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课外教育栏目,提供与课外教育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直击韩国的课外教育

韩国

4月底,记者跟随华尔街英语(教育交流)团,赴韩国参观了庆熙小学、中学和大学,并参观了华尔街英语韩国学习中心等英语培训机构。印象中,韩国人说的英语实在是难懂。不过,参观完发现,韩国近年来对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已大幅提升,如从今年起小学全部开设英语课程;许多大的公司也纷纷制订计划,把英语作为工作语言;大部分正规的文件中都增加了英语版本等。

韩国课外教育非常盛行

韩国的学制与中国的基本相同,也是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不过,从课外教育来看,韩国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班的情况十分普遍。据悉,韩国上市的课外培训公司就有2-3家。去年韩国家庭在子女私人教育上的花费高达21.6万亿韩元(约合194亿美元)。一般的韩国家庭,用在子女课外教育上的费用是年收入的5%左右。

记者从韩国的庆熙小学获悉,学生一般下午3点就放学。但由于韩国的教育竞争非常激烈,很多韩国的家长都把功夫花在课外教育上。据了解,韩国的高中,除了职业类的之外,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特殊类高中,如外语高中、科技类高中等。这类高中申请难度很大,申请这类高中,需参加他们各自组织的入学考试,一般而言,初中生中只有前5%的学生才能被录取。一种是人文类高中。这类高中通常采用的是配额制。

英语成正规文件的必须版本

据了解,由于韩国语的语言结构与英语不一样,韩国人学习英语的难度相对较大。近年来,韩国政府和企业加大了英语教育的培训力度。如韩国教育部门规定,从今年起,在小学一年级开设英语课程。

而在企业,英语的重要程度也越来越高。据华尔街英语(韩国)CEO的徐朱锡介绍,“5年前,韩国大企业制订的正规文件都有中文版。而现在,韩国日益国际化,英语成了许多正规文件中的常用语言。”

许多企业,还把英文作为了工作语言。如3年前LG制订计划,要求大部分的员工都要以英语为工作语言,但由于在推行过程中难度颇大,后来这一计划决定推迟执行。

4家英语培训机构分割韩国

在韩国,目前有4大英语培训机构。这4家培训机构,大致可分成两类。一类主要以传统的培训方式为主,培训内容偏向于各种考试,如托福、雅思等,如YBM等。一类是以华尔街英语为首的以创新培训方式为主的,侧重于口语等实用性方面的培训机构等。这块培训市场,随着韩国对英语要求的提升,潜力非常之大。

据了解,华尔街英语从2004年进入韩国以来,5年增长了近10倍,目前,华尔街英语在韩国已开设了8家中心。当年,华尔街英语进入韩国时,只有804名学员,销售额只有25万美元。

可是,到了2008年,学员已达到16000人,销售业绩为267万美元。2009年,因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业绩有所下滑。

据悉,华尔街英语(韩国)的学员,40%来自企业,主要是在职人士、商业人士;60%是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包括提升自我、为了找份更好的工作、出国学习等。

英语培训效果今后将有量性标准

参加英语培训,家长或学员最苦恼的是,不知道培训的效果到底怎样,目前社会上还没有一个权威的衡量学习者学习水平的认证体系。不过,记者从从华尔街英语国际课程研发总监Simon Buckland获悉,目前华尔街英语正在与全球权威的欧洲语言标准共同体系合作,开发一套科学的测定学员培训效果的标准体系。

与课外教育相关的新闻资讯

留学生创办集装箱教室 为打工者子弟提供课外教育

美国留学生 活动中心 志愿者
留学群liuxuequn.com为留学生全程报道海外留学相关新闻:《留学生创办集装箱教室 为打工者子弟提供课外教育》10月23日羊城晚报报道。

美国留学生何乐五年前创办的“打工子弟爱心会”,已成为拥有30余名正式员工、1100多名志愿者的公益组织,他们在城市边缘用集装箱搭建的教室里,承载了这些志愿者和无数打工子弟的青春梦想

日前,微博上一组转发率极高的图片,令外来工子女教育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图片内容是北京郊外一排专为打工者子弟提供课外教育服务的集装箱教室。这些“教室”属于“打工子弟爱心会”(留学群 liuxuequn.com)。CMC的创始人来自美国,中文名叫“何乐”。他想让这些孩子们放学后有一个地方可以去,接受作业辅导、参与兴趣课程,在大都市里给打工子弟一个温暖。

CMC已成立近五年,已经发展成正式注册的慈善机构———CMC打工子弟爱心会,累计受益者达7000余人,累计服务时间40万小时,在北京、上海等地有六家社区活动中心。近日,羊城晚报记者实地探访了位于北京黑桥村的社区活动中心。

留学群liuxuequn.com为留学生全程报道海外留学相关新闻:《留学生创办集装箱教室 为打工者子弟提供课外教育》10月23日羊城晚报报道。

五颜六色的集装箱

要帮助孩子,就要和他们生活在一起

据中国企业社会责任CSR2007年数据,中国目前有2000万流动儿童,北京有50万。数字背后,是不少外来工子弟被忽视、被遗忘的故事。2006年,美国留学生何乐随北京语言大学的同学一道去打工子弟学校当志愿者,这次毕业前夕的普通公益活动,成了他留在中国的动机:这些孩子需要帮助。

何乐是他的中文名字,取“何乐而不为”之意。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拿出1万元积蓄,在北京朝阳区大望京开设了第一家社区活动中心,专门为打工子弟提供课后辅导。

五年过去了,当初的活动中心已经发展成正式注册的慈善机构———CMC打工子弟爱心会,目前累计受益者已达7000余人,累计服务时间40万小时,在北京、上海等地有六家社区活动中心。

申雅静是CMC资历最深的“元老”之一,对创办伊始的困难记忆犹新。最初他们没有资金来源,所有经费都是志愿者掏腰包,为了省下一笔装修费,创始人们一起动手粉刷教室。2009年,这个凝聚了不少心血和汗水的社区活动中心,因为城市建设而被拆迁。当年轰动一时的“大望京三号商业用地”成为新地王的背后,是CMC这个活动中心不得不搬迁的命运,投入的装修改造资金也打了水漂。

于是,在筹建黑桥社区活动中心时,何乐提出用集装箱代替传统住房。

“要想帮助孩子,最好和孩子们在一起,而且要保证稳定和连续性。”这一直是何乐的基本宗旨。而集装箱方便搬迁和拆卸的特点,使其在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年代更具灵活性:打工子弟家庭搬到哪里,集装箱教室就迁到哪里。另外,集装箱在空间设计上也更灵活,可以根据学生数量随时调整教室面积,CMC亲切地称它为“活力魔方”。

黑桥村位于中国电影博物馆附近。走进这个北京东北角的小村庄,几乎感受不到大都会的气息,街道两旁横七竖八地摆着贩卖各式日用品的推车,接近干涸的河道里扔满了花花绿绿的包装袋,末班公交车只开到下午六点。时不时有几驾马车或驴车走过路旁,扬起一阵黄沙。CMC那十几个色彩鲜艳的集装箱,是这里最醒目的建筑,在周围两米高的小平房群里,...

与课外教育相关的新闻资讯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