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为大家提供“2017年高考结束 以高招为名设下的骗局才刚刚开始”供广大考生参考,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紧张的高考结束,考生们将要进入填报志愿、等待录取通知书等环节。对考生和家长而言,进入一所理想高校就读可谓全家的头等大事,为此一些家长不惜付出高额代价。
通过北京市房山法院近日通报的典型案例梳理高招骗局的行骗套路,提醒考生及家长提高警惕,切勿因求学心切上了骗子的套。
案例一
谎称亲戚在名校当教授考生家长被骗
李某在朋友交往中得知,高某的独子即将参加高考,遂告知对方,其舅舅在北京一知名高校任教授,有门路帮孩子上这所大学,只要肯花钱就行。高某孩子的高考成绩出来后,分数只能上三类本科院校。心有不甘的高某找到李某求助,并根据对方的要求支付了15万元“活动”经费。
不久,高校纷纷开学。高某也拿到了李某带来的录取通知书,但与此前承诺的不同,通知书上载明的录取学校是一家并不知名的学院,对此,李某解释称,孩子只是暂时先在该学院军训,结束后就可以转入之前所说的名校读书。
考虑到孩子的实际考分,高某对此将信将疑。然而,军训结束后,孩子仍然在这所不知名学院读书,同时,高某还了解到,这家学院面向社会招生,并不局限于高中毕业生,毕业后也无法提供国家承认的学历,与李某声称的知名高校更是没有任何关联。
意识到被骗的高某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最终,李某被法院认定为实施诈骗罪并被判刑,此前骗取的十几万元也如数退还给高某,但此时距离高校开学已数月过去,其他落榜考生也已早早开始复读。
案例二
考前培训老师保证读名校考生梦难圆
方某是一名艺术类考生,在高考前一直在一家艺术考试培训班接受辅导。在此期间,培训班的一名辅导老师王某告诉她,自己可以帮助她以私下运作的方式通过某艺术院校的专业课考试并入读该院校。
同年高考中,方某因发挥失常,未能达到这所艺术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于是找王某寻求帮助,王某表示确实有能力让方某圆艺术梦,但需要支付一定的运作费。随后,方某根据对方的要求支付10万元。
方某没想到,经过苦苦等待仍未能等来梦寐以求的录取通知书,此时,同学们已纷纷开始大学生活。意识到被骗,方某和父母报了警。法院经审理,最终以诈骗罪判处王某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同时,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