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精心推荐阅读
⌑ 建筑工程毕业实践总结 ⌑
今年暑假,我在位于江东百丈东路南侧、沧海路西侧的矮柳商贸园1#楼工程项目部完成了实习。该建筑为三层局部四层框架结构的商业建筑,占地面积1018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1445平方米,地下部分占10740平方米,檐口标高17.4米,工程总造价约6624.13万元。
为期一个多月的实习虽然辛苦,但非常充实。自7月10日初次进入工地,当时南2区二层刚完成混凝土浇筑并开始弹线放样,直至参与屋面结构施工,我全程跟进了一层楼面及一层屋面的主体施工流程。
该建筑按伸缩缝划分为南北各两个区域,实际施工中采用成倍加速施工策略,南北区域各配备一名施工员和一个班组。每一施工区段按五个主要步骤实施:柱钢筋焊接与绑扎、承重架搭设、支模包柱及柱混凝土浇筑、板梁钢筋绑扎、楼板混凝土浇筑。
作为施工员,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立即开展弹线放样,确定每跨轴线和柱位。通常采用铅垂仪进行下层引点,于X和Y方向各定一条基准线,在无障碍且风力较小时以尼龙绳拉线,钢卷尺量距、定点、弹线。实际作业中常因脚手架、钢筋等障碍影响拉线,此时需借助经纬仪定位,尤其针对弧形或复杂角度结构。
柱钢筋连接采用电渣压力焊,该工艺效率高、成本较低,适用于竖向钢筋接长。施工中需严格控制焊接筋轴线偏差不超过0.1d或2毫米,并检查焊缝质量,杜绝裂纹与烧伤。按每300个接头一批抽样进行拉伸试验,不合格者需加倍复验。
承重架搭设阶段,施工员需在柱筋旁标记脚手架标高,首道架体一般设于1.8–2.0米高处,兼顾作业安全与人工操作便利。实际施工中,因楼面高差仍存在碰头隐患,现场人员多习惯低头行走。
支模、包柱及柱混凝土浇筑阶段需特别注意屋面坡度(2.3%自防水结构),跨长大于4米时需按比例起拱。包柱时采用板与方模钉固,辅以槽钢与“步步紧”加固防胀模,上下端用脚手架固定防偏位。混凝土浇筑前传统采用水泥浆坐浆,现多用商品混凝土配合外部封堵防漏。
梁板钢筋绑扎期间,我主要负责三层及屋面南2区共三区域的钢筋验收。尽管钢筋数量均符合要求,仍发现诸多细节问题,如垫块漏放、二排筋间距偏差、箍筋稀疏、板筋垫块碎裂、马凳滑移等。因工期紧张,部分问题未作严格整改,与带班人员在质量要求上多次出现意见分歧。
混凝土浇筑前,施工员需在柱筋标高点控制板厚。面积约2500平方米的梁板需泵送商品混凝土约800–900方,连续作业时长达14小时,需昼夜施工。浇筑过程中需注意避免施工缝,必要时应留设在结构剪力较小处。浇筑后12小时内实施养护,常用方式为洒水或喷涂养生液。
⌑ 建筑工程毕业实践总结 ⌑
6月26日,建筑环保节能实践小组正式开展调研,首日前往大型建材市场,重点考察门窗与幕墙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理解节能对环保的关键作用。
通过首日走访,我们认识到建筑节能涵盖规划、设计、建造、使用全流程,需严格执行节能标准,采用新材料与新技术,提升围护结构保温性与用能系统效率,协同可再生能源利用与生态保护。
随后小组开展问卷调查、工地走访、设计与施工人员访谈、市建委访问及与科教处座谈。尽管遭遇部分市民对问卷调查的抵触,经团队努力最终完成目标样本量。统计显示公众对建筑节能政策了解有限,我们在调研中同步进行了相关知识普及。
访问市建委时,经协调后与科教处黄教授进行交流。他指出节能需统筹“四节”——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强调围护结构与用能设备协同节能的重要性,并指出当前最有效的措施是推广太阳能应用,尤其在新农村建设中整合新技术资源。
因经费所限,本次实践未能印制节能宣传材料或开展社区科普活动,但这些建议已反馈至市建委,期待后续关注与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