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是人与人往来的一种方式,在读了《查令十字街84号》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下面是由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一)
聂鲁达在信里如此写到:“用写信的方式告别,免得我们相互对着流泪。”却不知,有多少见字如面的信笺,在斑斑泪痕里面目全非。
写信在这个即时通讯工具花样百出的年代,或许已经成为了某种过于文艺的象征。有时候,我们在橱窗里为明星片驻足,却不在舍得花时间写一页信纸,期待收信人抚平折痕的心境。而明信片,大都不过是到此一游的形象代言。可还有人会在信里写,“见字如面”,一诉离情?
两三个小时读完了这本以20年书信往来为主体的书,很感慨和唏嘘,他们从最开始相识的时候,书信的文字还很拘谨,后来海莲越来越随意,以至于会说出:“大懒虫,别呆在屋子里无所事事了,赶快给我找书去!”这样只有相识多年的老友才能说出来的调侃话语。
最初相识的时候也是书信往来最平凡的时候,那时几乎一个月互相会有两三封的书信,但后来越来越少,有时几乎半年多才互通一次书信,文字的气息也随着年龄的老去亦或是太过熟悉,变得关怀更多一些。虽然相识20年却从未见过面,也许这是海莲最大的遗憾,随着弗兰基的去世,还有时代的变迁,这家书店终于没有坚持下去,故事的华美落幕,我合起了书,但情感仍肆意流淌。多么想去看看老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的那家旧书店啊;又多么想沿着老街去听听海莲小姐和弗兰克之间的故事啊。
时光不老,记忆不去。这世间,陨落的是生命、是街角的那家旧书店,永恒的却是流淌在书籍中的一花一木、更是书信中那份难以割舍的情缘。
《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二)
读书这件事本身就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无论是与书中的人物相遇还是与此书的某一任读者相遇,都是令人向往的事情,尤其是后者,更是许多文学作品中浪漫故事的开端。
记得在叙事奇特的《寒冬夜行人》里,卡尔维诺就以一对男女读者从相遇相知到最后结婚的故事作为主线,尽管在其中负责牵线的是一本印刷“错误百出”的书。同样,《查令十字街84号》也承载着一段与书有关的情缘,作为一部现实存在的书信集,它是一位热情开朗、终身未嫁、嗜读经典旧书却穷困潦倒的美国女编剧海莲·汉芙和一位严谨礼貌而不失诙谐、终身奉献于古书事业且已成家的英国绅士弗兰克·德尔二十多年来的书缘与情缘的见证者。
“查令十字街84号”是英国伦敦一家旧书店“马克思与科恩书店”的地址,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嗜爱旧书的海莲看到了这家书店的旧书出售宣传单,她便试着寄了一份想买的书单过去,而德尔先生就在这家书店负责收发信件与搜罗旧书,于是一段长达二十年的却始终未曾谋面的交流就这样开始了……
怀着对书名的好奇开始阅读,慢慢发现,被称为“爱书人的圣经”的这本书信集,有着穿越时空召唤人心的魔力。随着信件上时间的推移,你可以看到他们之间有某种东西在慢慢变化:女主人公以自己特有的热情活泼叩击着大洋彼岸一个严肃认真、彬彬有礼的英国绅士的心,而那位先生也以自己的幽默恰到好处地回应;他们对对方的称呼也越来越温和,像相识多年的老友一般;一个欣喜地接纳一本又一本喜欢的书,一个默默地搜集对方喜欢的书……这个故事像每个爱书人想象中的那样,穿过承载前人思想的书本,与冥冥之中的另一个人相识,相知,然而,最终却没有像每个人都盼望的圆满结局那样,甚至一生都未能相见。
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