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精心推荐阅读
大一入党申请书 | 大二入党申请书 | 大三入党申请书 | 大四入党申请书 | 研究生入党申请书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人们常常需要撰写事迹材料,这类文本主要用于宣传典型事迹与评选先进榜样。那么,一篇规范的事迹材料应具备哪些特点呢?下面是我们整理的关于退伍军人大学生入党申请书的示例,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 退伍军人大学生入党申请书示例一
小珍,女,门巴族,1993年3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籍贯为西藏自治区xx县xx乡xx村。“走出大山,是为了更好地回归故土”。她毅然放弃繁华的城市生活,大学毕业后,带着四年大学期间与各族同学交流所获得的先进理念和开阔视野,将在校期间的所思所学所悟带回家乡,成为一名乡村振兴专干,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为家乡的发展建言献策,贡献自己的青春与智慧。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全党广泛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小珍深刻认识到,回望奋斗历程、眺望前方征途,必须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学好总结好党的历史,传承发扬党的宝贵经验,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激发全村党员和群众敢于拼搏、勇于创业的信心与热情,不畏艰难险阻。如何让党史学习教育既生动又深入,让农牧民群众听得懂、能理解、可共鸣,真正实现入耳入心入脑,明白今天和谐稳定、幸福生活的来源,知道感恩谁、回报谁,成为衡量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关键。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xx人,小珍深知,由于以往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文盲率较高,思想观念相对滞后,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有限。要深入开展并取得扎实成效,必须找到一条符合本村实际的学习路径。“上级发放的学习材料多为汉语或藏语,而门巴语没有文字,许多群众既不识字也不通汉语,这样一来,即使有学习意愿,也很容易半途而废。村里有广播,大部分群众虽不识字,但能听懂、也愿意听。没有现成的门巴语党史材料,我们可以自己制作一系列门巴语党史小故事音频,通过村广播每周定期播放,这样不仅覆盖广,还能潜移默化地起到宣传教育效果,比集中开大会更易被村民接受。”
决心已定,小珍立即投入工作,从故事改编、翻译到音频录制全部亲力亲为。她以富有感染力的声音“演绎”,将纸面上遥远而平面的故事变得立体生动,让革命先辈的形象更加鲜活,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的学习兴趣。
故事改编是最费心血的环节。一个故事是否生动、能否“引人入胜”,能否以通俗的语言准确传达党史故事背后的精神内涵,刻画党史人物在革命道路上披荆斩棘、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是整个音频的“灵魂”。为此,小珍反复研读原文,查阅大量党史资料,重新构思故事脉络、融入个人理解,力求既忠于史实又贴近群众。故事翻译则最需谨慎与积累。作为门巴族人,她仍不时遇到汉语中的生僻词不知如何准确翻译的情况。每当此时,她便虚心向父母、姐姐和村中长者请教,一个词语往往征询多人意见,反复推敲,只为准确达意,把党史故事背后的精神精准传递给每一位听众。音频录制是最考验耐心的一环。设备简陋,仅凭一部手机,收音效果有限。为减少杂音,她常等到孩子入睡、夜深人静时才开始录制,一段故事往往反复录制十几遍,直至满意。她还时刻提醒自己注意避免口语中的习惯语气词。夜晚孤灯下,一人一手机,一遍又一遍,倾注匠心、精益求精,常至凌晨两三点。
正是凭借这份用心用情和坚持不懈,小珍打造出了一系列有深度、有温度、贴近民心的门巴语党史小故事音频,在村内营造了浓厚的党史学习氛围。该系列音频也获得了乡党委的高度认可,每期均在乡公众号《xx新窗口》转载,实现全乡共享,有效解决了群众“不认识、不会读、不会写”的现实困难,开辟了党史学习教育的新方式,取得了深入人心的重要成效。
⧈ 退伍军人大学生入党申请书示例二
xxx,自1984年起在西小翟村委工作,从妇女主任、计划生育助理员、党支部副书记直至村党支部书记,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履职。她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身份,紧跟党的步伐,勤奋工作,一心为民,赢得了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拥护,是大家交口称赞的好党员、好干部。在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信念下,她成为西小翟村群众心中的“贴心人”,村里的妇女更是誉她为“贴心的好姐妹”。
群众利益无小事,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是xxx作为村主干、第一责任人始终恪守的工作准则。农村工作特别是妇女工作琐碎复杂,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许多矛盾纠纷最终都需村级班子化解。作为一名女性干部,她以真诚、宽容、耐心和细致开展调解工作,搭建起与村民心灵相通的桥梁,筑牢了基层稳定的防线。经她手调解的婚姻、邻里、土地赔偿等各类纠纷,成功率达90%以上,帮助教育转化邪教和迷信人员十余人,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既为政府分忧,也为百姓解难,将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有力维护了农村的社会稳定。
西小翟村原是集体经济薄弱村,在她和村委班子多方共同努力下,2021年成功为村集体增加年收入5万元,激活了村庄经济,带动了整体发展。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她始终以建设美丽乡村为重点,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和谐家园。一是投资60余万元完成村主街道的美化、亮化、硬化、绿化及上下水改造;二是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采取集中清理与专人长效保洁相结合的模式,全面提升村容村貌;三是科学谋划村庄“十四五”发展,建设集实用、休闲、娱乐、美化于一体的多功能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和现代化党群服务中心,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做大做强养殖产业,把党的好政策转化为一件件惠及民生的实事,努力绘就“农民增收、干部有为、村庄焕颜、奔向现代化”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