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词是导游在带领游客游览时使用的讲解材料,旨在与游客交流思想,传播文化知识,同时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以下是简要的乡村导游解说词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有所帮助。
⬮ 乡村导游简单的解说词 ⬮
新叶村的祠堂发育也是非常典型的。它的祠堂数量多,等级层次分明,规格齐全,从而记录了大量历史的民俗信息。有序堂是玉华叶氏的总祠,位于村子的北端,它也是新叶村的结构中心。新叶村最早的住宅都建在它的两侧。到玉华叶氏第八代时,开始分房派建造分祠。这些宗祠就分布在有序堂的左右和后方。西山祠堂是新叶村最早的祠堂,也是玉华叶氏的租庙,建于元代,如今已成为新叶小学的一部分。
崇仁堂是新叶村最高大、最宽敞、最华丽的祠堂,它的规模不但超过了祖庙,也超过了总祠。一般的祠堂只有两进或三进,而崇仁堂则有四进,总进深61米,纵深空间的神秘感非常强烈,这在中国的建筑中很少见,足可见崇仁堂在玉华叶氏家族中的地位和重要。
新叶的祠堂除了祭祀祖先外,还有很多方面的功能。它的议事厅,是宗族执行私法权利的地方,是举行重要礼仪活动的场所,因此,他们为了表现家族的富有,不惜雕梁画栋。
那些精美绝伦的木雕往往让人们啧啧称奇,有不少的传世精品。许多的梁、枋、斗拱等,全部精雕细刻装饰着人物、灵兽、百鸟、回纹等,布局严谨,造型优美。镂空的`人物图雕,人物面部表情逼真,服饰飘动自然,连人物的眼角、指间处也刻得毫不含糊。木梁上大多刻有戏文,以“百兽图”居多,还有“九赐言”、“凤采牡丹”等,栩栩如生。这些木雕装饰也体现了古人的爱好和追求:如狮子象征着权利和辟邪,鹿象征着食君之禄,马是壮志凌云,蝙蝠是遍地为福……徜徉在新叶村,你时时会感受到智慧和迷信并存,幽默与风趣同在,现实与愿望共织。新村虽然是一个封闭的宗族社会,但宗族的文化传统并不封闭。像江南许多宗族世家一样,新叶村人在创业之初就十分重视子弟读书,村里开办有书院、私塾、义学和官学堂。在今天新叶村纵横交错的街巷中,许多街巷的路中间是一块块大石板连接而成,这是为了让读书人足不涉泥,雨不湿靴而专门铺设的,而且每一条石板路都通向学校,足以可见新叶村人的用心良苦和读书人在家族中的地位。
⬮ 乡村导游简单的解说词 ⬮
在新叶村,有一组建筑分外引人注目,这就是立于村口的抟云塔、文昌阁和土地祠。建于明代的抟云塔,塔身上下无任何雕饰,造型秀丽、端庄。这是一座风水塔,更重要的是,新叶村人又称之为文风塔,以祈求文运。文风塔建成之后300多年,清朝同治年间又在它脚边造了一座文昌阁。文昌阁是文风塔的配套建筑,同样为了祈求文运。后来在北侧,紧贴着文昌阁建成一座土地祠。土地祠祈求丰年,文风塔和文昌阁祈求文运,三者在一起,完整地反映了农业时代叶氏家族耕读传家的理想和追求。
走进新叶村,仿佛进入时间隧道,时光倒流了数百年,我们又回到了明代,回到了清朝。新叶村的古民居建筑,从明代的流畅简洁到清代的富藻繁丽,以至近代的反朴归真,为我们画出了一条思想史、审美史和社会史的完整轨迹。新叶村从元末明初开始衰落,整个的历史过程中都在不同时期构建的房舍中和聚落的规划中清晰地呈现出来。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雕饰图案,无不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在一条条幽巷、一级级青石板中,我们读到了岁月的变迁和叹息,但我们也读懂了新叶人的追求和快乐。这里不仅有一座座写满历史写满沧桑的.古建筑,这里更是一方让人流连的净土。
新叶民风淳朴,每年的农历三月三,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典礼,丰富多彩的戏文杂耍,焰火礼炮,祭祖迎神的杂艺表演及山歌对唱将传统文化的风雅与民间艺术巧妙地结合起来。庙会期间,村中的家家户户都备有丰盛的饭菜和自家酿制的山村米酒,无论相识与否,一旦登门,都会受到贵宾一样的款待。新叶特有的八宝莲子汤、干菜蒸肉、枣儿糕、栗子粽、汤团、荞麦粿等小吃,使你在享尽眼福的同时大饱口福。尤其是新叶特色的土曲酒,是用玉华泉水酿制而成,其中配有中草药,有消暑解疲,痛经活血址功效,色泽黄橙,似浑厚而纯清。
⬮ 乡村导游简单的解说词 ⬮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各位游客朋友,欢迎大家了来到昆明的云南民族村进行游览。云南民族村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南方向,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郑和公园等风景名胜区隔水相望,占地面积大约85万平方米,是云南省新兴旅游基地展示云南各民族文化风情的窗口。据统计,目前在我们的民族村里一共齐聚傣族、苗族、白族、彝族等25个少数民族,是我们云南少数民族的一个缩影,也是著名的AAAA级景区,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基地。那么现在就请大家随我进村参观吧!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云南民族村的主大门了。主大门是一组造型富丽典雅,气势恢宏的钢架式建筑。大家抬头可以看到,门首悬挂着“云南民族村”这五个雄浑遒劲的烫金大字,正中间有一只振翅腾飞的金孔雀图形徽标,这是对云南民族村的一个美好的祝福,希望民族村吉祥幸福,兴旺发达。
一进大门,首先映人眼帘的就是这一组形态逼真活泼可爱的白象群雕塑,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白象迎宾”,这可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大象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征,白象迎宾,就是给大家一个吉祥的祝福。所以来到这里就意味着,我们即将进人的就是傣族人们的家园了。
现在请大家往左边看,这个就是傣族的竹楼了。大家可以看到俸家的竹楼主要是为干栏式建筑。干栏式建筑常见于中国的南方地区,有着凉爽防潮的作用。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上楼参观。楼上右边的这间就是卧室,中间的是客厅,在这厅外有着一个凉台。在这里我要先提醒一下大家,傣族人们的卧室我们可不能随便进哦!那是因为傣族认为自己的灵魂和家神都在卧室里,外人来了会打扰家神,摄走灵魂。所以傣家的卧室外人是不能进人的。
各位朋友请看,左边这幢有塔尖的高大竹楼就是傣族的佛寺。傣族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西双版纳傣族男孩子在12岁左右就和同龄的伙伴们到佛寺里开始生活,学习傣文以及基本的佛教常识。学习后,成绩与品行考核合格者,才能正式地剃度出家受戒为僧。佛寺的生活也是小和尚磨炼自己独立生活的机会,不管年纪多小,自己的生活自己自理。扫地、洗衣物、做饭、洗碗、种菜、打水、整理装裳等。寺院的生活造就了他们从小独立自强的品格。他们常常从师长那里得知,在寺院里发自内心所做的一切杂物活儿都是为了自己和身边的人广修福德资粮。精进修行不懈怠,这是以前传统傣家男孩出家后的'生活。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看到路边的这座别致的小塔厦,这是傣家的水井了。债族人民对水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在他们的心目中,水是十分圣洁的,因而对水井也就特别爱护。说到水,傣族与水之间最大的盛宴莫过于4月的泼水节了。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是傣族辞旧迎新的盛大节日。每到节日期间,傣族姑娘们就会身着盛装,在欢乐的象脚鼓与鋩锣声中,跳着柔媚的孔雀舞。伴着傣族姑娘们那婉转的歌声,这个水就会悄然洒落在你的衣服上。大家可不要躲开,因为这是傣家的吉祥水,湿透的全身就意味着您将会幸福终生。接下来请大家随我前往下一个寨子吧!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有没有听到“铃铃铃”的声音呢,不妨让我们循着这声音走过去看看是什么吧!原来这个声音是苗族姑娘们走动的时候带动银饰发出来的声音啊!都说苗族服饰是“花衣银装赛天仙”,现在看来果不其然!苗族的服饰一共有便服和盛装两种形式,刚刚我们看到的是盛装,它的形式多种多样,光是头饰就有几十种,但是主要是以银饰为主。
傣族对于水有一种深厚的感情,我们的苗族则是和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苗族最早的银饰艺术萌芽于巫术图腾活动之中,他们相信银器可以驱邪逐祟、防阴气戕害。据说银饰可以战胜作恶的“老变婆”,所以古时的苗民就会戴上银脖圈,来确保合家平安。所以现在的苗民在日常生活中,对银饰爱惜备至,奉若神明。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苗家人们的吊脚楼了。吊脚楼一般修建在半山腰上,主要是用整棵的杉树原木作为支架结构,整体不会使用铁钉全都是用木楔连接的。吊脚楼一般是有三层,最下一层主要是同来堆放杂物和喂养牲畜用的;第二层用作苗家人们的主要生活区域;第三层以i就是房顶了,用来堆放粮食。请大家随我上二楼,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类似阳台的地方,大家都知道古时候的女孩子是不能随意的抛头露面,我们的苗家姑娘也是这样。所以当时苗家女孩只能倚靠在天井四周的椅子上,遥望外面的世界,因此人们就把这个叫作“美人靠”。那么接下来我们也来靠一靠,休息一会儿,我们再去下一个民族寨子。
⬮ 乡村导游简单的解说词 ⬮
广南县境内的坝美风景区,因其具有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溶洞、河流及村落,酷似晋代文学家陶渊明所描述的桃花源,故而被称为“最后的世外桃源”。如今走进坝美村,就走进了一片山清水秀的世界:地里是绿油油的水稻,无论是坝美河两岸的植被,还是壮族村民房前屋后的'桃李果树,以及围绕村落分布的山上,到处都充满了绿意。
广南县坝美村近年来成了旅游者们的到文山必去的一个景点。进村子要经过一个巨大的溶洞水道。船缓行十余分钟,临近洞口,眼前便是河谷、流水、翠竹、水车、农田、茅舍……。对于坝美村的人们来说,陶渊明描写世外桃源简直就是自己的家了。
广南县境内的坝美风景区,因其具有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溶洞、河流及村落,酷似晋代文学家陶渊明所描述的桃花源,故而被称为“最后的世外桃源”。目前,坝美风景区已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坝美村正在加大力度建设旅游景点配套项目,能用马车、牛车拉的货物都不用汽车;另外还将用土木结构建的房子来还原壮族村庄的风情。
如今走进坝美村,就走进了一片山清水秀的世界:地里是绿油油的水稻,无论是坝美河两岸的植被,还是壮族村民房前屋后的桃李果树,以及围绕村落分布的山上,到处都充满了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