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精心推荐
教学年终工作总结 | 教学年度工作总结 | 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总结报告能够将零散、肤浅的感性认识,转化为全面、系统且具有深度的理性认知。以下是我们整理的教导处教学工作总结,敬请仔细阅读!
◉ 教导处教学工作总结美篇
为贯彻落实国家“双减”政策,提升学校课后服务质量,减轻学生与家长的负担,推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我校积极开展课后服务,依托家校协作机制,保障服务工作平稳推进。为总结经验、持续改进,现将本学期课后服务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分阶段推进实施
学校稳步推进“5+2”课后服务模式。服务分为两个时段:第一时段由科任教师进班开展作业辅导;第二时段则由社团教师组织各类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二、实施规范管理
为确保服务质量和学生安全,学校成立了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组织、安全、后勤及应急事件处理机制。细化管理制度,明确服务时间、内容、收费标准及安全事项,并对外公示。完善安全责任制,强化师生安全意识,严格落实考勤、监管及交接制度,保障活动场所设施安全与应急处理能力。
三、加强宣传,服务到位
通过广泛宣传,学校切实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实现减负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同步优化课堂教学,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在校学习效率,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推动学生学习回归校园、回归课堂。
四、成果展示
1. 组织有力,制度健全。学校依据上级政策,经多方调研与意见征询,出台一系列课后服务实施方案与管理细则,并通过《致家长一封信》《课后服务协议》等形式明确服务内容与安全责任,构建起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家校签约、学校实施的工作机制。
2. 通过周密部署与多方协同,学校营造出安静优雅的学习环境,提供专业的作业辅导与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课后服务温暖而高效,赢得学生喜爱、家长满意和社会认可。
3. 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学校将课后服务与“五项管理”相结合,统筹作业布置,实施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教师全批全改、及时反馈,并根据作业情况优化教学。同时开展个性化辅导,既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补差,又为学有余力学生拓展学习空间。
4. 学校实行作业分层设计,教师结合班级实际,避免“一刀切”,每日公示作业内容,学生可依据自身情况选择完成,切实减轻作业负担。
5. 课后服务分为两大板块:第一时间段为学科作业辅导与答疑;第二时间段开设舞蹈、武术、篮球、绘画、手工、棋类、魔方、编程、口才、阅读、电影欣赏等社团活动,学生可依兴趣自主选择。
一学期以来,凭借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我校课后服务规范、有序、深入开展,不仅为学生特长发展搭建平台,也有力推动学校特色建设。今后,学校将继续完善服务机制,努力办好课后服务这项民生工程,不断提升家长和学生的满意度,致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
◉ 教导处教学工作总结美篇
根据国家、省、市“双减”政策及相关文件要求,淮南市教体局以“双减”为切入点,增强教育服务能力,提升群众的教育获得感与幸福感,积极推进课后服务向优质化、特色化发展。
一、基本情况
全市应开展课后服务的义务教育学校共232所,目前已实现“四个全覆盖”,实际开展课后服务学校达100%。全市学生总数359572人,参与课后服务学生329435人,占比91.62%;教师总数23194人,参与服务21362人,占比92.11%。各县区学校积极提供多样化服务,满足学生不同需求,并逐步推行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度。
二、主要做法
(一)科学设计,规范服务模式
坚持“一县一策、一校一案、一生一课表、一课一体系”原则,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每日服务分为“三时段”:放松活动、作业辅导与社团发展,全面贯彻“双减”精神。
(二)五育融合,拓展服务课程
积极开发德育、科技、体育、艺术、劳动等五大类课程,推进“五育”融合。开展红色主题教育、科技创作、体育竞赛、传统文化体验与劳动实践等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健全机制,完善服务保障
一是建立激励机制,明确服务收费与教师补助办法;二是探索教师弹性工作制,推行AB岗、时间“储蓄制”等方式缓解教师压力;三是加强督导,将课后服务纳入教育考核与督查体系,确保规范实施。
三、存在不足
一是课后服务内容仍显单一,尤其农村学校师资不足,多以作业辅导和体育活动为主,社团类型有限;二是保障机制尚不完善,部分地区在经费投入、师资配置及教师报酬等方面仍待进一步明确。
四、下一步计划
一是整合社会资源,与青少年宫、科技馆、社区中心等机构合作,拓展服务内容与形式;二是加强特色课程建设,完善课程开发与评估机制,提升课后服务品质;三是完善激励政策,合理确定教师报酬,健全职称评定与表彰机制,保障课后服务可持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