顾 (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强调文言文翻译的重要性及实用价值。

  鼓励学生平时多读多练,积累经验。

    五、作业布置

  从指定教材中挑选一段未曾在课堂上讲过的文言文,要求学生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 高中文言文分析综合教案 ⍟

    教学目标

  巩固文言文翻译方法,提升复杂句式处理能力。

  通过对比阅读与互文修辞分析,增强语境理解与翻译准确性。

  培养严谨的翻译习惯,减少低级错误(如错别字、语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复杂句式的翻译技巧;互文修辞的识别与处理。

  难点:结合上下文推断词义;避免直译导致的语义偏差。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复杂句式与互文修辞

与高中文言文分析综合教案相关的高中教案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