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所有情感都能在作文里体现,作文的内容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要想写好一篇优秀的作文一定要多花一些心思,作文大致层面上要怎样写、如何写?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随笔,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随笔 篇1
一、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由叙事到说理的自然过渡。
2、分析评价本文的哲理。
3、揣摩欣赏文章精彩的语言片断。
二、教学重点
1.分析评价本文的哲理。
2.揣摩欣赏文章精彩的语言片断。
三、教学过程
(一)第一步:初读——感知哲理
诵读文章,初步明白作者意图揭示的哲理是什么,体会由抒情到说理的自然过渡。
(二)第二步:再读——理解哲理形成的基础
穿插诵读文章几次写到黄鹂的片断。
学生讨论,发言,点评这几次描写。
(三)第三步:三读——评价拓展哲理
教师学生朗读末几段,学生再次体会哲理,并思考——你怎样评价这一哲理,由这一哲理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可顺向,可逆向——但必须在理解作者的前提下,发表有理有据的见解。
(四)第四步:四读——揣摩精彩语段
教师选取精彩的文段或者让学生自己选取精彩的文段诵读,揣摩语言。教师不要下结论,要让学生自己分析评价,教师做适当的总结即可。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随笔 篇2
案例
(一)一位教师讲授《后赤壁赋》,为了把文章讲得透彻,从字音字义、虚词实词讲到语句翻译、篇章结构,再到两篇《赤壁赋》的比较阅读、苏轼前后期思想的对照,最后告诉学生全文的感情线索:乐叹空。整整一堂课,老师讲得口干舌燥,主宰了绝大部分时间;课堂内容充实得让人应接不暇,学生则被灌得云里雾里。此番情景好比一名尽职的导游在给游客滔滔不绝地讲解风景名胜的来历和典故,至于游客能否参透其间的文化内涵,就与导游无关了,哪怕其中有添油加醋之嫌,谁也不会较真(比如本课中苏轼在文末表露出的思想可以这么简单地理解成佛家的空吗)。
【点评】语文课这么上是要累死人的,因为任何一篇课文,只要我们愿意讲下去,就总是讲不完,而让学生读懂一篇叙事写景抒怀、情理趣俱佳的美文根本无需老师越俎代庖。多年的教学实践已经证明:课堂不是老师为了展示自己博学而大开讲界的地方,老师灌得越多,学生被榨得越彻底。
(二)上课,今天我们来学习《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这位老师把我带进了雨果《巴黎圣母院》的选文教学。整节课老师一直试图让学生沉浸在思考当中,所以不断地发问:课前同学们预习文章了吗?我们来看看全文哪一句最感人?同学们思考好了吗?哪一段话写得最好?同学们思考得差不多了吗?为什么这段话好呢?换一个词语行不行呢?这个问题很难吗?老师打机关枪似的抛出一个个问题,有的问题甚至还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便开始另外一个,或者自问自答,赶场子一样。再看问题本身,解读这样一篇外国经典名著,教师根本就没有抓住重点和核心,只是按照传统的教汉语现代文和文言文的方法,便显得过于牵强和生硬。
【点评】为了问题而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