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二连三发生的中国女留学生遇害失踪事件。让恐慌跨越了时差,大洋彼岸的女留学生安全问题被放大、聚焦。下面留学群就来和大家一起看看中国女留学生谈美国留学安全。
留学生也许听到太多类似“父母在,不远游”的逆耳忠告,特别是女生们,还受到社会关于婚恋的期盼和压力。
虽又说“游必有方”,父母愿支持孩子实现自我价值,但所谓的安全隐忧却不能避免
和国内比起来,美国的生活环境确实危险因素更多一些,犯罪率也更高:
身边不少朋友都在路边被奇怪的人搭过话或者尾随;
还有些遇到过抢劫;
到了晚上,街边便会聚集起不少流浪汉;
不时还能听到警笛声从不同的街区传来;
这样的生活环境听起来多少有些“水深火热;
那么,女留学生,你为什么选择要来美国留学?
来听听她们怎么说...
亲历过校园袭击案
飘怡,
20岁,浙江台州,
俄亥俄州立大学,经济与法语
我在学校里亲历过校园袭击案。
那是早上10点,我在上一堂法语课,突然手机里跳出学校安全警报:“校园内有活跃枪手,跑、隐蔽、反击。”
看着这则警报,我有点反应不过来,在我过去19年的人生中,这种只在新闻或电影中看过的事件,竟然真正发生在离我几分钟路程的大楼旁。
教授立刻停止上课,与系主任通话后,将全班学生都带到办公室。
那里已经聚集一些别班的学生与教授。
锁好门之后,大家都坐在了地板上。
因为都是学法语的学生,耳边围绕着法国新闻电台的报道,我们教授却开始讲起新闻里的文法,试图活跃紧张的气氛。
不安与恐惧来源于不可知,对于事态的了解与集体归属感的存在令我感到放心。
我不知道远在国内的父母,打开新闻却看到我的学校发生危险事件时,该是怎样的心惊胆战。
我给家人留言,第一句便是“学校发生一件事,但首先,我向你们保证,我很安全,我没事。”然后向他们解释整起事件。
父母嘱咐我,与集体呆在一起,听从指挥。
将近两小时后,枪手被击毙,警报解除。
当我走出教学楼,马路、草坪上全是缓缓走过的学生,阳光照下来,我眯起眼睛,竟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我默默想到,“好饿,赶快回家煮顿寿喜烧。”
说来或许像陈词滥调,我在高一萌生出来美国留学的想法,想开拓一下自己的眼界,感受不同的文化与教育体系。
差异固然存在,但并不是来到美国,就来到完全不同的世界,阿瓦隆的理想乡。
伴随而来的一次次成长,也是鱼缸外的新体验才能带来的。
因为已经开始了,就没有退路。
Joyce,
22岁,广州,
布兰戴斯大学,政治科学
“你为什么要到美国读书?”这是大一时,我被美国人问到最多次的问题。
连跨州读书都认为是“巨大决定”的美国人,自然没有办法理解为什么会有人跑到上万里外,每年只能回一次两次家,用不是自己的母语完成整个大学教育。
很多起安全事件让我感到自己身边危机四伏。
在去美国之前南加大有两位留学生遇害,那时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