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三国演义内容10篇

2025-10-23 10:48:00 国学知识三国演义内容

  看完一部作品,观后感是分享见解的重要环节。那么,观后感应包含哪些要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的国学知识,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借鉴和参考,帮助你更好地撰写观后感。

国学知识三国演义内容

【1】国学知识三国演义内容

  东汉末年,三足鼎立,三国演义,三场战役,三把大火。

  第一把大火,官渡之战。众所周知,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一次战役。曹操的几万人战胜了袁绍的八十万大军,从而一举统一了北方,建立了曹魏。

  曹操能够取胜,先是因为许攸叛逃,从袁绍阵营来到了曹操阵营,将袁绍的`底细—粮草全部屯在乌巢,这样曹操看准时机,半夜袭击乌巢,一把大火,烧光了袁绍的全部粮草。致使袁绍大军军心大乱,曹操大获全胜。

  第二把大火,赤壁之战,也是以弱胜强。周瑜一把大火,把曹操八十三万大军烧的片甲不留,而他自己只用了五万精兵。“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想必杜牧一定看过《三国演义》,东风是诸葛亮借给周瑜的,其实不然。长时间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周瑜一定比诸葛亮熟悉当地的风向。

  正是周瑜的这一把大火,曹操到死也不再敢来犯,也烧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第三把大火,夷陵之战,又是以弱胜强。看来要是敌我力量悬殊,易用火攻啊!陆逊的一把大火,直接把刘备烧进了白帝城,再也没有走出来。复仇的怒火冲昏了刘备的头脑,多年的积蓄付之一炬,懊悔不已的刘备托孤后,就去见二弟三弟了。

  原来,《三国演义》,就是这三把大火。

【2】国学知识三国演义内容

  暑假里我阅读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这本历史著名小说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内容十分精彩生动。这本书讲述了魏、吴、蜀三国纷争故事。三个小国由弱变强,最终形成三国鼎立故事。今天被打败了,明天又东山再起,真是胜败乃兵家常事。战场不怕输赢,一次失败并不能证明不行。我很喜欢第一篇故事情节,当时国内大乱,土地寸草不生,百姓们纷纷叫苦,就在这时候,三个救国英雄桃园结义,他们是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个英雄为了共同的理想,意气相投,举酒结义,对天盟誓,共同实现人生美好理想。

  还有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的.故事很是感人。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协助自己打天下,刘备前后一共去了三次诸葛亮茅庐。前两次诸葛亮都不在家,刘备第三次也是再三请求才同意出山协助刘备,从此以后,刘备如鱼得水,打了很多胜仗,读完以后。我明白了,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得尊重别人,而且还得十分的真心诚意。还有赤壁之战中周瑜使用苦肉计来骗曹操,然后再用火攻,最后周瑜成功把曹操的战船烧毁了,逃跑的时候又沉船了。

  总之我看完书后感觉到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作者的写作能力渊博。对故事里人物十分佩服,刻画栩栩如生,受益匪浅。故事中人物不是武艺高超,就是神机妙算。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弘扬祖国先进的文化。

【3】国学知识三国演义内容

  在我小的时候,根本不喜欢看书。更不用说看历史书了,连碰都不碰。只喜欢玩“老鹰捉小鸡”、“僵尸抓人”等疯狂游戏。可是有一天,我竟突然特别喜欢看书了,而且是历史书!我想你们一定会说:“不可能吧!”我今天就回答你们:“这是绝对可能的。”

  记得那一天,我和爸爸去了图书馆。这就不对了,我怎么会去自己最讨厌的图书馆呢?那是爸爸逼我去的。我到了那边就坐在地上发呆,还回想着昨天和伙伴们玩得最爽的一次“僵尸抓人游戏”。这时,突然听到一声“爆炸”声!抬头一看,原来是爸爸在跟我说话呢!他说:“远远(我的小名),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叫《三国演义》“不听!不听!太无聊了。”“听一下吧,或许你喜欢呢!”我无奈,只好心不在焉地听下去。脑子里还想着游戏呢!可在无意中听到了一点,感觉挺有意思,就抢过来看。我是越看越精神,越看越兴奋。该回家了都舍不得放下这本书,爸爸让我借回家再看,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连连喊:“太好了!耶”!

  现在,我已经把整本《三国演义》都看完了。里面的每一回都十分经典,怪不得能被列为中国四大名著。下面我给你介绍一回:“刘备联袁抗曹”。刘备收复了徐州后,曹操就派了大部分人马来攻打徐州。刘备则派手下糜芳前往袁绍大营,让袁绍发兵攻取曹操的根据地兖州,因为曹军有很多都用在攻打徐州上,兖州近似一座空城。这个建议被袁绍手下的能臣许攸采纳,但因为袁绍小儿生病,袁绍拒绝发兵,许攸力劝,说不能因为一个儿子而失去战机。袁绍大怒,打了许攸二十军棍。可刚打完,袁绍儿子病好了。袁绍极为高兴,正想发兵。这边,曹操特意派老弱残兵攻打徐州,士兵全部死光。曹操让这些士兵死就是为了引刘备出城。他把精英部队安排在后方的'营寨里。刘备居然以为曹操伤亡很大,不能坚持多久。就率兵夜袭,不料中了奸计,士兵死伤、投降无数。徐州城失陷,刘、关、张三兄弟失散。刘备被困于芒肠山,关羽的下邺城也守不住了。因为曹操十分爱惜关羽的才华,所以劝关羽归降。关羽说可以,但立下了三约:第一,降汉不降曹。第二,善待两位嫂嫂。第三,一旦知兄长下落便去寻找。曹操统一,从此关羽暂归曹操。而此时,刘备投奔袁绍,一起商讨灭曹大计。

  从这一回中,我学到了刘备的报国之心,许攸的才华,关羽的忠义。看到了袁绍的无能,曹操的心狠与智慧。可以说收获了不少。其实,《三国演义》里的每一回都一样可以学到很多很多。只要你认真地去思考思考,可以发现这里面有许多许多的奥秘!就像挤海绵的水,挤一下会有很多水出来,但如果再使劲挤几下,还是有少量的水出来的。怎么样?你也喜欢这本书了吧!

  学历史,看《三国演义》!

【4】国学知识三国演义内容

  今天下班后没事再次看起老版电视剧《三国演义》,虽然第三遍看但是每一次都会有新的体验,新的感悟。这不刚又看了“草船借箭”这一断精彩片段。都触动我心,感人至深,甚至奔泪。

  “草船借箭”篇。记得我在小时候语文语本上学过。长大后才明白,其实里面每个细节都蕴含着耐人寻味的道理。我们都说周瑜忌妒诸葛亮比自己有才,于是设出一计要诸葛亮十日之内造出三万支箭,连老实人鲁肃一听也都惊讶怎么可能,诸葛亮也心知肚明这是怎么一回事。令人不解的是诸葛亮还淡定自如,还面带微笑看着周瑜,这已经让观众我不解了,然而他居然还说“只需三日”,还立军令状,我惊叹!在借箭过程中快都靠近曹营了还是一样的悠然自得,饮酒抚琴,此时此刻的'鲁肃已惊恐万分了。我有疑问,为什么诸葛亮会这么淡定自若呢?他不怕死,视生命为草芥,死不足惜吗?这有待揣摩。

  在立军令状之前一晚上,诸葛亮问过鲁肃,何为将帅?肃答:统兵、陷阵、征讨、封疆耳。后面一大段谈论诸葛亮的将帅之道,他说:高明之统帅不仅要知已知彼,善用兵将,还要知天时地利,懂人生,料事如神,熟读兵法,游戏自如,此等大将如古之孙吴、管乐,今之曹操、周瑜也,纵然如此仍未明将帅之道也。

  诸葛亮说古代名将,孙吴、管乐,今天的曹操、周瑜都仍然没懂将帅之道,那他是凭什么敢这么说的呢?

  接着,诸葛亮说他将帅之道的观点:比如用兵,兵有可见之兵也有不可见之兵,日月星辰,风云水火,山川之灵气,如此万物万象,均可为兵。这观点说明了什么呢?就是表明,那些高明之将,其实用兵只是专注人事这个范围内,并不精于运用大自然的力量。所以说除了统兵者除了能够精通人事方面,还要精通于运用大自然的力量,这才是真正懂得将帅之道。想到这里,我就不难明白诸葛亮高卧隆中之时为什么敢自比管仲乐毅,为什么面对周瑜的暗算,曹操的大军泰然自若,心平气和。因为他计高一筹,就高在懂得借力自然这一筹。草船借箭江起大雾,是向大自然借力。

  因为江面起大雾,看不清什么情况,料定曹操会怀疑有伏兵,一定会下令放箭不许出兵。结果中计。我们知道曹操是谙熟兵法的,怎么会中计呢?说到这我有一个例子要说。

  曹操赤壁战败后,领着残兵逃跑到一个路口。这时有个问题出来了,究竟是走大路安全呢,还是走小路安全?小兵探报,小路深处有几股烟起,大路却无动静。曹操令走小路。部将不解问道:丞相,烽烟起处必有军马,何故反走小道?曹操笑说:岂不闻,兵书有书,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诸葛亮多谋,故意使人在小路烧烟,使我军不敢走小路,他却埋伏军马在大路,可惜我徧徧看破他的诡计。于是奔小路前行。不料中计,小路有伏兵,而大路依然平静。

  本来我们知道曹操是领悟了书上的精髓的,但还是中计。不难想象,诸葛亮知道曹操是懂“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的”,然而诸葛亮就是利用这一点,让曹操中计,这却实令人感觉曹操不那么神了,诸葛亮才神,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总结,想到这些我也就想到我自己的一些经历。工作两年,时常焦虑,浮躁,混社会什么都不懂,往往是不知所措。只有让自己更加清楚地让识世界了,我才能够泰然自若。怎样认识世界?阅读学习,领悟一本书的精华还不够,还要超越那本书。

  阅读学习,把它作为我一生的事情来做。

【5】国学知识三国演义内容

  在这之前,我总以为军训是多么令人厌恶的事情:每天喊着重复的“一二一,一二一”;每天做着单调的“立正、稍息”;每天弄的满身汗如雨下;每天大家腰酸背疼……

  不错,军训是这样的,尽管辛苦,但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没有你每天的训练,就没有今后形成整体的团体和集体主义观念。许多同学认为,这是一种无聊透顶的行为,甚至有同学认为,这是愚蠢至极的活动:除了站立、稍息、跨立等等还有什么呢?其实军训是锻炼你毅力的最好方式:当你在你需要坚持而你又挺不住的时候,你又会采取什么行为呢?是按兵不动?还是立即撤退?为了炼就坚强的毅力,为了团体荣誉,相信你会认真地坚持下去!毅力是长期锻炼出来的:成功者是如何成功的?毅力起着决定性作用,你坚持下来就胜利了!没有毅力,许多事情是办不成的。

  就像一句话:“不抛弃,不放弃”,记住:军训是锻炼你毅力的时候,你要抓住这个机会!珍惜这个机会!

  “坚持也许不一定意味着胜利,但是放弃,就一定意味着失败。”你能坚持就一定要坚持,不要只是因为几滴汗水、几次脚麻就向困难低头了,那样将是一事无成的!

【6】国学知识三国演义内容

  從小到大我最愛的書也是大家童年最愛的書,它就是「小紅帽」。這本書可以帶給我們歡樂,帶給我們許多知識,所以我喜愛這本書。

  故事開始,小紅帽的母親請小紅帽,去探望生病的奶奶。走在半路上的小紅帽想要採花去探望奶奶,沒想到,這時,邪惡的大野狼突然冒出來問小紅帽:「妳要去哪裡?」糊塗的小紅帽輕易的告訴大野狼「我要去奶奶家」。大野狼馬不停蹄跑去奶奶家,先吃掉奶奶,再吃掉小紅帽。好心的獵人一聽到救命聲,馬上趕去奶奶家,把奶奶和小紅帽救了出來,再在大野狼的肚子放入大石塊,讓大野狼下床時活活摔死。從此,小紅帽一家人過著幸福美滿的日子。

  小紅帽的故事是要讓我們知道,不要輕易的告訴陌生人要去哪裡;因為,如果書中的小紅帽不說她要去奶奶家,奶奶和小紅帽就不會被吃掉了。因此,希望每個人都能多一份謹慎之心,當有陌生人接近時,要有戒心、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喔!

【7】国学知识三国演义内容

  今天,我和妈妈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越秀公园定向活动。

  下午两点,我们来到集合地点后,就往第一站越秀歌舞台赶。到。

  了歌舞台,我看见有几十个展板树立着,有很多大树。我在第二个展板看见有我的书法展示,我马上照了一张相片。工作人员帮我盖了章,

  我又向五羊石像跑去。

  我们跑了十分钟到了五羊石像。我已经很累了,汗水湿透了衣服。找到老师盖完第2个章后,我们又向镇海楼进发了。

  镇海楼又名五层楼,坐落在越秀山小蟠龙冈上。因楼高5层,故又俗称“五层楼”。楼前碑廊有历代碑刻,右侧陈列有12门古炮。镇海楼是一个红色的建筑物,楼顶上有红色的瓦,墙身也是红色的,

  护拦是用很粗的方木做成的。我登上了五层楼,找到何老师,盖上最后的印章,完成了本次活动。老师还奖励我一个布笔合。

  今天真快乐,这次活动不仅让我锻炼了身体还增长了见闻。

【8】国学知识三国演义内容

  古人说:“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看书就像小花苗因见阳光而成长茁壮,所以看书对每个人都很重要。

  我是从小时候开始阅读的,当时我不识字,只会读只有图片的绘本,渐渐长大, 识字能力增强,所以开始读起多字少图的书。我几乎都在家里的书房读书,柜子上一应俱全的书,让我津津有味的阅读,沉浸在书香世界中,也让我得到丰富的知 识。每天一放学,都赶紧跑回家,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晚上睡觉前,也要读一篇文章才能安静的睡觉。有一次我在半夜时,趁父母不注意,偷偷跑进书房里看书,一 看就是好几小时,结果早上体力不支,在沙发上睡着了。

  我最爱读历史类的书,尤其是三国演义,每次阅读时,我就想像自己是张飞 ,无情的杀害敌人,指挥军队攻进敌人的巢穴,让对方逃之夭夭,杀的敌方片甲不留,真是痛快。这本书内容非常精彩,情节历历在目,令我爱不释手、再三回味呢!我真希望家里姐姐、弟弟和我能成为桃园三结义,并且保护自己的家园,让爸爸妈妈不受到伤害。

  缺少了书,我就像是被砍下来的大树,再也吸收不到养分,所以平时就应该多多阅读,才能成为一位博学多闻的学者。

【9】国学知识三国演义内容

  就在刚才,我阅读了《文化苦旅》这本书,这是载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的余秋雨先生写的。我开始读它其实是为了完成作业——做摘抄;细想想还是为了提高阅读水平,以备中招考试;再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自豪地说,我读过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了,我可以和那些有品位的人拥有共同语言了!啊,原来我又亵渎了它。

  我摩挲着刚刚翻过的这本书的前八页,另一种的感觉涌上心头,什么是真正的好书?什么是真正的读书?什么是与作者心灵的沟通?……我的大脑出现了空白。原来一直存在的一个想法——唉,这太深奥了,我恐怕读不懂它,现在想想也真可笑,都是中国人,写的是中国字,讲的是中国事,一切与自己那样亲近,有什么读不懂的呢?读了它,我才真正感到文字的魅力。短短几页便把我拉回了愚昧无知的中国旧社会,轻松的笔调让我尝到浓浓的讽刺意味,也让我进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我也恨那个王道士,惋惜那些无价的文化宝藏,哀叹当时人们愚昧落后的观念。仅仅几页的文字就让我见证了大漠荒茫的黄河文明的盛衰……

  同时,我又意识到平日里自己的文笔是多么的幼稚可笑。我产生出仿佛可以一夜不睡也要读完它的强烈渴望,可以说,在此刻,我的心灵里不再存着污秽作品的卑微的想法,转而对书有了一种由衷的崇敬与爱意。或许现在醒悟还不算太晚!

  最后,我想说:一本真正的好书,即使初觉它如同凉白开,但只要细读下去,最终一定能品出香浓咖啡的味儿来。或许它的外表冷漠,但那内心却一定是波澜壮阔,有一颗伟大的心在跳动。

  有一句忠告:在诠释书的密码时,不要有着功利性,占有欲和虚荣心,否则你将一无所获!

【10】国学知识三国演义内容

  今年的4月23日,将迎来第19个世界读书日。为了迎接读书日的到来,柳州晚报组织小记者们开办了一场“中国传统文化读书讲座”,廖绪良老师让在座的小记者及家长们咀嚼到了传统文化的真味。

  9点半,活动开始了。首先,陈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廖绪良老师。廖绪良老师从事国学教育11年。他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与家庭、学校德行教育的研究与实验。多次进行公益讲学,深受学生们的欢迎。接着,廖绪良老师走上讲台,活动一开始,他便向我们揭示了读书的意义。“付出的多,收获越多。”“读书是支撑着一个人强大的精神动力。可是从柳州到北京你可以搭‘11路’,你可以骑自行车,也可以坐动车、坐飞机,如果为了快速,你肯定会坐飞机对不对。这就是了,优秀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卓越。”廖老师用风趣的语言逗笑了大家。“我们说白话文是朗诵,古诗文呢则是吟诵。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说到此,他用他独特的调子吟诵了苏轼的《水调歌头》,语气时而连续,时而停顿;语调时而高昂,时而低沉……渐渐地,我的脑海里好似浮现苏轼在皓月当空下赏月饮酒,思念亲人的场景。我也发现,通过吟诵的方式,能更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

  “学习吟诵《论语》那会,我常常晚上睡觉都会吟诵醒。感到很奇怪,是谁在吟诵啊,后来发觉,原来是自己啊!”廖老师用他那一腔桂柳话讲述了自己学习吟诵的经历。他告诉我们,吟诵是记忆、理解古诗文最快的方式。我想,老师也正是到了“睡觉都在吟诵”的境界,才获得了今日的成功。然后,他便又吟诵起了杜甫的《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你看,是不是像今天的雨一样呢?”他一语又把我们逗笑。接下来,他带领大家用平调吟诵了《游子吟》。大人们轻轻跟着廖老师吟起来,现场的某些小同学也十分认真,摇头晃脑吟诗的样子,还有几番古圣先贤的模样哦。

  廖老师还把身边中例子和《弟子规》里的“七个态度”结合阐释。“七个态度”分别是孝、责任的承担、悌、诚实、广施爱心、亲近仁人志士、学习收获知识。最令我影响深刻的是老师举的一个12岁女孩的事例。女孩的母亲含辛茹苦地将她养大,有一天妈妈生病了,让女孩帮她倒杯水。女孩却给了她一个白眼,说:“自己倒不行么?”真是令人寒心,在座的许多家长都无奈地摇了摇头。都说百善孝为先,可女孩这样的做法,孝心何在呢?“长者先,幼者后”这是廖老师一直强调的,我觉得我们作后辈的,也应该那样做。

  短短一个多小时的讲座很快就结束了。最后,廖老师说,吟诵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我们能把这份传统文化更好地发扬下去。然后用一曲《在水一方》结束了今天的讲座。大家若有所思的样子,我想一定都学到了许多东西。

  在中华民族五多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传统文化源源不断地流入,体现出别样的风采,吟诵也是其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传承下去,别让它浓烈的真味散去。

分享

热门关注

小学生国学知识问答题及答案(30篇)

小学生国学知识问答题及答案

最新幼儿园国学都学什么(精选4篇)

幼儿园国学都学什么

国学知识大全必考题(八篇)

国学知识大全必考题

关于国学的书签制作方法17篇

关于国学的书签制作方法

国学经典知识竞赛题库

国学经典知识竞赛题库

国学知识大全必考题答案(三篇)

国学知识大全必考题答案

国学知识题库五篇

国学知识题库

国学知识1000问(十六篇)

国学知识1000问

小升初国学知识大全4篇

小升初国学知识大全

普及国学知识的意义22篇

普及国学知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