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郑愁予栏目,提供与郑愁予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郑愁予(1933年-),本名郑文韬,现代诗诗人,出生于中国山东济南,籍贯为河北宁河,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1949年举家赴台。为郑成功十五代裔孙。于大学毕业赴美参与艾奥瓦大学“国际写作计划”,随后取得艺术硕士学位。曾任教艾奥瓦大学、耶鲁大学、香港大学等校。2005年返台担任国立东华大学第六任驻校作家。现任国立金门技术学院讲座教授、国立东华大学荣誉教授。他的《错误》、《水手刀》、《残堡》、《小小的岛》、《情妇》、《如雾起时》等诗,不仅令人着迷,而且使人陶醉。被称为"浪子诗人","中国的中国诗人"。

郑愁予现代诗《赋别》赏析

郑愁予现代诗 郑愁予 赋别

  今天带来一首留学群小编觉得还不错的现代诗,郑愁予的《赋别》,欢迎阅读。

  《赋别》——郑愁予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

  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

  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念此际你已回到滨河的家居,

  想你在梳理长发或是整理湿了的外衣,

  而我风雨的归程还正长;

  山退得很远,平芜拓得更大,

  哎,这世界,怕黑暗已真的成形了……

  

  你说,你真傻,多像那放风筝的孩子

  本不该缚它又放它

  风筝去了,留一线断了的错误;

  书太厚了,本不该掀开扉页的;

  沙滩太长,本不该走出足印的;

  云出自岫谷,泉水滴自石隙,

  一切都开始了,而海洋在何处?

  “独木桥”的初遇已成往事了,

  如今又已是广阔的草原了,

  我已失去扶持你专宠的权利;

  红与白揉蓝于晚天,错得多美丽,

  而我不错入金果的园林,

  却误入维特的墓地……

  

  这次我离开你,便不再想见你了,

  念此际你已静静入睡。

  留我们未完的一切,留给这世界,

  这世界,我仍体切地踏着,

  而已是你底梦境了……


  诗人简介及诗的赏析

  郑愁予(1933-),中国诗人,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 ,长城内外,饱览祖国各地风土人情,山水风光。 1949年随家人去台后,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其作品受到纪弦赏识,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他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并能把传统的诗词意境,与现代西方的艺术手法相揉合,现代诗被改成歌曲,最多的就是郑愁予和余光中二人。

  郑愁予的诗,具有清新淡雅的风格,读他的诗,仿佛看到一个穿长衫的古代诗人。

  近代诗人中郑愁予是我最喜欢的。他的“错误” “赋别”这两首,我极其喜爱,很幸运我的青春年少时期,有他的新诗一路陪伴,这几日读罢传统古诗词,很自然就想起了这位近代诗人,《赋别》也是一首写离别的诗,写一首男女恋人分手的悲歌成长,全诗分三小段来展开诗意。

  《赋别》一开始就点出了时间和气候。和女友分手,他不说是发生在一个风雨的夜晚,而是说:“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

  难道这一段感情,注定了会像风一般的轻,伤心的泪水如雨而下,这一段感情的结局,似乎早已经命定,是命定的“已经成形了”。别离的时刻,天空刮着风,下着雨,再伤感不过的时间和气氛了。分手没有任何的哭闹和争吵,她只是无言地笑一笑,诗人也只是无言地摆一摆手。

  于是,寂寞伴随着两个人,沿着一条背道而驰,永不会交接的路上,向空旷的天际,无穷地伸展开来。说再见都是多余,还需要说出来吗?“再见” 通常就意味着永不再见了,也没有必要再多说了。

  “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似乎这样的无言动作,分手还真的有点像 “ 释迦拈花,迦叶微笑 ”,仿佛顿悟了。“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这是一种极高的文学笔法。寂寞是没有脚,它不会向两个相反的方向伸展,...

与郑愁予相关的实用资料

廖钟庆:谈郑愁予先生《赋别》一诗

郑愁予 赋别 廖钟庆

  最近留学群小编很喜欢郑愁予的诗,那么今天带来有关郑愁予现代诗《赋别》的赏析文章,作者是廖钟庆先生,欢迎阅读参考。

廖钟庆:谈郑愁予先生《赋别》一诗

  一、

  

  在徐志摩、林徽因之后的中国诗人中,最让我激赏的应该就是余光中先生与郑愁予先生两位了。郑愁予的诗歌通常是不押韵的,但偶尔也会在他的诗中神来一笔地在几个诗行中加上韵脚。不押韵的现代诗歌而能让我整首背起来的,恐怕就只有他的诗了。尤其是他发表在1954年的好几首诗,像《水手刀》、《梦土上》、《如雾起时》、《错误》等,而最让我难忘的是,第一次读到《赋别》这一首诗,我当时竟然就有一种要马上把它背起来的冲动!

  

  郑愁予的诗,总让人联想起“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中,浪荡、沦落在天涯海角的伤心浪子 - 断肠人。那种“无家性”,那种踽踽独行的孤寂寥落感觉,那种不被了解下的感伤,那种生命的“无常”性,那种人生的无奈与空虚感觉,恐怕只有在古代的《古诗十九首》的组诗中才寻得着。在现代的诗歌中,郑愁予的诗歌最能让人真切地体验到古典诗歌中的宇宙情怀,并巧妙地结合了现代人的人存在的无家性、虚无感的真实的失落。他的诗歌,真值得去细细品味!《赋别》这首诗,就是让人百读不厌的其中一首好诗。是它那种虚无与失落紧紧地握住了读者的心弦,而让人产生了相应的共鸣吗?是它那种古典与现代的文字与感情之善巧结合,而这种特别的感情却似乎是早已深藏在读者的心灵深处,而经由诗人的诗歌以文字点出后,让人不期然地醒悟过来吗?我只记得,我还没能来得及自我分析,便早已深陷于诗人的文字世界所透显的感性世界中!是不是诗人的文字世界所产生的魅力和对我感情上的冲击与震撼,就是因为它植根于现实世界并且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而高度冥合?也许在诠释这一首诗之前,最好是让我们先来细细地欣赏郑愁予先生的《赋别》这一首诗。

  

  《赋别》

  

  郑愁予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

  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

  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念此际你已回到滨河的家居,

  想你在梳理长发或是整理湿了的外衣,

  而我风雨的归程还正长;

  山退得很远,平芜拓得更大,

  哎,这世界,怕黑暗已真的成形了……

  

  你说,你真傻,多像那放风筝的孩子

  本不该缚它又放它

  风筝去了,留一线断了的错误;

  书太厚了,本不该掀开扉页的;

  沙滩太长,本不该走出足印的;

  云出自岫谷,泉水滴自石隙,

  一切都开始了,而海洋在何处?

  “独木桥”的初遇已成往事了,

  如今又已是广阔的草原了,

  我已失去扶持你专宠的权利;

  红与白揉蓝于晚天,错得多美丽,

  而我不错入金果的园林,

  却误入维特的墓地……

  

  这次我离开你,便不再想见你了,

  念此际你已静静入睡。

  留我们未完的一切,留给这世界,

  这世界,我仍体切地踏着,

  而已是你底梦境了…...

郑愁予现代诗《小小的岛》赏析

郑愁予现代诗 郑愁予 小小的岛

  《小小的岛》是具有当代“浪子诗人”之称的郑愁予写的现代诗。这也是一首真实、真情的现代诗。全诗在形式上,结构分明,层次清晰、整齐;其次,对偶迭出,郑愁予善于把古典的精华巧妙地融入現代诗中。下面留学群把这首诗献给大家。

  【诗歌原文】

  小小的岛

  你住的小小的岛我正思念

  那儿属於热带,属於青青的国度

  浅沙上,老是栖息着五色的鱼群

  小鸟跳响在枝上,如琴键的起落

  那儿的山崖都爱凝望,披垂著长藤如发

  那儿的草地都善等待,铺缀著野花如果盘

  那儿浴你的阳光是蓝的,海风是绿的

  则你的健康是郁郁的,爱情是徐徐的

  云的幽默与隐隐的雷笑

  林丛的舞乐与冷冷的流歌

  你住的那小小的岛我难描绘

  难绘那儿的午寐有轻轻的地震

  如果,我去了,将带著我的笛杖

  那时我是牧童而你是小羊

  要不,我去了,我便化做萤火虫

  以我的一生为你点盏灯

  1953年

  (选自《台湾诗人十二家》重庆出版社1983年版)


  【诗歌赏析】

  《小小的岛》从“你住的小小的岛我正思念”一句含蓄的告白开始,經過抽丝剥茧的描绘,慢慢地酝酿,最後坦荡荡地說出“以我的一生為你點盞燈”,首尾呼应,表現出誠摯的深情。文字平易,意象凝练,工力不著痕跡,令人感叹至深。

  “你住的小小的岛我正思念”。我思念住在小岛上的你。这里用了一个小倒装句,造成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得诗意盎然,在不协调中闪发出耐人寻味的光彩。

  如果说第一段是客观的外在描写,那么,第二段就有了主观的移情,詩人急切地要把一种情感洩露出來。那儿的山崖喜欢凝望,那儿的草地都善于等待,静态的事物立刻生动起來,呈现出一种鲜明的美丽色彩。让读者在剎那間觉得“你住的小小的島我正思念”這句话是多么真实可信。“披垂著长藤如发”一个丽人披发等待的镜像跃然而出,天衣无缝地对应前面的“凝望”。

  那里的草地“铺缀著野花如果盘”等待着垂顾。這樣的節奏和意象,生動地刻畫出人的形狀來,鮮明地塑造出翹首盼望的形象;深刻地衬托出“凝望”与“等待”的意义。

  那里的阳光是蓝的,海风是绿的,如此美景,谁不心往神驰?更何况,有一个让我一往情深的“你”就居住在那里,郁郁葱葱阳光般灿烂。第二节使用的臂喻和转化,产生出来的情景交融的观感,让人情不自禁地随着作者的指引,进入一个色彩斑斓、层次分明的情感世界。

  “如果,我去了,将带著我的笛杖”,那么,我将是牧童,而你,是我乖乖的小羊,我们俩相依为伴,我吹响悠扬的牧笛,带着你徜徉在鸟语花香的草地上。或者,我化做萤火虫,用我微弱而固执的光芒照你前面的路,以我的一生为期限。这是一种允诺,一种并不夸张但难能可贵的情感态度。真正的爱是需要一生去呵护的!

  全诗在形式上,结构分明,层次清晰、整齐;其次,对偶迭出,郑愁予善于把古典的精华巧妙地融入現代诗中。台湾作家杨牧在《郑愁予传奇》的长篇文章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绝对地现代的",强调了郑愁予诗歌语言的中国化,从而体现了中国的思想与情感。...

郑愁予现代诗《错误》原诗及赏析

郑愁予现代诗 郑愁予 错误

  今天留学群诗意大发,给大家带来郑愁予的现代诗《错误》原诗及赏析,欢迎阅读。

  《错误》原诗及赏析

  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作品赏析】

  郑愁予是我最喜欢的一位诗人。而《错误》是他最经典的一首诗歌。

  我打江南走过:打即从、自,意思是:我路过江南。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把人的容颜比喻成莲花,也暗含着这个貌美如花,莲花开夏季,莲花等到季节来临才开放。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这句也与上句相对,莲花等到季节才会开放,正如柳絮没有东风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你的心门紧锁,因为你所等待的人还没有来。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以马蹄借指我的到来,这里用的是借代的手法。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我不是你要等的人,我只是一个与你擦肩而过的过客。

  【作者介绍】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是台湾现代诗社的重要成员。他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并能把传统的诗词意境与现代西方的艺术表现手法相揉和。在台湾诗人诗被改成歌最多的就是郑愁予和余光中。

  郑愁予诗具有清新淡雅的风格,读他的诗仿佛看见一位穿着蓝色长衫的古代诗人。我认为在台湾诗人中郑愁予的诗是写得最好的。余光中的诗在清新淡雅方面是无法和郑愁予相比的。

  诗人西渡曾指出台湾诗歌缺少现代意识,这在郑愁予诗中也能体现出来。郑愁予的诗的确可以放在任何时代,他的诗的现代感表现在诗歌的艺术手法上,在诗歌的内容方面,的确不够宽广。

  但是爱情是世代流传的话题,关键是怎样写好它,这也是为什么三十四年代作品中,徐志摩和张爱玲的作品为什么还被现代的读者所喜爱,戴望舒是经典的是《雨巷》而不是《我用残损的手掌》,尽管后者的时代感更加强烈,思想内容更加进步。

  西渡在提到台湾诗人中最具有现代意识的时候,他指出是纪弦。我所看到台湾诗歌中内容上最具有现实感的是白灵的《爸爸,中国容不下一张书桌》。

  郑愁予的《小小的岛》和《赋别

郑愁予现代诗《情妇》原文及赏析

郑愁予现代诗 郑愁予 情妇

  今天留学群诗意大发,给大家带来郑愁予现代诗《情妇》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原诗欣赏】

  情妇

  在一青石的小城,住着我的情妇

  而我什么也不留给她

  只留一畦金线菊,和一个高高的窗口

  或许,透一点长空的寂寥进来

  或许……而金线菊是善等待的

  我想,寂寥与等待,对妇人是好的。

  所以,我去,总穿一袭蓝衫子

  我要她感觉,那是季节,或

  候鸟的来临

  因我不是常常回家的那种人

  【作品赏析】

  郑愁予不管在台湾诗坛上,还是在全中国的诗坛上,都是一个很特殊的诗人。他出版的诗集虽然不是最多的,甚至算不上多。但像他那样被广大读者和诗评家传唱、赞美、引用,经常流传于口头和笔端的名篇名句,是不多的。他的《错误》、《水手刀》、《残堡》、《小小的岛》、《情妇》、《如雾起时》等诗,不仅令人着迷,而且使人陶醉。他的诗在台湾诗坛上传唱和程度,恐怕并不亚于李后主、李商隐。人们为什么会如此偏爱郑愁予的作品呢?他的作品最打动人、最能引起共鸣的地方,莫过一个“情”字。

  郑愁予的名篇中,有不少写爱情的诗。故此,人们称他是台湾爱情诗的高手。然而,郑愁予爱情诗的重要特色,不是以华丽的辞藻取胜,而是以内在的情感动人。他的爱情诗的情感,不一定是高尚的和洁白的,但他的爱情诗的情感却无一例外都是非常自然和真实的。正因为真,所以他的各篇《情妇》所表达的情感即使很自私,亦有一种动人的魅力。

  诗中的主人公是个爱情的霸权主义者,他占有妻子,还要再占一个情妇,而且对情妇的感情也要独占。自己要出门远游了,也不给情妇一点自由。把她锁在青石小城的深闺之中,什么也不给她留下,只给她留两年物品,而且还是精心挑选为己所用的:一个金线菊,因为此物象征着善等待;二是一个高高的窗口,好让她寂寞难耐时从窗口向远处眺望他。而他去时穿件蓝衫子,要让情妇感觉如天色般的衫子象征着季节,象征着候鸟传来了他的信息,以免她对他失望。

  “我”是个爱情上彻底的利己主义者,但这种情感不伪装不雕饰,在诗中使情、景和谐一致,产生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诗人简介】

  郑愁予(1933~ ),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为明延平王郑成功的十五代裔孙。童年时随父亲的军旅生涯走遍大江南北。少年时就读于北平崇德中学。1947年入北京大学文学班学习。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新作。台湾中兴大学法商学院毕业,后获美国...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