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霜降的风俗栏目,提供与霜降的风俗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霜降节气的特点和风俗介绍

霜降的风俗 霜降的特点和风俗 霜降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霜降节气作为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许多人对它还不是很了解,进入十月,马上就要迎来霜降节气。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霜降节气的特点和风俗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霜降节气的特点

  霜降节气的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就全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进入霜降节气后,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越来越频繁,昼夜温差迅速增大。尤其在江南、华南地区,气温的起伏愈发明显;而西北、东北的部分地区早已呈现出一派“寒风落叶”的初冬景象。

  霜降节气的风俗

  1、吃柿子

  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住在农村的人们到了这个时候,则会爬上一棵棵高大的柿子树,摘几个光鲜香甜的柿子吃。

  2、赏菊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有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古人眼里,菊花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被认为是“延寿客”、不老草。《杂五行书》说:在屋舍旁种“白杨、茱萸三根,增年益寿,除患害也。”侵害身体的晚秋寒气在古代常被视为鬼魅恶气,能驱风逐邪祛寒的茱萸,民间作驱病疗疾之用。

  3、送芋鬼

  在广东高明地区,霜降前有“送芋鬼”的习俗。霜降时节,人们会用瓦片堆砌成河内塔,在塔里面放入干柴点燃,火烧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烧红,再将河内塔推倒,用烧红的瓦片热垠芋头,这在当地称为“打芋煲”,最后把瓦片丢到村外,这就是“送芋鬼”。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辟凶迎祥。

  4、登高远眺

  古时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九月节,寒露、霜降、重阳到。登高能使人的肺通气量和肺活量明显增加,血液循环增强,脑血流量增加,达到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目的,而且,登高还可以培养人的意志,陶冶情操。

  5、扫墓祭祖

  古时候,霜降时节有扫墓祭祖的习俗。据《清通礼》中说:“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扩荃,届期素服诣墓,具酒撰及菱剪草木之器;周服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

  6、进补

  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讲法。霜降时节,天气越发寒冷,民间食俗也非常有特色。人们认为先“补重阳”后“补霜降”,而且“秋补”比“冬补”更要紧。因此,霜降时节,民间有“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的食俗。

  7、打霜降

  在清代以前,霜降日还有一种鲜为人知的风俗。在这一天,各地的教场演武厅例有隆重的收兵仪式。

  按古俗,每年立春为开兵之日,霜降是收兵之期,所以霜降前夕,府、县的总兵和武官们都要全副武装,身穿盔甲,手持刀枪弓箭,由标兵开路,鼓乐前导,浩浩荡荡、耀武扬威地从衙门出...

与霜降的风俗相关的实用资料

霜降的特点和风俗有哪些

霜降的特点 霜降的风俗

  霜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出现在公历10月23日或24日,表示天气逐渐转凉,开始出现霜冻的时节。那么大家知道霜降的特点以及风俗吗?如果对此不是很清楚的话,可以看看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

  霜降的特点和风俗有哪些

  霜降节气的特点

  一般霜降的时候都是以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准,大概的时间是在公历10月23日或24日。这个时候的天气已经是很冷了,夜晚下霜,晨起阴冷,开始有白霜出现。一天中温差变化很大,常有冷空气侵袭,而使气温骤降。露凝结为霜而下降,所以称之为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的开始,最低气温可达到零度左右。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华而成的冰晶,色白且结构松疏,霜遍布在草木土石上,俗称打霜。一般经过霜覆盖的蔬菜,味道都是很不错的,会比之前吃起来更加的清香,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蔬菜都是这样,只有一些适合这个天气的蔬菜才可以。

  霜降节气的风俗

  1、吃柿子

  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住在农村的人们到了这个时候,则会爬上一棵棵高大的柿子树,摘几个光鲜香甜的柿子吃。

  2、赏菊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有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古人眼里,菊花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被认为是“延寿客”、不老草。《杂五行书》说:在屋舍旁种“白杨、茱萸三根,增年益寿,除患害也。”侵害身体的晚秋寒气在古代常被视为鬼魅恶气,能驱风逐邪祛寒的茱萸,民间作驱病疗疾之用。

  3、登高远眺

  古时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九月节,寒露、霜降、重阳到。登高能使人的肺通气量和肺活量明显增加,血液循环增强,脑血流量增加,达到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目的,而且,登高还可以培养人的意志,陶冶情操。

  霜降节气的典故

  曾经有个皇帝叫朱元璋,他曾经过得很不好,四处乞讨,风餐露宿。一天恰逢霜降的节气,几天没吃饭的朱元璋饿晕滚下山坡,幸好被一棵老柿树挡住,才没有摔死。吓醒了的朱元璋惊喜地发现,老柿树上结满了柿子,于是,朱元璋爬上老柿树,吃了一顿柿子“大餐”,才保全了性命。

  几年后,朱元璋参加义军,很快便成为一方首领。成为首领后,朱元璋一直苦于管理无方,难以发展。又是一年霜降,朱元璋晚上做梦竟梦到一位神仙站在柿子树下,笑着对他说:“柿子救命,士子治国。”不久,朱元璋攻下了定远,当他见到定远城中的名士李善长时,猛然想起了晚间的梦,马上重用了他。李善长果然没有辜负朱元璋,很快帮助他的军队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朱元璋欲加封李善长为公爵,但是他担心武将们反对,便有意试探。又到一个霜降日,朱元璋带领徐达等一班开国武将来到老柿树下,给大家讲起了自己吃柿子救命的往事,讲到动情处,解下自己身上的大红斗篷,披...

与霜降的风俗相关的实用资料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