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如何将自己的读后感写的更好吗?作品是作者写的,读后让人很受感动,令人感慨良多。阅读完作品之后,可以写读后感表达我们对于情节的充分的理解,这份“从前我死去的家读后感”是我尽职尽责的结果希望您喜欢,这篇文章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仔细阅读!
从前我死去的家读后感【篇1】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好像就已经猜到了结局,应该是我从小就看侦探小说的原因,后来我初一的时候自己也写了两篇侦探小说,还给了班主任看,他说我写得很好,然后我的小说就在班里被同学们传着看了。但是后来我把小说当废品卖掉了,现在也差不多忘了自己写了什么,其实自己现在也希望能重新拿起笔写,重新唤回小时候的侦探梦,还有对任何事物感兴趣的好奇心。可是现在越长大越觉得当初的自己很幼稚,当初跟弟弟吵架,凶巴巴地说:我会杀了你,然后警察肯定不知道你是怎么死的,因为我看过很多侦探小说,我知道很多作案手法。
这样存在记忆中的自己啊,已经早就不在了。我现在作为一个碌碌无为的大学生,还是觉得那时候的我智商是真的高,想象力也丰富,最关键的是,那时候的我,愿意为了一句台词,一段字,一个小故事,一个知识点,然后认认真真地抄下来当成自己写小说的素材。那样的自己简直太棒了,那样刻苦努力的自己,那样勇敢追求目标的自己,那样美好的自己,跟现在的我完全不一样,我还是我吗?
从前我死去的家读后感【篇2】
在蓝盈莹微博上看到的这本书,相对于《白夜行》,《解忧杂货店》等,这个算冷门的,看过的人好多都说,读的时候脊背发凉。有的人说,这本书适合在黑夜,雨夜,自己躺在被窝里看。有的人说,别晚上看,保准你不敢去卫生间。昨天晚上读了几章,虽然没有直接的杀人或者恐怖画面,但营造的氛围以及一步步发现探索确实有些惊悚。今天躺在朝阳的房间看完了剩下的部分。
看东野圭吾的书,好像忘记了思考,就想跟着作者的细节,快速找到真相。看着书友们的猜想,有的觉得荒谬,有些也不能轻易说不对。
尽管简单看了看整本书的简介,但读到最后一部分之前,我还存在很多疑惑,尤其沙耶加的身份,现在读完需要在脑袋里在理一遍思绪。
今天在微博里还看到几段故事,和书中“那家伙和沙耶加”一样,父亲对女儿施暴。不禁想到柴静《看见》里关于暴力的故事,尤记得当时看完《看见》的那种无力感,与压迫感,甚至还有一丝快感。
其中有一个读者的分享,让我很深刻,他说,他们从前的家,在他母亲去世后就不存在了吧……
从前我死去的家读后感【篇3】
失去童年记忆的沙也加在前男友的陪同下,回到以前住的房子,寻找缺失的记忆。
关于这栋房子的设定,非常硬核,令我毛骨悚然,但随着真相浮出水面,这种惊悚又变成了一声叹息。
我特别认同xxx上这条书评:
“人格健全的人看书是为了自我充实,而有缺陷的人看书,有时是为了自我救赎。
有时候我们从书中看到了没有看见过的世界,而有的时候,也看到了没有看到过的自己。”
沙也加有过很痛苦的童年,但她已经足够幸运了,至少她成功从童年的阴影里走了出来,即将奔向下一段人生。而不知有多少相同境遇的“沙也加”,哪怕长大成人,他们也无法从童年困厄的“房子”里逃出来,他们还活着,可也永远死在了那栋“房子”里。
如果你也是“沙也加”,能自救的话千万不要放弃活下去的希望,已经有了唐泽雪穗的前世...