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苏丹国,简称阿曼,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南沿海,西北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接壤,西面毗邻沙特阿拉伯,西南靠近也门。阿曼是阿拉伯半岛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公元前2000年就已经广泛进行海上和陆路贸易活动,并成为阿拉伯半岛的造船中心。曾赴阿曼苏丹国交流学习的中国人恐怕不多,而我就是其中一个。接下来和留学群小编一起了解下详细的内容吧。
这是一篇已经拖了至少一年多的随笔。迟迟没有动笔,仿佛有除了懒以外的理由。在阿曼卡布斯苏丹大学交流的三个多月显得过于平淡,泛不起一丝波澜,终日便是靠校车在学校和宿舍之间两点一线。步行所能及之处只有小商店聊供生活所需,稍大些的商业中心在十几公里之外。在没有交通工具的假日里,只好惆怅地从窗缝里瞪视着旷野,努力用空调嗡动的噪声压制户外的热气和隔壁楼传来的叮叮当当的装修声。
阿曼有多热?
现今记忆里对那段日子仅存的几个关键词之一就是“热”。
一下飞机,抵达阿曼首都马斯喀特,近40℃的热浪让我顿时被迫重新估计了一下自己接下来的生存状况。而车窗外掠过的不见一个行人的街道、罕有人烟的公路、有如电影里西部旷野一样的满眼砂石,浇灭了我“徒步探索陌生地域”的热情。
来接机的学校司机一手扶方向盘一手发信息,不时180度扭头聊天的功夫,着实把我吓得不轻。我费了一番努力才适应了他们边开车边看视频、回头说话、分发饮料、从各种匪夷所思的地方翻找东西的日常。
这里从4月就开始热了。学校空调开始发威,室外40+℃,室内18℃,我每天都在疑惑到底应该穿什么。一日,某老师嫌空调开得太低,遂问同学们,你们不冷么?同学答曰,冷。然后,老师把教室门推开了……
热浪扑面而来。嗯,这下不冷了。
公路里程和宽度令人称道
对从小一直生活在中国人口千万级以上城市的我而言,这个面积略大于两个山东省、本国人口没有北京市海淀区多的国家,的确空旷得过分。每当我自我介绍“我来自中国首都北京附近一个人口一千多万的小城市”时,围观群众的脸上都写满了不可思议。
相对于国家人口来讲,这里的公路里程和宽度倒是令人称道,简直随处都可上演飙车大戏。马斯喀特市内快速路上,因街道通常车少人少,车速轻松便可突破三位数。
这里几乎没有公共交通,要去学校只能靠校车,想出行就只能站在公路边的砂石堆上,翘首期盼一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来,即使来了也没有计程表,全靠自己和司机讲价”的出租车。不过,当你顶着烈日,或是深更半夜在空旷的公路旁试图等出租车时,也会偶尔有当地人停下,顺路的话,他们很乐意捎你一程。好在当地民风淳朴,治安良好,鲜有罪案发生,不然外国人连出租车也是不敢打的。
阿曼人口少,各种建设基本靠外国工人。常见的一幕是,烈日下,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的工人挥汗如雨地挖坑刨土埋管道,而阿曼本国的工头身穿洁白的长袍,偶尔悠然视察一圈指示一番之后,就回到屋里继续吹空调。
永不相交的黑白洪流
走在校园里,人群泾渭分明地分成了黑白二色:学校规定男生须着白袍戴小帽或缠头巾,女生着黑袍戴头巾,尽管有个别彰显自我者硬要穿彩色袍子上学。男女生使用分开的走廊和楼梯、分开的体育馆、分开的图书馆阅读区,在不同时间段使用公共娱乐设施。从某楼一层走到20米开外另一栋楼一层的标准方式是:爬女生专用楼梯上二楼,沿女生专用的走廊,混迹在一群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