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为大家提供“2017年高考状元调查:仅两成陪读 家庭环境自由开放”供广大考生参考,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年高考状元调查:仅两成陪读 家庭环境自由开放
近两年“虎爸虎妈”式的教育受到了广泛的探讨,那么高考状元们都出自什么样的家庭,父母们又是如何教育他们的呢?
2017年,澎湃新闻对全国高考状元发去了一份“2017年高考状元问卷调查”,回收40份有效问卷。多项题目的结果显示,2017年的高考状元家庭普遍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放养式教育,主要表现为父母很少干涉孩子学习,能够与孩子进行良好沟通,给予孩子开放自由的家庭环境。
陪读现象在状元家庭中也有出现,但占比较少,40名高考状元中仅有9名状元在高中有过被陪读经历。接受采访的陪读状元表示,陪读不等同于依赖,而只是一种节省时间的学习方式,更多的是获得生活上的支持与陪伴。
状元自律性强,与父母沟通顺畅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父母对自己学习的参与程度”一项中,40位参与调查的高考状元,没有一位状元的学习是被过分参与的,只有9位状元是被较少干涉,其余均不被干涉,甚至很少被过问。
“父母平时对我的学习不提要求,是比较宽松的,很信任我的学习能力。有时会关心一下我的考试成绩,也会鼓励我。”安徽省理科状元申奥对父母的这种“适度关心”表示很满意。广西理科状元方建勋向澎湃新闻介绍,“小学的时候父母还会指导我写作业,到了初高中以后就很少过问我的学习了。”
他认为,父母的这种“不过问”也是一种信任,让他能够迅速地学会照顾自己,独立生活,合理安排时间,进而把控学习上的进度,这种看似“放权”的自由反倒推动着他在一步步前行。“有时候父母如果干涉过多,你也会很烦的不是吗?我就喜欢他们这种恰到好处的关心,所以我才可以什么事情都能和父母摊开来说。”
同样的,江苏文科状元李天宇用“开放自由,寄予我自己最大空间的安排”来形容自己的家庭环境。李天宇说,自己的自控力和时间管理能力都比较强,“从小到大读书都没让父母烦神过,学习很自觉,就算到了高三冲刺阶段,晚自习10点半回家,收拾收拾就休息了,基本上能在11点前睡觉,很少学习到深夜。”
在“平时与父母沟通的程度”一题中,八成的状元表示沟通顺畅,其中四成状元认为自己与父母相处像朋友一样,会时常交流自己的想法,没有“几乎无法沟通”现象的存在。
安徽省理科状元申奥告诉澎湃新闻,自己平时与父母的沟通,大多是生活上的问题,“我们会聊聊八卦,偶尔会询问一下考试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