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成语故事读后感300字(汇集16篇)

2025-09-14 16:31:25 读成语故事读后感300

  读后感小编精心推荐

  100字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800字 | 1000字 | 1200字 | 1500字

  读书与生活息息相关,读后感是我们在完成一本书后,对内容的思考与总结。这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也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自己。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成语故事读后感300字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读成语故事读后感300 ⬢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名子叫作《中华成语故事》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一成语故事,激发了我对它的兴趣。成语故事真是中华汉语言文化中的一朵高丽奇葩,是语言的精华智慧的结晶。

  一鸣惊人写了战国时期的齐威王韬光养晦振新衣国的故事,三顾茅芦写了因为刘备当时什么都没有,所以就诸葛亮来出谋划策,诸葛亮乃世外高人,刘备前后真诚的拜访了三次,直到第三次终于请出了诸葛亮,辅助刘备建立了蜀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写写鄯善国一开始对班超很敬重,呼团为匈奴派使者来了,所以对班超变的很清淡,于是班超带着三十六个壮士把一百多个匈奴村败了。鄯善国国王见班超这么厉害、有勇有谋,马上表示与汉朝永久友好。

  万人之敌、韦编三绝、乐此不渡、暗箭伤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着寓于乐,让我在一读成语故事时又加深了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它们或快乐活泼、或诙谐幽默、或润物无声,它们将日常生活、文学艺术、道律风尚、浓缩成一个个深刻的片段。读起来让人爱不释手。

  中华成语故事陪我过了一个快乐的暑假。

⬢ 读成语故事读后感300 ⬢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我阅读了一本《中华成语故事》。

  每个成语的形成一般都源自一个典故,一个生动的故事或者一段真实的历史,这些便构成了一个个成语故事。像众人所知的“磨杵成针”,也是来源于一个故事的。这则故事讲的是李白小时候很聪明,也很贪玩,上课常常不认真听讲。一天,李白在溪边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一根大铁棒。李白很好奇,问婆婆在干什么,婆婆说要把铁杵磨成针。李白不信,婆婆便告诉他,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于是李白铭记教导,成为的大诗人。这则故事不仅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写得很清楚,还把故事的深刻含义写了出来,方便人们记住。

  看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了我的表哥—刘亚东。他跟我一般大,但非常调皮,成绩也不好。后来,他在父母的教导下,终于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便坚持不懈地奋力拼搏,结果,他的成绩大大提高,有时甚至还超过了成绩不错的我。

  做事只要有恒心、有毅力,那么,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终取得成功。这本书不但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和文化修养,还拓展了我的知识面,真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好书!

⬢ 读成语故事读后感300 ⬢

  今天,我读了《中华成语故事》一书,虽然,里面有很多的好故事,但是,其中打动我的是“开卷有益”这篇文章,让我从中明白了很多道理。

  说宋朝太宗皇帝赵光义特别喜欢读文史一类的书。于是,他叫文臣们编写了一部百科全书——《太平总类》。这部书里收集了1600多种古籍,一共有1000卷。

  宋太宗特别喜欢这本书,于是,他就给知己订下了看书任务,每天少要看完三卷。每当宋太宗看书到很晚的时候,大臣宋琪就说:陛下,您每天都这么忙,还要读这么多书,太辛苦了,还是少看些吧,不要累坏了身体呀!宋太宗回答说:多看一些书总会有好处的,从书中能得到很多乐趣,所以就不觉得累了。

  宋太宗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把这本书给看完了,还将他改名为《太平御览》。宋太宗因为每天都读书,所以学问特别渊博,处理国家大事也很得心应手。

  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也要给自己订一个目标,每个月都要看完一本书,要改正以前的坏习惯,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学会更多的知识,我希望我能成为一个知识小达人。

⬢ 读成语故事读后感300 ⬢

  我利用今年的寒假读完了《成语故事》,他是我有增长了一些知识。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悬梁刺股》这个故事。它诉说了战国时的苏秦。苏秦年轻时,目不识丁,无所作为,连家人都看不起他,常受到别人的嘲笑、讥讽。他为了有所成就,便开始发奋学习。俗话说“少年时学习,像刚出升的太阳;中年时学习,像中午的太阳;老年时学习,像燃烧的蜡烛。”苏秦无时不刻不在学习,就连家人熟睡时,他还在挑灯夜读。苏秦还找来了一把锥子。每当困了的时候,就用锥子猛刺大腿,让疼痛驱除疲倦,继续看书。

  哈哈哈。刚才我也用了一个成语———目不识丁呢!那就来说说“目不识丁”的'故事吧。

  目不识丁讲的是唐宪时,张弘靖手下有两个胡作非为、仗势欺人的官吏,分别是韦雍和张宗厚。一天,韦雍喝醉了。他来到军营,见士兵们正在操练,便大发狂言:“现在国家太平,又没有战争,你们就是能拉开二石重的弓,又有啥用?还不如去认个“丁”字!

  自从我读了《成语故事》后,我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学到了许多道理:苏秦悬梁刺股、墨翟墨守成规。有勤奋、有聪明,看来,我更应该去看一些好书,让自己变得更棒!

⬢ 读成语故事读后感300 ⬢

  我不喜欢学成语,因为成语都是四个字,也不好理解。妈妈为此总生我气。

  几天前,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成语故事>书,妈妈与你一起阅读此书,而且十分肯定的告诉我,你肯定会十分喜欢此书的,喜欢学成语的。这天妈妈抓我一起阅读<成语故事>书,翻开书妈妈给我一边读成语一边讲成语的故事,我发现里面有许多我没学过的成语和没有看过的故事。

  让我难忘的是<专心致志>这一篇讲的是:两个人拜著名棋手弈秋为师,学棋的时候,认真地听讲,乙却心不在焉。结果,甲的'棋艺越来越高,乙的棋艺还是一样。

  弈秋语重声长地对两个学生说:?下棋如果不专心致志,也是学不好的!?告诉我们做事要专心致至。

  还有的故事是<愚公移山>的资料是: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后因感动天帝,所以天帝命大力神的两个儿子搬走两座山。比喻只要有毅力就能够成功。

  还有许许多多精彩的故事?

  没想到,我真的喜欢上了成语,原先每个成语都有一个精彩的世界啊!

⬢ 读成语故事读后感300 ⬢

  先来说说“目不识丁”的故事吧。

  目不识丁讲的是唐宪时,张弘靖手下有两个胡作非为、仗势欺人的官吏,分别是韦雍和张宗厚。一天,韦雍喝醉了。他来到军营,见士兵们正在操练,便大发狂言:“现在国家太平,又没有战争,你们就是能拉开二石重的弓,又有啥用?还不如去认个“丁”字!

  自从我读了《成语故事》后,我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学到了许多道理:苏秦悬梁刺股、墨翟墨守成规......有勤奋、有聪明,看来,我更应该去看一些好书,让自己变得更棒!

⬢ 读成语故事读后感300 ⬢

  读了这本成语书,我不仅学会了许多成语还学会了许多成语的意思并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这本书中包含了战国时期人们会用的许多成语,表示了许多的意思。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和最熟悉的有:班门弄斧、乐极生悲、人杰地灵、暗箭伤人、草船借箭、千钧一发……等许多成语都得到我的喜爱,我觉得这本书有精英的编辑,深沉而有博大的知识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去品读它。

  成语故事中的成语有很多有利于我们在写作文时用它。我对大公无私的成语意思记得很牢我来给你说说:春秋时,晋平公对祁黄羊说:“南阳少一个县长,应该谁当比较合适?”祁黄羊说:“叫解狐去最合适,他能行的。”平公惊奇的问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祁黄羊说:“你只问我什么人能上任,谁最合适,你并没有问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上任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办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称颂他是个好县令。像祁黄羊这样的人才能算是大公无私啊!还有千钧一发拔苗助长等我也能给你讲得清清楚楚。

  这些故事深受人们的品读和利用,成语真是妙不可言啊!

⬢ 读成语故事读后感300 ⬢

  我利用今年的寒假读完了《成语故事》,他是我有增长了一些知识。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悬梁刺股》这个故事。它诉说了战国时的苏秦。苏秦年轻时,目不识丁,无所作为,连家人都看不起他,常受到别人的嘲笑、讥讽。他为了有所成就,便开始发奋学习。俗话说“少年时学习,像刚出升的太阳;中年时学习,像中午的太阳;老年时学习,像燃烧的蜡烛。”苏秦无时不刻不在学习,就连家人熟睡时,他还在挑灯夜读。苏秦还找来了一把锥子。每当困了的时候,就用锥子猛刺大腿,让疼痛驱除疲倦,继续看书。

⬢ 读成语故事读后感300 ⬢

  为了增加我的词汇量,妈妈特意给我买了一本《成语故事》让我看。看完《成语故事》这本书以后,我知道了许多成语,比如说八仙过海、不学无术、打草惊蛇、狐假虎威等等。我不但知道这些成语的意思,还了解它们的由来。但妈妈说光这样还不够,要学会运用到文章里去,这样才能使文章更加生动。

⬢ 读成语故事读后感300 ⬢

  最近我读了《拔苗助长》这个成语故事,这个成语故事讲了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位农夫刚把秧苗插完。心急的农夫就嫌秧苗长得太慢,于是就将田里的秧苗都拔高了一截。回到家里,农夫让儿子去看看自己的杰作,可是秧苗全都枯萎了。

  读完这个成语故事,我觉得如果这位农夫不那么心急,秧苗也不会枯死了。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会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不能急于求成,要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才能真正把知识学好。

⬢ 读成语故事读后感300 ⬢

  孟母三迁讲的是孟子小时候由贪玩到爱学习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大学问家叫孟子。孟子小时候家住在墓地附近。他和邻居家的小孩子,把学办丧事当做游戏玩。因为孟子不好好学习,孟母接连搬了两次家,最后搬到学堂附近。

  由于在好的环境下受到好的影响,孟子开始注重学习,发奋读书,最后成为一个大学问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在小的时候就要养成好的习惯,只有好的习惯才能成就大事。

⬢ 读成语故事读后感300 ⬢

  【童年】是高尔基的著作,描述了高尔基悲惨的童年生活。生活里充满了饥饿、仇恨和赖以为生的一丝温暖与光明。读完【童年】后,它就像一道烙印印在我的心上,使我难忘、受到感触。

  使我难忘的是小说中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像坚强、勇敢、正直、善良的阿廖沙;慈祥善良、热爱生活、大方的外祖母;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的外祖父;勤劳能干、善良、乐观、纯朴的小茨冈等。如果说作者在19世纪70年代的环境是一片干枯的陆地,那么外祖父就是覆盖了陆地的大海,虽然带走了干枯,但它的海浪就像一堵墙那么高,一袭接着一袭,不停地咆哮着;不用说,阿廖沙就是海上孤舟,无奈地忍受大海的凶猛;但还有外祖母、小茨冈这些小绿洲,成为孤舟的港湾。唉,虽说是下了锚,但海浪是很容易将小舟卷走,甚至将小绿洲淹没。。。。。。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回忆,值得珍惜的美好时光。而童年对于人生更是一笔不能忽视的珍贵宝藏。但是高尔基笔下的《童年》这本书中,童年这两个本应该像糖一样甜美的字却是他的一段悲惨遭遇,一段深情的回忆!虽然他的一生是坎坷的,但他遇到困难从不退缩,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克服。这种对生活充满勇气与希望的精神使我受到了更大的感触:依靠一个人,只能依靠一时,不能依靠一世呀!人生的路还很长,需要自己慢慢走。人生旅程上的荆棘还很多,需要自己一个一个的克服。这样的一生才更值得回味,无愧于心啊!面对困难时当我想起阿廖沙童年的悲惨遭遇,那一切困难都会显得微不足道,我便有信心去克服――阿廖沙在这样黑暗污浊的环境中都仍然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难道我们不应该比他做得更好吗?

⬢ 读成语故事读后感300 ⬢

  这个暑假,我读了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这个暑假,我读了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它给我的感触颇深。

  马克西姆·高尔基出生在一个贫穷的木工家庭中。在残暴的沙皇统治时期,高尔基吃尽了苦头:幼年丧父,却又受尽外祖父的虐待。他周围的人都是那么的自私,贪婪,充满了仇恨……

  高尔基的童年是那么的悲惨,和他比起来,我可是幸福多了。

  我出生在一个依山傍水的美好的地方,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亲人亲切无比的疼爱,伙伴们天真无邪的友爱,使欢乐的音符时时洒落在我的身边。在竹林里嬉戏,去山上采蘑菇,入溪水抓螃蟹,追蝴蝶,闻花香,追蚱蜢,我的童年就是这样无忧无虑开始的。

  拎着个大篮子跌跌撞撞地跟在表姐身后捡麦子,大篮子却总是撞到我的脚后跟。两条小辫儿上下欢快地跳动着,白蝴蝶在身边快乐地翩翩飞舞。湛蓝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微风挑逗着衣襟,篮中的麦穗已有大半。童年的美好时光也就是在欢欣愉悦的劳动中度过的。

  走进了书香四溢的校园,也成了一个莘莘学子。充实的一天就在这琅琅的读书声中开始了。老师热心地传授我们知识,同学们互相探讨,我们像一棵棵小树苗,在接受春风雨露的滋润--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识,茁壮成长。在这知识的海洋中,我结束了快乐的童年,开始走向成熟。

  我生活在一个充满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这里没有抽人的鞭子,没有殴打的拳脚,没有仇恨,没有贪婪,没有乖戾,更没有层出不穷的暴行和丑事。这里的人是善良,纯洁,乐观的,因而我的童年是充满了幸福和快乐的。

⬢ 读成语故事读后感300 ⬢

  今天,我读了《成语故事》一书,它汇聚了古代成语故事及寓言故事。每一个成语都有它的由来和故事。书中介绍了《迷途知返》、《刮目相看》、《望梅止渴》等成语故事。最有趣和意义深刻的故事是《拔苗助长》。

  一个农夫见禾苗长得太慢,急得在田里团团转,忽然想起了一个办法,就用力把一棵棵禾苗往上拔,拔得他腰酸腿疼,最后乐滋滋地回到家里。他女儿听了这个消息都惊呆了,她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看了这个故事,我真为愚笨的农夫举止感到好笑。我们要懂得万物生长都有发展阶段,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 读成语故事读后感300 ⬢

  暑假里,我读了三本书。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成语故事》,里面讲了许多成语故事,并带有插图,非常吸引人。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狐假虎威”。

  这个故事是说一只狡猾的狐狸,当老虎要吃它时,它说自己是百兽之王,专门来管百兽的,还带老虎在树林里走了一趟。那些动物见到老虎都吓跑了,可老虎还不知道狐狸是借着它的威风来吓唬百兽的。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人,他自己没有真本事,却借着有做大官的亲戚来欺压百姓,真是太可恶了。

⬢ 读成语故事读后感300 ⬢

  今天,我读了两个成语故事,它的名字叫《铁杵磨成针》和《画蛇添足》。

  《铁杵磨成针》讲的是:古时候,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爱学习,放下书包就出去玩。有一天,他在外面玩耍时,看见一位老婆婆拿着铁棒在石头上磨呀磨。李白问她干什么?她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针。老婆婆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李白,他惭愧地低下了头。从此,他不再贪玩,认真读书了。终于成了一名伟大的人。这个成语让我明白了:遇到困难不要退缩,勇敢向前,就一定会成功的!

  《画蛇添足》讲的是古代祭祀活动结束后,主人要把一壶酒奖励给有功劳的喝。但是参加祭祀的人很多,这酒每个人都喝一口的话,那就不够喝了!大家安静下来,其中有一个人说:“让大家都画一条蛇吧,谁先画好就让谁喝 ”。大家都同意了,一个人很快就画好了。他看看了看四周,没有一个人画好。于是,他就自作聪明给蛇画了脚。这时,另一个人也画好了,他说:“你见过蛇吗?蛇是没有脚的”。说完,一口喝了美酒。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一件事情做到位就行了,不要弄巧成拙,反而坏这件事。

分享

热门关注

文献读后感1000字17篇

文献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范文600字

初中读后感范文

名著读后感范文初中9篇

名著读后感范文初中

小学三年级读后感300字大全(9篇)

小学三年级读后感大全

读后感范文800字高中生22篇

读后感范文高中生

读成语故事读后感300字12篇

读成语故事读后感300

读成语故事读后感300字(十七篇)

读成语故事读后感300

读后感的范文400字(16篇)

读后感的范文

三年级读后感读后感(16篇)

三年级读后感读后感

作文读后感300字大全14篇

作文读后感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