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参观了龙游石窟,它号称世界第九大奇迹。进了石窟,就像进了西游记中“白骨精”住的妖洞,黑黑的,大大的。我连忙抱紧爸爸。石窟好壮观啊!高高的石柱有40米,像翘着的鱼尾向上托着洞顶,天衣无缝。石窟的洞壁有漂亮的花纹,有的像流动的鱼,有的像奔腾的马,还有的像繁琐的甲骨文。脚下的泥土软绵绵的,周围是一片潺潺的流水声。
这么大的石窟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导游介绍说这至今还是一个谜。有的说是古代采石场,有的说是越王留下的地下宫殿,还有的说是古代人穴居的场所。石窟真的好神秘啊!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参观了龙游石窟,它号称世界第九大奇迹。进了石窟,就像进了西游记中“白骨精”住的妖洞,黑黑的,大大的。我连忙抱紧爸爸。石窟好壮观啊!高高的石柱有40米,像翘着的鱼尾向上托着洞顶,天衣无缝。石窟的洞壁有漂亮的花纹,有的像流动的鱼,有的像奔腾的马,还有的像繁琐的甲骨文。脚下的泥土软绵绵的,周围是一片潺潺的流水声。
这么大的石窟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导游介绍说这至今还是一个谜。有的说是古代采石场,有的说是越王留下的地下宫殿,还有的说是古代人穴居的场所。石窟真的好神秘啊!
以下是留学群编辑为您整理的浙江龙游石窟导游词导游词,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留学群(https://m.liuxuequn.com/daoyouci/)查看。
大家好,孔夫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我正是怀着这种心情来接待各位朋友的到来的。
洛阳,是中外闻名的历史名城。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为使各位来宾在洛阳期间能对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古迹有进一步的了解,在乘车去景点参观的途中,我将洛阳的历史及龙门石窟的大致情况,向大家做简单的介绍。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的南岸。因地处洛河北岸而得名,意为洛水之阳。
洛阳在历史上曾是众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称“九朝古都”。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洛阳曾长时间地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今天,我们去参观的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便是众多的文物古迹之一。
龙门石窟,在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距市区12.5公里,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共同组成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龙门,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伊阙”,香山(东山)与龙门山(西山)东西对峙,伊水从中流过,形成一座壮丽的门阙。后因处于隋唐帝国之南,又称龙门。
所谓“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开凿的洞直,或是天然形成的石洞,用以藏身或贮藏食物和东西。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已利用天然石洞描绘动物形象和生活情景,然而以石窟寺的现象出现并作为佛教信徒、僧侣礼佛和修行的场所,却是在古印度兴起佛教后出现的。
由于山林的幽静、神秘、石窟的冬暖夏凉,依山雕凿石窟比用砖石筑的寺院便利耐久,所以在古印度出现了集建筑、绘画、雕凿艺术之大成的石窟寺。这种石窟寺艺术,随着僧侣的传教活动传入我国的边疆和内地,同我国民族特点和传统的各种艺术技法风格融合交汇,成为我国的一种特有的雕刻、彩绘工艺。我们今天要看的龙门石窟就是我国众多寺群中的瑰宝之一。
龙门石窟群的雕刻,除了前面所说的有利条件外,还有个不可忽视的自然条件。伊水两岸的山崖都属于古生代寒武纪和奥陶纪的石灰岩层。其石质坚硬、结构紧密,不宜风化和大面积脱裂,很适合于艺术造像,与其他砂岩石相比,有着宜于保存的有利条件。
洛阳龙门石窟的开凿是继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之后由皇室开凿的又一大型石窟寺群,建于北魏太和年间,先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前后400多年。其中大规模、有效率的营建约计150年左右,分别出现在北魏(占40余年)和隋唐(约占110年左右)时期。龙门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龛、石像沿伊水两岸星罗棋布的在龙门东西两山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
各位朋友,我们在龙门石窟参观约用1.5—2小时的时间,在此,我们每分钟可以看到1000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据1962年龙门文物保管所统计,两山现存窟龛2100多个。大小造像10万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题记碑文约2870多块。造像以北魏(东魏、北齐)、隋、唐为主。北魏约占百分之三十左右,隋唐占百分之六十左右。龙门石窟最大造像为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龙门石窟群,大部分集中在伊水西岸的崖壁上,其中有7个大型洞窟。因龙门东山的岩层比西山的薄,不便雕凿大型造像。在龙门石窟中,北魏时...
作文网(m.zw.liuxuequn.com)提示:我爱这个网站,因为这个作文网站是大家的,因为这个作文网站是活的,在不断的改进中,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给大家.
本作文是关于初中初一700字的作文,题目为:《龙游石窟》,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今天,我们班的部分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来到神秘的龙游石窟春游。我们还很荣幸的邀请到了我们班的班主任祝老师一同前往。一路上,风景优美。公路两旁的树木笔直的站在那里,好像在欢迎我们到龙游石窟。柳树摆动着长长的辫子,春风娃娃正在顽皮地玩荡秋千。到了龙游石窟,我们先找了个安静的地方野餐。这里有奇石修竹,有凉亭小憩,还有树木苍翠欲滴,真是风景如画,美丽极了!作文网(m.zw.liuxuequn.com)将为您的作文作业全新服务,希望您能给我们更多的宝贵意见。
本作文是关于初中初一600字的作文,题目为:《龙游石窟》,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今天,我和妈妈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探究龙游石窟。当我们沿着石梯一步步走进石窟里,第一感觉就是大,外面看上去一个普普通通的山包,走进去竟那么空旷的一个洞。第二感觉就是冷,没想到外面烈日炎炎,洞内是一个天然的大空调房。妈妈赶紧给我披上一件衣服我才适应。我们首先进入五号洞,有一根石柱子让我记忆深刻:那一根柱子上刻着一条盘旋着整根柱子的龙,做工十分精细,让人难以置信这是出自几千年前的古人之手。四号洞与五号洞差不多,只是我一眼望去的三根石柱支撑的洞实际上有四根柱子,那根调皮的柱子紧贴着石梯,只露了一小截,所以我们差点儿没发现它的存在。剩下的三号、二号、一号洞都有自己的特色:三号洞是最小的,还有一层铁丝网包着,导游说是防止风化:二号洞最大,有一千多平米,,洞窟上方还有个洞,二号洞还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呢:一号洞有五个洞窟里唯一的一幅古代刻画:马鸟鱼,那画看着很神秘。走出龙游石窟,我想:“龙游石窟真奇妙,作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真是名不虚传呢。”名师点评:文章讲述了自己和妈妈探究龙游石窟的过程。总体来说,全文语句通顺,记事过程比较详细,能把龙游石窟的主要特色都写出来了,写得不错。全文重点介绍了五号洞和四号洞,其它三个洞也有提及,这使文章显得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这是写旅游的文章所必须的。“当我们沿着石梯一步步走进石窟里,第一感觉就是大,外面看上去一个普普通通的山包,走进去竟那么空旷的一个洞。第二感觉就是冷,没想到外面烈日炎炎,洞内是一个天然的大空调房。”这两点感觉能从总体上介绍石窟的特点,总结得很好,是一篇佳作。(学乐中国特聘教师:林耀基老师)2009-8-27 16:29:00...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有关导游词作文、导游词怎么写、导游词开场白、导游词结束语、景点导游词大全、导游证导游词的资料,仅供参考。欢迎关注留学网更多相关信息。
大家好,孔夫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我正是怀着这种心情来接待各位朋友的到来的。
洛阳,是中外闻名的历史名城。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为使各位来宾在洛阳期间能对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古迹有进一步的了解,在乘车去景点参观的途中,我将洛阳的历史及龙门石窟的大致情况,向大家做简单的介绍。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的南岸。因地处洛河北岸而得名,意为洛水之阳。
洛阳在历史上曾是众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称“九朝古都”。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洛阳曾长时间地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今天,我们去参观的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便是众多的文物古迹之一。
龙门石窟,在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距市区12.5公里,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共同组成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龙门,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伊阙”,香山(东山)与龙门山(西山)东西对峙,伊水从中流过,形成一座壮丽的门阙。后因处于隋唐帝国之南,又称龙门。
所谓“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开凿的洞直,或是天然形成的石洞,用以藏身或贮藏食物和东西。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已利用天然石洞描绘动物形象和生活情景,然而以石窟寺的现象出现并作为佛教信徒、僧侣礼佛和修行的场所,却是在古印度兴起佛教后出现的。
由于山林的幽静、神秘、石窟的冬暖夏凉,依山雕凿石窟比用砖石筑的寺院便利耐久,所以在古印度出现了集建筑、绘画、雕凿艺术之大成的石窟寺。这种石窟寺艺术,随着僧侣的传教活动传入我国的边疆和内地,同我国民族特点和传统的各种艺术技法风格融合交汇,成为我国的一种特有的雕刻、彩绘工艺。我们今天要看的龙门石窟就是我国众多寺群中的瑰宝之一。
龙门石窟群的雕刻,除了前面所说的有利条件外,还有个不可忽视的自然条件。伊水两岸的山崖都属于古生代寒武纪和奥陶纪的石灰岩层。其石质坚硬、结构紧密,不宜风化和大面积脱裂,很适合于艺术造像,与其他砂岩石相比,有着宜于保存的有利条件。
洛阳龙门石窟的开凿是继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之后由皇室开凿的又一大型石窟寺群,建于北魏太和年间,先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前后400多年。其中大规模、有效率的营建约计150年左右,分别出现在北魏(占40余年)和隋唐(约占110年左右)时期。龙门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龛、石像沿伊水两岸星罗棋布的在龙门东西两山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
各位朋友,我们在龙门石窟参观约用1.5—2小时的时间,在此,我们每分钟可以看到1000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据1962年龙门文物保管所统计,两山现存窟龛2100多个。大小造像10万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题记碑文约2870多块。造像以北魏(东魏、北齐)、隋、唐为主。北魏约占百分之三十左右,隋唐占百分之六十左右。龙门石窟最大造像为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龙门...
龙游石窟位于浙江省龙游县,距离杭州180公里,1992年3月由几名当地农民发现。龙游石窟被发现的消息吸引了全世界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人类学家的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谜团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甚至很多科学家称之为“世界第九大奇迹”。龙游石窟之谜位列《200年来的未解之谜一览》,文本在此详细解读。
龙游石窟其实是一个地下建筑群,规模宏大,其施工难度、施工水准在当代都无法达到,它究竟凿于何时、何人开凿、用什么方法开凿,有什么用途?众多疑问吸引着、困惑着世人。
龙游石窟谜团:
1. 如何采光:洞口狭小,石窟内光线暗淡,石窟四壁及洞顶均未留下任何油烟痕迹,开凿者何以照明?
2. 半米壁距:石窟群彼此相邻紧贴但绝不相通,连现代科学仪器也很难做到这点,古人开凿测量何以如此精确?、
3. 不见史料:如此宏大的地下工程,在当地的地方志及其它史料上却未有直接记载,何故?
4. 石料去处:据估算,石窟群的开采石料量至少在80万平方米以上,而开采出来的红砂岩很难用作建材,究竟哪里去了?
5. 洞壁石刻:1号洞石壁上有鸟、马、鱼的石雕图案,2号洞有闪电状石刻线条,究竟代表什么?
6. 矩形水池:每个洞窟中心部位均有约20平方米的矩形水池,其两厕开凿而成,另两厕砌石而成,有何用途?
7. 鱼去何方:旧时石窟群作为寺院放生池,养有大鱼,村民常在此钓鱼,水抽干后不见鱼影,何故?
8. 北斗七星:已发现的七个石窟的平面布局呈北斗七星状,是故意设计还是纯属巧合?
9. 石窟数量:已探明石窟36个,有否更多石窟?仍是未解之谜。
龙游石窟功能猜想:
A.采石说。论者认为开凿龙游石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采石。但异议来了:“若要采石,为何不露天开采,而要进行地下开采?”再说从顶部开小口,然后竖式向下开采,增加了无端的麻烦和难度。为什么不把口开大一些?为什么要采用工艺技术要比平洞开挖法和底挖法复杂得多而难度极大的顶挖法呢?
凤凰山24个石窟,左右相邻而不相通,上下相依而不相连,在地下达到如此相对独立又十分近似,绝非偶然。于是,采石说又派生出采石非惟一目的说。论者认为,开凿龙游石窟主要目的是为了采石,但获得的空间另有他用。
B.穴居说。论者认为,龙游石窟是古人为穴居所需而开凿。论者以史料为依据。因为韩愈的《徐偃王庙碑记》及有关徐偃王的记载中,凡提到徐人便都涉及“凿石为室,以祠偃王”的事。诚然,龙游为徐偃王后裔居住之地,金、衢等市县徐为大姓,但他们的先人为什么要花如此大的代价凿石室群居呢?南方远不如北方干燥,地下生活方便吗?何况他们的财力够吗?
C.宫殿说。论者认为它应该是绝对权威者出于某种特殊需要而不惜工本所为,可以说非王者莫属,因而推断它很可能是姑蔑国的宫殿。然而作为宫殿,是王室成员久居之地,为什么宫中没有半点王家遗...
作文大全网(m.zw.liuxuequn.com)提示:如果您觉得我们的作文网不错,请推荐给您的同学们!
本作文是关于小学五年级600字的作文,题目为:《龙游石窟》,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阅读《作文:龙游石窟》,“作文网”每日为您更新更多优秀的“五年级作文”,请随时关注!作文网(m.zw.liuxuequn.com)提示:我爱这个网站,因为这个作文网站是大家的,因为这个作文网站是活的,在不断的改进中,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给大家.
本作文是关于小学一年级450字的作文,题目为:《龙游石窟》,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星期四早上,风和日丽,晴空万里爸爸带我和三位客人一起去龙游石窟玩。
一路上大家都很开心!
因为想往多时的世界第九大迷迹马上就要展现在我们面前了,到了购票处,爸爸买了四张票,分别是他和三位客人的。而我是免费的,为什么呢?哈哈告诉你吧!
我是衢州晚报的小记者,当然免费了。
我们跟着导游来到电视放映室,看龙游石窟的宣传片赵忠祥叔叔讲解的石窟是怎样发现。我们随着导游来到了3号洞,一到洞口便觉凉风袭面而来,像是一天然的空调。走进洞中映入眼帘是宏伟的鱼尾巴状的石柱和开凿排列整齐的石室,听着导游的讲解,我知道了龙游石窟的分布是七星状排列的,而且古人定位非常准确,有些连现代技术都难以做到。而且有两个石窟相连仅20厘米。到了4号洞只见四周刻着八仙过海图,在4号洞中的一根石柱上刻着一条龙,只是可惜3号4号洞没有原汁原味的壮观了。
今天龙游石窟游玩,真是太有趣了。带着种种猜想我们结束了游玩,起程回家。在路上我们又热烈的讨论了龙游石窟的不解之迷,后来爸爸的朋友又讨论了石窟的保护问题,噢!
原来石窟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它本身的难解之迷,还有留给我们的是环保和保存之迷的呀!
衢江大成小学5《1》班 杨嘉雯
本文系本站用户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