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树下的小学》是第一单元的第15篇精读课文,描绘了西南边疆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快乐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与团结。本文通过温馨的场景展现了多元文化共融的美好。欢迎阅读!
⬭ 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会写“鲜艳、服装、招引”等词语;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3、体会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的含义,关注有新鲜感的句子。
4、借鉴课文第3自然段的形式,说说校园里的一个场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分享资料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民族风俗。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课件:各民族图片),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选择一个你了解或者感兴趣的少数民族向大家介绍一下。
2、五十六个民族,就像五十六朵花,在祖国的大地上盛开。在我国西南的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居住在一起,他们一起生活,一起工作,非常快乐。那里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学习。你知道他们共同的学校叫什么名字吗?——(生齐读)大青树下的小学。对,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这所小学去看一看。(板书课文题目:大青树下的小学)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教师范读。请同学们认真听,在听清字音的同时,听懂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生自读课文,按照自学提示进行自主学习。(出示课件“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1)标出自然段。
(2)用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
(3)读通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交流。
小组内互相检查识字情况,交流识字方法,自主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4、全班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逐段朗读课文,讨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学习反馈:(出示课件)
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再写(上课和下课的情景);后写(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
四、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起来闯关吧!
五、课堂总结,铺垫下文
这节课,同学们和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一样,学得特别认真。我们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新词,也理清了课文的写作顺序。那么“大青树下的小学”中有怎样的乐趣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能读通课文,认识了生字,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品读课文,去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独特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